当提醒人们拉上裤链的智能技术都找到了商业模式,我们也成了一群盲目崇拜科技的“乌合之众”。
当你身边所有的物件都能被冠上“智能”二字时,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人们需要智能设备?
金融时报的专栏作家 Lucy Kellaway 的答案是:“因为我们很傻。”
Lucy Kellaway 在一篇文章里描绘了她正在被改变的生活:
用 Oral-B 刷牙时,把手机固定在卫生间镜子上,高度与嘴巴齐平,手机屏幕会显示口中被清洁的部位;一个由联合利华测试的塑料衣架,内置湿度计能够在下雨前给用户发送通知提醒用户收衣服,却冠冕堂皇地自诩这种产品能让你腾出更多时间陪孩子;还有接着一根电线的卫生棉条,每当传感器认为姨妈来时,就会通知用户的手机……
Kellaway 认为,物联网的发展创造了一些莫须有的需求,技术成了产品诞生的唯一动因——厂商制造智能产品只是因为它们有能力生产。而 Kickstarter 等众筹平台,让这些产品不乏乐意投资的冤大头。
当提醒人们拉上裤链的智能技术都找到了商业模式,我们也成了一群盲目崇拜科技的“乌合之众”。
Kellaway 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不在于买这些产品的傻子,而在于技术对人思维的钝化:
假如我们无需再记着拉上裤子拉链,或在晾衣服之前先看看天,还有假如我们最爱聊的是谁走路/刷牙/收缩的时间最长,那么更急需锻炼的很快就会是我们的脑子,而不是我们的盆底肌。
把联网等同于智能,技术却沦为溢价的砝码和营销的噱头。回过头想想,一句科技以人为本,有多少企业真正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