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复盘年度十大商业事件,不卓越,王难当

商业

2018-12-20 20:00

意外像是迟早会发作的毒瘤。

2018 年,贸易摩擦、全球股市低迷、监管加重、裁员频发…… 大小环境双轮周期的作用下,创业公司融资和生存变得艰难,它们中的一些用力追赶上市的班车。

巨头们活得也不轻松。百度前 COO 陆奇出走,滴滴的顺风车事件、Facebook 的数据泄露丑闻。公司管理或业务的漏洞爆发得突然,其病根则早已埋藏。

市场比任何时候都苛刻——一些错误并不是错,而是不够卓越。腾讯被质疑没有梦想、姗姗来迟地加码云计算,ofo 对抗各种困难勉强撑过了 2018,京东开始防御曾经看轻的小弟拼多多,Facebook 则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和天价罚单。

商业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变化,没有永远的王。苹果势头暗淡之下,沉寂多年的微软凭借创新力今年重回全球市值第一之位。成立仅三年的拼多多市值已接近京东。势头迅猛的字节跳动向百度和腾讯发起挑战。

逆风不一定翻盘,它意味着遴选和洗牌,只留下更健康而强大的选手。2018 像一道分水岭,从此之后,新经济的竞争将变得越来越残酷而激烈。

我们精选了全年十大具有代表性的商业事件,来给 2018 年画上一个句号:

刘强东黑天鹅事件:一次意外引爆了京东暗藏的危机

商业影响力:★★★★★

社会关注度:★★★★★

刘强东美国之行的意外风波,把京东的挑战赤裸裸地摆上了桌面。

9 月初,一起关于「刘强东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因性侵女大学生被捕」的消息在网络上发酵。事件突发后几经转折,至今悬而未决。

就像 Note 7 炸机门,引起三星在手机市场下行的危机。很多人将三星败退中国市场的原因归咎于此,其实在此之前三星在中国市场已逐步淡出一线,原因在于渠道压力和产品规划的失策。

刘强东个人风波迟早会有结果。但此事背后,京东业务和未来成长性的考验无疑将持续更久。

随着第三季度财报出炉,各项「不达预期」的指标使得京东股价重创:上市四年半,京东股价一度跌回 19 美元的发行价原点。而事实上,从 2 月 26 日起,京东股价便再无抬头之势,两个月内市值蒸发 1162 亿人民币,下跌超过 30%。

京东被资本市场看淡,不仅是受到刘强东黑天鹅事件的影响,更多在于京东这家传统线上零售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纵观整个行业,2018 年,中国线上零售额整体增长陷入瓶颈,主流电商都未能奉上一份足够亮眼的财报,京东也不例外。长期以来,京东的股价都靠增长率「顶」上去,用「高增速故事」来打动投资者,但与竞争对手相比,京东的高增速故事或许也不那么完美。

上市四年以来,第一对手阿里的增速一直大于京东,营收每季都能保持 50% 的增长;反观京东,最新一季财报只交出了 25.1% 营收增长的答卷。

另一方面,拼多多的迅速崛起使得京东遭受双重夹击。拼多多最新一季 GMV 环比增长 43%,同比 231%,年活跃买家同比增长 144%,较上季新增 4200 万;而京东 GMV 同比增速只有 30%,年度活跃用户首次出现环比下滑。拼多多在财报当晚收涨 16.63%,京东却应声大跌,与拼多多市值差距缩小到 26 亿美元。

京东和拼多多,一直被看做腾讯遏制阿里的左掌右臂。随着淘宝、拼多多各自占领城池,隔岸观火的京东反而成了城门失火后被殃及的池子里的「鱼」。

尽管目前情况不容乐观,但长远来看,京东未必会一直消沉,仍然有机会翻身。

为了保住核心竞争力、应对新零售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京东一直在加大物流、技术研发和投资上的支出。从资产角度来讲,仓储物流前期投入大,短期内达不到预期盈利,但以京东的体量,未来起量会非常迅速。京东 CFO 黄宣德也称,2018 年是一个非常重的资本支出年,预计会在本年完成最重的投资阶段,2019 年会有所缓和。

