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语音助手挑战了 800 个问题,苹果 Siri 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蠢」

产品

2018-12-21 14:22

智能音箱产品的高速发展,离不开语音助手的影响。从时间范畴到空间领域,名为 Google Assistant、Siri、Alexa 和 Cortana 的语音助手们,正努力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当中,而创造语音助手的公司们,显然也希望将一切能联网的设备都笼络到自家生态圈中。

可智能音箱毕竟不是手机和游戏机,在家中各个角落摆满不同语音助手的音箱,应该只是少数人的选择。如果只能买一个,自然还是避不开「谁更好用」这个问题。

最聪明的还是 Google,苹果 Siri 也没有想象中那么「蠢」

现在,有一份测试报告应该能解答人们的疑惑了。来自 Loup Ventures 风险资本的创始人蒙斯特(Gene Munster)准备了 800 个问题,对这几大智能语音助手进行了实际测试,最终评比结果涉及到两个关键指标:

1. 语音助手能否识别你提出的问题?
2. 语音助手能否理解问题,并提供正确的答案?

而在问题种类上,为了能尽可能涵盖多个领域和使用场景,蒙斯特将 800 个问题划分为 5 个部分:

1. 地点类,比如「离我最近的咖啡馆在哪里?」
2. 消费类,如「你能帮我订几筒卷纸吗?」
3. 导航类,如「怎么去附近的公交车站?」
4. 资讯类,如「今天天气怎么样?」
5. 指令类,如「请帮我打一个电话给 XXX」

测试的结果显示,在理解和回答问题的准确率方面,Google Assistant 的表现仍然是最好的,它正确理解了所有的问题,回答准确率也达到了 87.9%。

相比之下,苹果 Siri 则位居第二,它误解了其中 3 个问题,回答准确率达到了 74.6%,之后两位则是亚马逊 Alexa 和微软 Cortana ,准确率分别为 72.5% 和 63.4%,但仍然能保证听懂 99% 以上的问题。

蒙斯特还将这份数据和一年前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大部分搭载语音助手的智能音箱都「变得更聪明了」。

尤其在回答问题的准确率上,Google Home 提升了 7%,亚马逊的 Echo 提升了 9%,微软 Cortana 提升了 7%,而苹果 HomePod 更是提升了 22%,看来苹果确实在一点一点「拯救」此前备受争议的 Siri。

这些提升具体表现在对一些特定问题的解答上,比如现在 Google Assistant 和 Alexa 都支持在线查询某一家航班订单的状态,又或者是阅读睡前故事,以及按照要求播放一个特定电台服务(最后这项苹果 HomePod 无法实现)。

事实上,智能音箱仍然有很多待挖掘的高频使用场景,但现在,大部分人还是习惯让它们回答「今天天气怎么样」或是「给我放一首歌」这些简单问题。

之所以还会有问题被误解的情况,是因为部分问题涉及到一些专用名词,比如当地某个餐厅的名称,或是一个很小众的地理位置,这和提问者和发音以及语速都有关系。

总体来看,这几个主流语音助手听懂问题基本是不存在障碍了,就是给出的答案不一定是你想要的。

答非所问比听不懂更常见

具体到各个子类别的对比中,Google Assistant 在五大项的其中四项都能保持第一,唯独「指令类」这点不如苹果 Siri。

背后的原因可能和苹果选择将 SiriKit 接口开放给第三方应用使用有关,包括在 iOS 12 的「捷径」出来后,用户还可以亲自动手,将「清理屏幕截图」、「播放特定音乐列表」这种包含多项操作的任务打包成一个单一的语音指令,也意味着 Siri 在解决本地 App 的指令请求时会更为高效。

而在地点和导航类别上,集成了自家地图服务的苹果 Siri 和 Google Assistant,同样具备了明显优势。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消费类别上,大部分人会认为,有电商数据撑腰的亚马逊 Alexa 才是这个领域的领先者,可事实上 Google 也有自己的 Express(一项由 Google 和多个零售商合作的速递配送服务),所以 Google Assistant 也能解决大部分商品购买请求。

这里还有一个例子能说明 Alexa 和 Google Assistant 两者间的区别:

问题:「请问修指甲要多少钱?」

Alexa 答:「我们为你搜索到 Beurer Electric Manicure & Pedicure Kit(一个修甲套装),亚马逊上的售价为 59 美元,请问你需要吗?」

Google Assistant 答:「相对来说,基础修甲服务为 20 美元,但一些包含光疗、凝胶等特殊服务的则为 20-50 美元不等,具体价格取决于美甲沙龙的情况。」

对此蒙斯特认为,语音助手在处理消费类领域问题时,不能只和产品进行关联,而是要能结合提问者的语境,联系到本地的商业环境。

何况,真正用语音助手买东西的人并不会很多。The Information 公开的一份亚马逊 Echo 智能音箱使用数据就显示,这个占比仅为 2%,而且近 90% 的用户在使用过一次「用语音买东西」这个服务后,就不会再用第二次,大部分人还是更愿意用来查订单和跟踪快递。

或许是亚马逊自己也意识到 Alexa 在电商领域外存在先天的短板,它们在本月初上线了一项名为「Alexa Answers」的服务,主要是邀请用户帮 Alexa 撰写部分特定问题的答案,形式倒是和一群人跑去维基百科上写词条挺相似的。

▲ 图片来自:RAIN Agency

当然,用户更希望实现的,是语音助手能够真正理解问题背后所隐藏的多重含义。

比如当你出门在外,提出「我的下一个待办事项是?」这个问题,除了单纯陈述事件外,提问者更愿意听到的回答可能是「你的下一次事项在 XX 分钟后,地点在 XXX,开车需要 XX 分钟,坐公交需要 XX 分钟,我们会给你导航方向」这种结合具体场景的应答方式。

但这对当下的语音助手还有些难度,那意味着它不仅要能听懂问题本身,还要懂得主动调用其它传感器、应用甚至是过往使用习惯之类的数据。这确实会让它变得更聪明,但也肯定会遭受新一轮对于个人隐私的质疑。

题图来源:Stuff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