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起来很专业的可变光圈,能否让三星 Galaxy S9 拍照获得质变?
在智能手机的拍照水平愈发提升的今天,使用手机拍照已经是信手拈来的日常操作,而拥有一部旗舰手机——尤其它还处于智能手机拍照第一梯队的情况下,更是会让拍照变得非常舒服自在。
如今各大手机厂商都在更好的拍照体验上不遗余力,只是当“像素越高拍出来的照片越好”这个宣传概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用户识破后,光圈大小、传感器体积等专业信息也成了现在购机的重要考量指标。
从近几代三星 Galaxy S 系列的拍照表现来看,其素质之优秀也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元器件用料还是算法优化上,其它同期品牌旗舰机型能够有一项分庭抗礼都是屈指可数,更不要说全面超越了。
为了坐稳头把交椅,三星也从未停下脚步,几代 Galaxy S 手机也一直在挑战手机光圈的极限:S6 上我们看到了 f/1.9 光圈,到了 S7 上变成 f/1.8,S8 上为 f/1.7,到了 S9 进一步发展到 f/1.5。
虽然单从外观上说,今年的三星 Galaxy S9 系列和去年的 S8 并没有什么大变化,但拍照依旧是本次最大的升级。Galaxy S9 和 S9+ 两款手机的 1200 万像素主摄像头均配备了可变光圈结构,其中 f/1.5 适用于弱光环境,f/2.4 则适用于强光环境,两个档位自动切换,以便更好地对应不同场景下的拍照需求。
(图片来源:DIGITAL process)
大光圈的优势自然不必说,光圈越大,同等曝光时长情况下不仅快门速度更快,还能够获得一定的浅景深以突显主体;另一方面,手机大光圈的价值更多是为了提升暗光条件下的亮度和出片率,对于手机样张尤其是暗光场景来说,如果连人脸都看不清的照片,就算噪点控制得再好,意义也不大。所以大部分人现在在评价手机暗光场景样张时,往往都会认为“拍得清不如拍得亮”。
但在光线条件非常好的情况下,如果想要整张照片都非常清晰,小光圈反而是更好的选择。所以本次三星也选择引入了一个小光圈来应对日间场景的拍摄,也是对大光圈的一个互补。
从 JerryRigEverything 和 iFixit 的拆解报告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观察到本次三星 Galaxy S9 系列可变光圈的内部结构,它的后置 1200 万像素主摄像头使用的是 C 型环状双叶片结构,通过独立模块来驱动孔径大小的改变。但因为装配在摄像头中的叶片数量较少,这也大大降低了光圈的变化自由度。
从原理上来说,镜头中可调整的叶片越多,能够实现的光圈孔径大小也有更多的选择,结构上也要更为复杂,反之亦然。所以在双叶片结构下,三星 Galaxy S9 只能在 f/1.5 和 f/2.4 光圈这两个固定档位进行切换,并非在一段光圈值范围内实现自由变化。
严格意义上来说,三星 Galaxy S9 系列并非是第一款使用可变光圈的手机产品。在去年的三星 W2018 中,我们便已经看到了三星在可变光圈上所做的尝试;追溯到更早一点,诺基亚时代的 N86 也曾配备过三档可变的光圈。
但和日渐普及的双摄像头相比,可变光圈在主流品牌上的使用案例非常少,这可能依旧和手机内部紧缺的空间有关。出于节约内部空间的考虑,常规智能手机更倾向于采用定焦定光圈,所以光圈和焦距都是固定的;就算是选择了可变光圈的三星,双叶片结构也同样没有做得十分激进,相对在体积和厚度上也变得更容易控制。
此外,一些手机产品为了解决光圈不足的问题,也催生出类似“电子光圈”这种依靠多帧合成的方式,来实现小光圈长曝光的拍摄效果。但软件模拟自然有不足的地方,像景深这种效果就无法很好模拟出来。
从用户层面来说,用户并不在意新功能是如何实现的,而更在意功能表现是否令人满意,所以,能够满足一些小众玩家的需求固然是锦上添花,但是否有更广泛的应用价值,这还需要从实用性角度来看。
以近两年最受追捧的双摄结构摄像头来说,虽然这同样需要对手机的内外部结构进行一次重新调整,但我们还是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手机先后用上了双摄像头。这显然不是因为“摄像头越多看起来就越厉害”,而是双摄像头确实衍生出很多大众喜爱的新玩法。
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就有包括图像增强、黑白组合、AR 游戏等基于双摄衍生出来的新特性,但要说应用最广泛的估计还是背景虚化了。经过这一两年的发展,如今用手机拍虚化照片已经变得十分轻松,而且带来的用户体验并不差。
尤其是在人像拍摄上,基于双摄虚化的人像样张相比以前有了飞跃式的提升,消费者可以很轻松的拍出“媲美单反效果”的浅景深效果,在拍摄的题材上也多了一项可选玩法,这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是以往靠单颗摄像头所无法实现的。
另外在去年的 OPPO R11s 上,我们也看到了名为“根据光线不同,智能切换不同规格摄像头”的用法,和现在三星 Galaxy S9 可变光圈所追求的目的十分相似。OPPO 的做法是在白天选用 1600 万像素的摄像头,暗光环境则会切换使用另一颗 2000 万像素的摄像头,依赖“像素合成”这种类似多帧合成的技术重新生成一张新的照片,带来更好的成像效果。
但可变光圈能够带来类似双摄的玩法质变吗?估计还谈不上。从爱范儿(微信号:ifanr)为三星 Galaxy S9 拍摄的样张情况看,暗光环境下 f/1.5 的大光圈已经可以保证足够稳定的成像表现,所以我们一般不会去选用更容易拍糊的 f/2.4 这一档。而在光线条件足够好的场景下,三星 Galaxy S9 则会自动切换为 f/2.4 的光圈进行拍摄,以保证足够的锐度。
但对比日间样张看,这两档光圈值的小图观感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只有放大对比才能看出对景深范围的影响,可如果追求的是更好的虚化效果,在 S9+ 上完全可以直接使用双摄模式进行拍摄。
这种变化不大的情况很难不让人产生一种观点,即在手机传感器体积过小的情况下,比起花大精力解决结构问题,倒不如将成本用在算法上:比如色彩表现,比如白平衡准确度,比如 HDR 成像品质等,用户应该会更关注这些方面的进步。哪怕是只依靠 f/1.5 这一档光圈值进行拍摄,我相信也不会让三星 Galaxy S9 的成像表现就此退步。
但对于注重手机摄影的用户而言,专业模式下灵活选择两档光圈值,的确可以在一些特殊场景中拍得更好。比如在微距题材中,如果当时场景光线足够好,换用小光圈可以让食物等这些主题更清晰,又或者是配合三脚架用小光圈去拍摄一些长曝光的车流夜景。
至于对大部分用户来说,三星 Galaxy S9 的可变光圈在普通模式下则是全自动切换的,这种既不需要牺牲其它体验作为代价,多加一档光圈又可以带来一些进步,何乐而不为呢?
最重要的是,本次三星 Galaxy S9 的可变光圈是靠物理层面实现的,这种结构上的精密变化或许比单纯的样张提升来得更有意义。它让我们看到了消费级手机产品进一步接近微单相机性能的可能性,相信也会对以后的手机摄像带来一点新的启示和想法。
更详细直观的样张对比,可前往《三星 Galaxy S9 / S9+ 评测》文章内浏览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