京东正从「粗旷发展」向经济型公司转变,其已经开放的物流板块和正在迭代的数字科技板块,后期都有持续的想象空间。此外,京东若能在窗口期关闭之前成功防御拼多多的扩张,并以有力的增长说服资本市场,便还有重新站起来的机会。

京东走到这一步,黑天鹅事件并不是「罪魁祸首」。它目前的股价已被低估,如何给内部和外部以信心、走出低谷值得关注。

滴滴顺风车事件:无限期下架「现金牛」业务

商业影响力:★★★★★

社会关注度:★★★★★

已经可以确定的是,滴滴下半年的诸多计划,都被 8 月 24 日那一天打乱了。

这一定是滴滴管理层今年最不愿意回忆的一天,8 月 24 日下午,浙江乐清女乘客赵某在搭乘滴滴顺风车,从乐清市虹桥镇前往永嘉县时,被司机钟某杀害。此后,几乎所有涉及到滴滴的新闻稿件里,这场「顺风车事件」都无可避免地被提及。

用户最先感受到了变化。先是滴滴顺风车业务被强制下线、为期一周的夜间整改让人们感受到了「打车难」、随后就是被强制上线的一键报警和录音功能,这家之前以业务和数据为导向的公司,声称自己要「All in」安全。

最近几个月,滴滴不断对外传达自己的服从和整改之意。甚至最新的一次组织架构调整也与此相关。快车和专车合并了,现在看来,这更像是滴滴在面临「合规化」条件下所作出的必然调整:快车是「合规」的重点业务线,会受到最大的冲击,而专车和豪华车的「合规化」则相对轻松,此时把它们合并,可以从整体上进行调控。

一方面是作为「现金奶牛」的顺风车业务继续无限期下线,另一方面则是面对政府严苛的监管,以及上市进程放缓,此次滴滴所做出的架构调整,似乎有一丝悲凉的意味。

一些业务也受到了影响。顺风车事件之前,滴滴打算下半年试水酒旅业务,因此被无限期搁置;上半年和美团打得火热的外卖业务也悄悄停止了近一步扩张——一名内部人士称,如果没有顺风车事件,外卖业务本不会收紧这么快,意外发生后,它的重要性被「降维」了。这还只是我们知道的细节,事实上,「很多的业务的发展和进程均被打乱,有一些被缓期了,还有的业务干脆就因此不做了,这里面有你们知道的,也有很多你们从没听说多的」。

还有一些关联公司的命运被改变。根据财经报道,原本滴滴已经决定在 ofo 的收购协议上签字,但是顺风车事件发生后,自顾不暇的滴滴暂停了这一计划。对于 ofo 来说,如果能够在今年下半年被滴滴收购,这会是一个相对不错的解决,但是事到如今,已经没有如果。

那次意外事件的影响力还贯穿整个网约车市场,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死角。除了滴滴,首汽约车、神州专车、曹操专车、易到、美团出行网约车平台和嘀嗒出行、高德顺风车等公司都陆续迎来了交通部等检查组的入驻。就像是一场没有人事先能预料到的考试,各个平台也只能各自施展手段。

巨大压力下的安全功能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为整个出行行业树立了安全新标准,例如录音、黑名单和一键报警等功能,包括首汽、美团等行业参与者也都陆续跟进。

这些都至少让人们意识到出行市场尽管巨大,但一只脚踏在公共服务领域,面对政府施加强监管已经成为必然。而安全已经成为这个行业最大的壁垒。

头腾大战:未来信息之战

商业影响力:★★★★★

社会关注度:★★★★

字节跳动是唯一没有被 BAT 资本染指的小巨头,但它的快速崛起却让这些巨头们担忧不已。这其中最有危机感的可能是腾讯。

虽然两者在新闻聚合产品上有竞争,但马化腾的「东兴饭局」还是邀请了张一鸣一起把酒言欢,但因抖音在春节期间的爆发式增长促使关系急转直下,最终两位 CEO 在朋友圈关于短视频抄袭和封杀的口头之争彻底引发「头腾大战」。

