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一二事

公司

2013-07-30 17:29

说起来,直到昨天才发现自己住的地方电梯贴了广告——一张有着绚丽的背景和密密麻麻文字的海报。可能它的目标用户不是我,因为我丝毫没看懂海报所表达的意思,即便百无聊赖的我努力研究了好一段时间。

想起之前做过的一个 ifanrQ ,与读者一起讨论看过的最扯淡(最精彩)的科技广告,吸引了许多精彩的回复。毫不惊讶,微软的 Surface 系列广告荣膺吐槽榜榜首,而苹果的大部分广告,Chrome 的 “the web is what you make of” 系列则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一个好的广告给观众什么感受?在这里引用一下 CarlosLOL 的精彩评论:

iPhone 4 发布的时候,演示完 FaceTime 乔布斯放了一段视频,然后说,These are a few moments reminding who we are and why we do this , 典型的站在科技人文岔路口的广告。一句跟科技沾边的话也没有,看完却都知道 FaceTime 是个什么东西。场景挑选上很精心,各个年龄段都照顾到,越到后面越温情。

与此相反,Windows 8 的这个 work and play 广告看完却很难教人 “揣摩圣意”。

不过,一个观众 “看完要知道产品是什么” 的最基本要求对于许多广告人来说,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难题。要知道,简单粗暴的鲍尔默式激情叫卖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现代人,特别是一些科技产品的目标用户来说,委婉又达意的表达方式显然更受欢迎,方式稍一露骨,少不了被人讥讽为 “八心八箭”。但是暂时就效果来说,偷懒的 “脑白金营销” 要比宝马的 the hire 系列微电影推广省时省力省心而且效果也不差。

所以,一个优秀的广告对于许多公司来说,既是一个良好形象的展示机会,也暗含了他们的锐意进取精神——因为他们本来可以选择偷懒的方式。相比 Google + 那沉闷又很不切实际乱煽情的广告风格,Twitter 的(比如 #FeathersDay)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从体验来看,后者也更酷。

国内科技公司的广告也逐渐有了国际范,比如腾讯的 “弹指间心无间” 系列,“母子篇”“爱情篇”“兄弟篇”不仅风格成熟连贯,故事也足够精彩,很好地诠释了腾讯产品传递情感的价值(特别是 “母子篇” 很感人)。小米的 《100 个梦想的赞助商》广告创意很独具一格,相比后来那个带有浓烈地产商气息的 “奢华版” 耳机广告,前者将梦想和小米的情感诉求紧密联系一起,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尽管许多用户可能会嘲笑小米这一点)。

王家卫执导的 BMW “the hire” 系列《the follow》里有一句台词:“路的尽头总有东西在等着你,如果你不想看是什么,你一开始就不应该上这条路。” 广告的尽头也是,如果是个差广告,我可不想强忍着不适感坚持看下去。

 

题图来自 BMW the hire 微电影海报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累计已发布 161 篇文章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