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度智能手机:华为 Mate 20 Pro

ifanRank 2018

2018-12-27 10:32

ifanRank 年度榜单已随爱范儿走过近 10 年。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 2018 年,我们决定重新审视创新、声量、业绩这些世俗意义上的遴选规则。在这份没有排名的「榜单」里,并不全是成王败寇和欣欣向荣的主旋律故事,那些充满争议、陷入挣扎和正在变化中的人物、公司和产品,也许才是这个时代最真实的表达。

从 12 月 26 日起直至年末,我们每天将发出 ifanRank 年度文章。

往期回顾:2018 年度趋势:崩溃

发展必然伴随着变革,如果你要寻找 2018 年中国手机行业的关键词,我们认为「稳中求变」,算是一个比较合适的解答。

这其中的稳,是对于市场而言的。垄断式竞争早已成为过去一两年的常态,哪怕是几家大公司已经占据了足够多的份额,它们也仍没有放弃对固有消费群的争夺,而小公司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用户群一点点被残食殆尽。

另一方面,探索也仍在继续。在年初我们还吐槽全世界的手机都变成了刘海的模样,转眼到了年底,升降摄像头、水滴屏、挖孔屏,各种新设计层出不穷,甚至连滑盖和双面屏这些曾有过一面之缘的形态,也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受众。

所以,这个市场仍具备着积极的一面,尤其是对大部分中国手机厂商来说,它们在寻求突破时也在变得更为主动。

今年 ifanRank 评选华为 Mate 20 Pro(UD)版作为年度智能手机,不仅仅基于其综合实力的平衡,更因为它突出的代表性,某种程度上,它就是突进狂飙的 2018 里手机行业里的缩影。

Mate 20 Pro UD 版 ,它是当下智能手机新技术的集大成者

用户需求的细分,让智能手机相比往年更重视多向发展,手机卖点也从过去只解决有无问题的「水桶机」,演变成设计、相机、AI 甚至用户交互体验的竞赛。在竞争日益激烈且残酷的中国市场里,手机厂商需要更新、更酷的技术去刺激用户消费力。

因此,号称屏占比超 90%、在屏幕下塞入指纹识别、将摄像头做成升降结构的智能手机在 2018 年突然面世。这些手机可以继续强调配置和性价比,也可以是整个正面都是屏幕,甚至可以专门迎合手游玩家做一款手机。

华为显然也观察到了这样的趋势,在经历 Mate 8、Mate 9、Mate 10 几代的升级后,今年的 Mate 系列从过去单一的「高端旗舰」,细分成了包括 Mate 20 Pro 在内的四款不同定位的产品,试图通过高低价格差和分化配置,来迎合不同的用户需求。

尽管如此,Mate 20 Pro 仍然是华为对标其他产品的「镇馆之宝」,也可以视为是当下智能手机技术的集大成者。从中你也能看出,在过去一年里,智能手机行业都在哪些方面做出了新的尝试。

一方面是对屏幕指纹技术的运用。在今年初,华为在法国发布了首款屏下指纹识别手机 Mate RS ,当时它采用的是汇顶科技刚推出不久的屏下光学指纹方案。

此后经过大半年时间的改良,汇顶更新一代的方案也伴随着 Mate 20 Pro 一同到来,新的解锁速度已经和传统电容式指纹识别非常接近,尽管你只能在 UD 版上才能体验到这一技术。

随着成本和产能的提升,我们也相信屏下指纹技术会取代应用已久的电容指纹识别,在明年成为各大旗舰手机的标配。

▲ 华为 Mate 20 Pro UD 版. 图片来自:AndroidCentral

其次是 3D 结构光,虽然 Mate 20 Pro 用上了一块比 Mate 20 更宽的刘海屏,但这个空间换来的是比普通红外人脸解锁更安全、复杂的组件。

实话是,3D 结构光技术并不是第一次被运用在旗舰机上,它在去年 iPhone X 发布后就被广泛流传,相比于普通的红外人脸识别,结构光方案在安全性和识别准确度上都要高出不少,但碍于成本的问题,你也很难在主流的国产手机中看到它的身影。