6 月初,「头腾大战」达到高潮。字节跳动曾细数腾讯封禁其产品的八项「罪状」,并以不正当竞争的理由将其状告到法院并要求赔偿 9000 万元;而腾讯也因字节跳动的一条 push,要求其全量推送道歉并赔偿 1 元挽尊。

有人认为,「头腾大战」是腾讯在 3Q 大战之后遇到的又一大危机,短视频不仅在蚕食用户时间还在撬动腾讯的社交根基。马化腾说要尝试社交与短视频和直播的结合,后续连发包括微视、有视频等 14 款短视频,但是并没有打造出爆款。此前,今日头条新任 CEO 陈林还不忘揶揄,短视频是不是风口,看友商推出的 14 款产品就可以判断。而最新数据显示,抖音国内月活 4 亿,日活 2 亿。

回过头来看,3Q 大战让腾讯提出了坚持多年的开放战略,聚焦到社交、数字内容和互联网 + 这「两个半」的核心业务上。不可否认,字节跳动的崛起,分食了腾讯系的用户时间,双方也先后在新闻聚合产品、信息流产品以及短视频领域形成激烈竞争。但「头腾大战」的影响似乎远小于 3Q 大战,前者并没有让腾讯的战略发生根本变革。

上半年,腾讯财报不理想,牵连股价巨幅震荡。但主因是游戏这一主营业务增长疲软,加上游戏版号审批受限以及密集的游戏监管政策,让游戏罕见出现环比同比下滑。进行第三次组织架构调整,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这是腾讯应对外界种种质疑的回应。除了应对字节跳动这样的竞争对手外,腾讯急需要云业务、广告等新的增长点来提振投资者的信心。

同期,字节跳动也遇到了危机。旗下的今日头条、抖音、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等先后面临整改,内涵段子甚至被永久关停。这对张一鸣的打击不小,他公开发布反思致歉信,而公司的估值也无形中下降了一截。后续字节跳动在不断孵化新的产品,加速海外扩张,来提高公司估值。此前,字节跳动已经完成不低于 25 亿美元的 Pre-IPO 融资,估值达到 750 亿美元;还在进行 30 亿美元的债券融资以及 100 亿美元字节跳动基金的搭建,调整后的它又开始全力狂奔。

12 月初,「头腾大战」似有再次燃起的迹象。字节跳动可能要推出一个独立的 IM 产品飞聊,挖来了微信团队前几名员工在公司的健身房秘密研发良久。进入觊觎很久的社交领域,进入腾讯的核心领地,这是字节跳动对腾讯再次发起的进攻。在前几个赛段都取胜的字节跳动,会不会将成功进行下去,而腾讯又会做出怎样的反击,将是接下来的亮点。

内容资讯之后,字节跳动已经涉足游戏、电商、社交等领域,它的边界已经越来越宽,能不能 hold 住这份荣光才是对它的考验。

经济下行、资本寒冬、裁员不断,字节跳动却在不断扩张,员工已经从去年的 4000 人极速增加到超 3 万人。以挑战者和颠覆者不断成长的它,不仅突破了 BAT 搭建的天花板,而且也在尝试加入其中。

Facebook:亮起用户数据泄露丑闻,有惊无险的警钟

商业影响力:★★★★★

社会关注度:★★★

今年,Facebook 经历了史上最大的危机。

3 月 18 日,剑桥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数据丑闻爆发,不仅泄露了 5000 万用户数据,还涉嫌左右美国大选,演变成为威胁国家安全事件。

这影响了用户和资本市场对 Facebook 的信心。事件爆发后的 7 个交易日内,Facebook 股价暴跌 18%,市值流失了 950 亿美元。Pew Research 调查显示,剑桥分析数据丑闻后,约 50% 受访者暂停使用 Facebook APP 数周。26% 的人直接卸载,长期 MAU 总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欧洲的 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出台之后, 还给 Facebook 开出了 39 亿欧元 (约合人民币 290 亿元) 的罚单。

9 月又一次曝出数据泄露丑闻,9000 万用户受到影响。3 月的丑闻,由于剑桥分析公司「合理地」利用 Facebook 的数据接口,让 Facebook 的经营模式遭受了道德谴责。而 9 月的丑闻更进一步,动摇了人们对 Facebook 安全技术的信心。

Facebook 虽然通过出色的公关、平稳的业绩稳住了局面,7 月中旬 Facebook 市值还首次突破了 6000 亿美元。但数据泄露丑闻将对 Facebook 的品牌形象和用户口碑产生长期的影响,这对 Facebook 而言是一记有惊无险的警钟。

为了加强审查,今年三季度 Facebook 的员工人数同比上涨了 45%,总资本支出同比上涨 53%。

10 月份,Facebook 的几位主要股东也提交一份提案,呼吁扎克伯格辞去董事会主席一职。虽然这是象征性的,因为扎克伯格拥有几乎全部的投票权,但这也反映出投资人对扎克伯格以及 Facebook 现状的不满。

相比于数据丑闻而言,增长放缓是更大的考验。二季度财报不及预期,Facebook 首席财务官 David Wehner 表示未来两年营业利润率会降至 30%-40%,这是他们「史无前例的预测数字大幅度下调」。这对股价的影响惊人,7 月 26 日,Facebook 股价暴跌 19%,单日抹去了约 1000 亿美元的市值,创造美国历史上市值最大的单日跌幅。

Facebook APP 的用户与变现能力均趋向增长周期尾声,不过 Instagram 和 WhatsApp 对年轻人有较强的吸引力,凭借这两款 APP,Facebook 依然可以保持较好的增长。

随着 Facebook 业绩增速从原来的 40% 降至 30%-35%,用户泄露丑闻依然在持续影响,Facebook 的市值将持续受到压力。此外,Facebook 由于盈利归于依赖广告的增长模式,依然存在隐忧。相比之下,Facebook 的主要竞争对手谷歌、亚马逊、腾讯都是多种业务布局,不依赖线上流量的业务都具备一定规模。Facebook 也需要积极探索摆脱单纯依赖广告的增长模式。

新经济公司上市潮:移动互联网成熟 VS 抢先上市的焦虑

商业影响力:★★★★★

社会关注度:★★★

2018 年是新经济公司迎来上市潮,无论是总量和所涉行业都是丰收年,包括小米、滴滴、拼多多等多家行业巨头。港交所还发生了一天八家公司 IPO 的奇景。

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很多新经济公司有了上市融资的需求,投资人也有了退出的需求。

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 &上市发行服务部主管鲍海洁表示:「从公司发展的角度来讲,中国这么多新经济公司,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时间点,是一个比较成熟、可以去考虑上市的阶段,这是一个比较自然的事情。另外 PE 投资到了一定时间,有了退出换棒的需求,上市是很重要的退出换棒的渠道。」

与此同时,A 股和港股都在想办法吸引新经济公司,为此 A 股推出 CDR 政策,港股则推出同股不同权的新政(港交所上市规则中没有定义什么是新经济,上市规则中允许使用同股不同权的章节,叫做创新产业公司)。从两地互联互通开始,H 股全流通、3+H、同股不同权、亏损上市等制度红利都在逐步释放。

新经济公司的成熟和政策的襄助,让大批公司走向 IPO,其中港股市场尤为活跃。

德勤预测,2018 年全年香港约有 180 只新股上市,融资规模达 1600 亿港元到 1900 亿港元。东北证券报告显示,进入夏季以来,内地赴港上市的企业数量以每月超过 10 家的速度增长,全年内地赴港 IPO 的企业有望破百家,堪称历史之最。

在这种形势下,几家巨头的上市给市场提供了很多热点。7 月 9 日,小米作为港股第一支同股不同权公司,以 17 港元股价、543 亿美元市值上市。9 月 20 日,美团点评成为香港第二家「同股不同权」上市公司。美东时间 7 月 26 日,拼多多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此外,还有多家百亿美元以上的巨头在筹备上市,包括蚂蚁金服、滴滴出行、阿里云、字节跳动、陆金所等等。

但这种争先恐后的上市潮背后,也透露出一种焦虑,这来自于一级市场的钱荒和上市环境恶化的预期。

易凯资本 CEO 王冉此前在接受创业家采访时表示,「今年下半年流入一级市场的资金将出现断崖式下跌,至少减少 50~60%,甚至 70~80%。募资越来越难。」

这意味着独角兽们将越来越难融到钱。在移动互联网上起家的公司很多都是靠烧钱快速扩张,并没能实现盈利,想要继续获得资本的支持,独角兽们就更多地选择走上二级市场。

另外,对于科技泡沫破灭的恐惧,也让这些公司抢先上市,甚至流血上市。一旦科技泡沫破裂,没有足够的资本储备,很多独角兽将难以抵御寒冬,因此哪怕流血上市,也要抢先在二级市场筹备弹药和棉衣。因为明天说不定还不如今天。

而持续一年并且依然进行中的贸易战,也对宏观经济、资本市场产生持续的影响。今年科技股大势不振,也可能加剧创业公司 IPO 的紧迫感。

陆奇出走:百度扭正航道后,失去了舵手

商业影响力:★★★★

社会关注度:★★★

与腾讯、阿里不同的是,这两年外界对百度最大的期待不在一把手身上,而是陆奇。陆奇离开百度,对双方的命运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2017 年 1 月 17 日,曾任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的陆奇加入百度,此后开始了大刀阔斧改革,在战略、组织、价值观方面都进行了大幅调整。

战略上,陆奇把百度从 O2O 业务上拉回来,AI in 到 AI 上面。自从错过移动互联网机会,200 亿投入的 O2O 也虎头蛇尾,百度翻盘的希望寄托在 AI 上面。

与此同时,也便随着高管的大面积换血。副总裁兼百度糯米总经理曾良、首席科学家吴恩达、高级副总裁兼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副总裁陆复斌、副总裁邬学斌,除曾良因收受利益被辞外,其他人均因「个人发展原因」离开公司。就在今年 3 月,百度贴吧事业部总经理胡玥、百度地图事业部总经理李东旻、90 后副总裁李靖(李叫兽)也陆续出走。

可是,今年 5 月 18 日陆奇也黯然离开。一位百度内部知情人士对 36 氪透露,陆奇的离职与同百度搜索系高管的政治斗争有关。百度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张亚勤、向海龙、王海峰、朱光等人将直接向李彦宏汇报。

陆奇在百度的四百多天,百度股价提升了近 60%。对于陆奇的离开,百度也「盛情欢送」,市值两天狂跌 14%(137 亿美元),非常够意思。

对百度来说,幸运的是,在陆奇离开前,两大 AI 业务的管理团队都已经搭建好:李震宇负责智能驾驶事业群组(IDG),景鲲负责的智能生活事业群组(SLG)。

但问题在于,如何吸引核心人才留下和加入。最近几年,百度在 AI 领域流失了超过 40 位技术大牛,从吴恩达、林元庆、张潼、余凯、戴文渊。行业内的人,甚至把百度称为「人才黑洞」。

陆奇帮百度扭正了业务轨道和公司风气,搭建了 AI 团队,可是从架构初建到成为一个有战斗力的公司,中间还有一段距离。陆奇的离开,带走了大家对百度的部分信心,百度要靠业绩重新赢回这份信心。

百度的三季报显示,百度 AI 业务,无论是 DuerOS 物联网生态,还是无人驾驶的商业化都在稳步推进。截至今年 9 月,DuerOS 智能设备激活量达到 1.41 亿台,环比增长 41%,百度的 Apollo 生态已经有 130 位合作伙伴。百度预计,到 2019 年,搭载 Apollo L4 自动驾驶能力的车辆将达到 1 万台。

过去 3 年,阿里、腾讯单季营收都从二三百亿飙升至 800 亿以上,但百度营收一度增长停滞,直到今年三季度才提升至 282 亿。三年前,把 BAT 并列尚有一定合理性,但现在三者已明显不在一个梯队上了,市值的差距就能明显反映出来。从市值或估值来看,百度只能和京东、小米、TMD 并列中国互联网第二梯队。

AI 是百度翻盘的希望,陆奇是舵手,现在舵手走了,如何把这条大船开好,等待 AI、智能驾驶商业化的窗口,成为李彦宏要思考的问题。

当然,双方「分手」后,也得说下陆奇去哪了。对于这个阶段的陆奇而言,离开百度后,适合陆奇、又不屈才的机会确实不多了。各大科技巨头的二把手或三把手的位置已经填满。8 月份,陆奇的下家浮出水面。他成为 YC 中国的 1 号员工和掌舵人,他将在中国寻找 10 年后的谷歌和苹果。

资管新规出台:一级市场寒冬

商业影响力:★★★★

社会关注度:★★★

2017 年以来,「资本寒冬」之说声浪渐起。今年四月「史上最严」资管新规出台,又加剧了这种形势。

4 月 27 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此举旨在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统一同类资产管理产品监管标准,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资管新规是为了打破刚兑、降杠杆、降风险、降成本。正式稿中最大的变化在于「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到 2020 年底」(意见稿原定过渡期至 2019 年 6 月底,市场前期预期是适度延长至 2019 年年底),这表明监管层力确保市场平稳,给予金融机构充足的调整和转型时间。

银行自身募资困难,蔓延到一级市场,中小 VC/PE 开始经历至暗时刻。

投中研究院 VC/PE 统计报告显示,2018 年 3 季度仅 139 支基金进入募资阶段,同比下降 41.35%;目标募资规模 545.53 亿美元,同比骤降金 8 成。VC/PE 基金深陷募资困境,新成立基金数量及目标募资总规模双双大滑坡。

但寒冬之下,红杉资本、IDG 等头部机构依然受到资本青睐。投中研究院 VC/PE 统计报告显示,2018 年平均单笔投资金额创新高,主要归功于部分明星项目的大额融资及部分头部机构的积极战略布局。

一级市场银根紧缩,创业公司募资变得更加困难,随之而来的是劣质项目被淘汰,估值泡沫被挤压,共享单车企业先后离场就是明证。此外,上文提到,一级市场的钱荒也间接促使更多的独角兽选择上市。

但明星项目和潜力赛道依然不难融资。联合办公、在线教育等行业却融资不断,今年 6 月,VIPKID 宣布完成了 D + 轮 5 亿美金的融资,至此 VIPKID 将成为国内唯一估值超过 200 亿元的教育类创企。

无论投资机构还是创业公司,资本寒冬加速了优胜劣汰的过程。此外,最严资管新规的出台,也给了整个一级市场反思和纠偏的机会。

歌斐资产投资董事李晓表示,中国一级市场这条产业链,现在还是一个「水龙头」的模式,主要是靠增量资金不断流入。「水龙头」模式的问题就是特别依赖新的源头资金的供给,开关一关,整个行业就叫苦连天了。

但反过来说,资管新规也会倒逼一级市场 PE/VC 的行业纠偏,减少对银行资金的依赖,让行业自身逐渐形成一个可持续、可循环的生态系统。

腾讯架构调整:对 B 端市场姗姗来迟的觉醒

商业影响力:★★★★

社会关注度:★★★

腾讯这一年过得不算愉快。仅从股价就可以看得出来,年初至今(截至 12 月 19 日收盘),腾讯股价大跌 23.6%。腾讯股民的身份已经成为开玩笑的天然素材,就像 2017 年的乐视股民一样。

游戏业务的瓶颈已显而易见,市场饱和加上监管加强,腾讯公司未来的想象空间不能再躺在这只现金牛上。游戏是流量生意变现的天然渠道,依然是腾讯未来的营收、利润主力,但增长点却要另辟其他。与此同时,头条系短视频也让腾讯的大本营即时通讯遭到冲击。

腾讯面临的危机把这个问题摆到了桌面:移动互联网下半场,巨头靠什么取得持续的增长,支撑未来的想象空间?

容易做的 C 端生意差不多做完了,巨头们不得不啃重资产、不太性感的 B 端生意。在 B 端市场(这里主要是指企业业务、云计算业务)拥有先发优势的亚马逊、微软在这个转折点走得更加悠然,后发的巨头们(比如腾讯)不得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今年 9 月 30 日,腾讯做出重大架构调整: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和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保留原有的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微信事业群(WXG)。

这是时隔六年后腾讯架构首次调整,提升腾讯云的战略地位,腾讯云部门从原来的 3000 多人增加到 7000 多人。2018 年,腾讯陆续启动南疆江宁、广东清远、河北怀来、重庆等自建数据中心项目,将沿袭阿里云自建数据中心的模式。

上半年《腾讯没有梦想》一文引起了轩然大波,直指腾讯创新能力、把握战略机会能力的退化。战略对对巨头的生命力尤其关键。亚马逊 AWS 是赢在战略远见的典范,微软的复兴也是靠纳德拉的改革,今年腾讯也走上了这条路。

相比之下,腾讯的局面也更艰难一些,因为当下云计算市场头部效应已经非常突出。

腾讯云虽然起步稍晚,但增势不可小觑。三季报中,腾讯首次披露了云业务的收入,超过 60 亿元,连续三个季度同比增长超过 100%,超出市场预期。腾讯云从 2013 年全面开放,2015 年尚未进入 Top 10,2016 年已经在中国市场占到 7.34%。根据 IDC 报告,2017 年腾讯在中国公有云(laaS) 市场份额达到 10.3%,今年上半年提升至 11%,均位列中国市场第二。

云计算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甚至可以用十年来计算的长跑赛道,腾讯在资本、生态上都有独特的优势,追赶的时间窗口也依然存在,让它有望成为一个重量级的选手。

马云宣布退休计划:阿里帝国进入过渡期

商业影响力:★★★

社会关注度:★★★★★

与百度、腾讯、京东相比,阿里今年相对顺利。但马云的退休,也让这家公司的未来引起关注。

在第一代互联网大佬中,马云是第一个「放手」的人。马云 2013 年开始就不再担任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

今年的教师节,马云宣布传承计划:阿里巴巴 20 周年之际,即 2019 年 9 月 10 日,将不再担任集团董事局主席,由张勇接替,2020 年股东大会时还将退出董事会。

截至目前,马云在阿里商业帝国的大战略上都极具远见:从阿里成立把握住互联网电商的历史级风口,到后来与 eBay 抢夺中国市场的战争,再到成立蚂蚁金服涉足金融,再到移动支付的推广,以及 2009 年布局云计算,现在成为支撑阿里想象空间的核心业务,基本上算无遗策。

虽然马云声称要转身当「教师」去了,但马云在阿里未来的关键布局上,很可能还将持续发挥影响。在宣布退休的信中,马云也说「将继续阿里巴巴合伙人和为合伙人机制做努力和贡献」。

对于阿里这种巨头而言,选择合适的接班人非常重要,这关乎企业能否维持长期稳定地增长。微软就是个典型的例子,第二任 CEO 鲍尔默任内错过了移动互联网的机会,纳德拉凭借云计算扭转了局势,让微软重回巅峰。IBM 数十年长盛不衰,是因为 IBM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位出色的 CEO 出现,九十年代的郭士纳就是代表,这让这家公司始终站在巨头的行列屹立不倒。

马云在公开信中提到,张勇加入阿里巴巴已经十一年,自担任阿里巴巴集团 CEO 以来,展现了卓越的商业才华和坚定沉着的领导力,连续 13 季度实现阿里巴巴业绩健康持续增长。

马云留给张勇的是一手好牌,电商业务稳步发展,新零售布局完善,云计算市场处于第一梯队。在未来几年,考验张勇的关键是,如何保持阿里业绩稳定持续增长。就像乔布斯将火炬传给库克,世人对苹果 CEO 的期待,就从创新引领者转变成对职业经理人的期待,库克让苹果的营收、利润不断增长,今年市值一度突破万亿美元,相当于翻了两倍以上。

「准董事长」张勇已经烧了第一把火。11 月 26 日,张勇宣布阿里再次组织调整,提升了云计算和天猫的地位:阿里云事业群将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加强对智能互联网的投入;天猫升级为「大天猫」,形成天猫事业群、天猫超市事业群、天猫进出口事业部三大板块。

这是张勇接任 CEO 以来的第四次大型组织调整,主要是为了在电商和云计算两大业务的未雨绸缪。接下来的两年,是马云交班的过渡期,张勇需要保持住阿里电商业务的地位,并打赢云计算的战争。

美团收购摩拜,共享单车「终局」

商业影响力:★★★

社会关注度:★★★★

如果没有特别大的变数,ofo 应该可以活过 2018 年,这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毕竟从今年 4 月份,它的老竞争对手摩拜被美团收购后——在很多人看来,ofo 这家公司已经无法实现独立存在了。

行业已经有声音认为,共享单车进入了终局阶段,ofo 成了这个阶段的最后一根漂浮的稻草。

2018 年对于 ofo 来说,无疑是艰难的一年。如果说去年年底有媒体曝光 ofo 和摩拜挪用用户押金、欠下供应商巨额欠款时,人们对此的感受和判断还不深刻,那么今年,关于共享单车从风口浪尖到情况急转直下,每一步都可以用残酷现实来量化。

「缺钱」这一主题贯穿了 ofo 的整个 2018 年,并为这家公司今年所发生的一切标注了精确注脚。

年初的 E2-1 轮融资之后,传说中即将到来的「2-2」号融资至今没有进展,反倒是已经有大半年毫无资金进账的摩拜突然又迅速卖给美团,结束了共享单车烧钱大战。之后,坚持要独立发展的 ofo 却频繁遭遇坏消息:资金链断裂、裁员、从海外撤出、用户押金无法退出、缠绵于财务官司以及搬到更便宜的办公场所、押金挤兑风波…… 负面信息如雨点般砸过来,密不透风。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ofo 整体负债总金额达到 65 亿元,其中用户押金大约 36 亿元,供应链欠款超过 10 亿元。今年 8 月,ofo 还因拖欠 6800 多万元货款,被合作伙伴、自行车生产企业上海凤凰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放在资本充裕时期,「烧钱」对互联网公司是常态,只要融资能补上就行。但是,ofo 的融资从年头拖到年尾,也一直没有进展。

所有人都相信 ofo 已经没钱了,被收购甚至破产清算,任何一种结局都在情理之中,即使这样的结果下一秒就出现,也不会有人惊讶。

没钱了的 ofo 还在拼命找钱,卖蜂蜜广告,和金融平台合作将用户押金转换成 P2P 产品。这家公司始终不承认自己没钱,但是在现实面前,如何生存下去已经变得至关重要。

11 月中旬,戴威在 ofo 公司开了一场全员大会,他声称:「ofo 不会倒闭,其他都有可能。」不过他也在这次大会上「承认」,如果能够在去年就探索 ofo 的盈利模式,而不是把所有希望都寄托于投资人和融资,也许今天的局面会不同。

这也意味着,戴威很有可能已经在反省,如果上半年接受滴滴或者阿里的收购,对于 ofo 来说也算是一条不错的退路?

从现实主意和结果导向来看,大半年前成功「上岸」的摩拜似乎略胜一筹,虽然陷入让美团加剧亏损和成为财务报表「黑点」的窘境,但是不用再「自力更生」的摩拜,显然心态上已经大有不同。

但是这真的是 ofo 想要的结局么?没到落地的最后一刻,任何人都无法成为戴威。

不过留给戴威和 ofo 感慨的时间已经不多,今年 10 月,戴威突然卸任运营公司法定代表人,由原本供应链负责人接任。36 氪了解到,从法人角色抽身出来的戴威,已经将全部精力放在了找钱、谈收购以及「除去」破产之外的所有可能性上了。

本文来自 36 氪,作者为李振梁、杨林、曹倩、高小倩,编辑为长乐,爱范儿经授权发布,文章为作者观点,不代表爱范儿立场。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