但 Mate 20 Pro 用的结构光是华为自研的方案,这意味着华为能有效控制成本的问题,也能让华为按照自己的节奏对体验进行迭代和更新。

所以,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华为 Mate 20 Pro 之后,明年肯定还会有第二乃至是第三款采用结构光技术的华为手机出现。

除了有前面的 3D 结构光和屏下指纹,最后不得不提的则是比较低调的快充方案。

自 4 年前的 Mate 2 开始,华为 Mate 系列一直都以大电池和长续航著称。在电池尚未有突破性进展前,厂商依然还是通过提升电池容量来保障设备的续航时长,而衍生出来的快充方案,则是让你每次充电更有效率。

至于在华为 Mate 20 Pro 上,所配的是一块 4200mAh 的电池,特别之处就在于,华为为其配备的是高达 40W 的超级快充,最大程度地缩减电池所需的充电时间。

更有意思的是,它甚至还能对其他手机进行反向无线充电。

一言以蔽之,从屏下指纹,再到 3D 结构光,以及 40W 的快充,华为 Mate 20 Pro UD 就像是一款整合了今年所有智能手机新技术的「万金油」设备,也是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百花齐放的一个缩影。

或许,这种新技术的大包大揽,对产品来说未必是好事,但华为显然还觉得这不够。

麒麟 980 芯片的意义不仅在于 7nm 制程,更在于它是一颗华为的自研芯片

华为并不是第一家试图将核心技术掌控在自己手中的厂商,但现在来看,它至少是中国厂商里进展最快的。

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无疑是华为 Mate 20 系列首发的那颗芯片——麒麟 980。作为目前除苹果三星之外,第三个拥有自研芯片实力的厂商,华为率先在 Android 平台上实现了 7nm 制程工艺芯片的突破,同时这也是首款采用 Cortex-A76 架构、双 NPU、搭载 1.4Gbps Cat.21 基带的处理器。

技术把控的意义,除了有降低成本的考虑,更多还意味着它在技术和功能之间的应用。麒麟 980 上的这些新技术意味着什么?通俗点说,我们觉得华为正在为 AI 和 5G 趋势做准备。

从 AI 角度来看,随着 IoT 物联网逐渐从实验室普及到家庭,智能手机必然要承载比过去更为复杂的运算任务,因此,在芯片里集成一个专门用于处理 AI 信息的 NPU 单元便显得尤其重要。

比如这次 Mate 20 的「AI 人像留色」,正是双 NPU 和 ISP 的最佳示范。

不过双 NPU 的作用肯定也不止于优化拍照这一个环节中,性能和交互也是我们目前能看到的 AI 可扩展的部分,比如通过 AI 调配出手机最佳性能,或者是系统的自学习联想。

而在 5G 方面,尽管麒麟 980 并不是一款 5G 处理器,但其所配置的 1.4Gbps Cat.21 基带已经是 4.5G 产品中的摸顶配置。等到明年巴龙 5000 基带上线,相信 5G 版的麒麟 980 也应该能和骁龙 855 同台竞技了。

回头来看,华为在自研芯片这条路上已经走出了很长一段距离,每年也都能做到稳定的改变。这背后离不开华为长时间的高额投入,但也确实让它收获了应有的回报。

夜拍成了华为旗舰机的核心卖点,这曾一度是移动摄影的最大短板

以单反、微单等相机为核心的传统摄影,和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移动摄影,两者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早已朝着不同的技术方向进行演变。

你会发现,传统摄影离不开「专业性」这三字,它更强调镜头或是感光元件等硬件本身,对拍摄者而言也意味着一定的上门门槛;但移动摄影不一样,智能手机的普及让「随手拍」变为了可能,不管你是深谙摄影多年的老法师,还是刚接触拍照的小白,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拍摄模式。

再者,依靠智能手机本身 SoC 芯片带来的性能,复杂传感器组合带来的数据,以及软件平台带来的后期算法,这些要素的相互影响,让移动摄影得以将分辨率、光照、对焦点和景深等繁琐的技术细节交由机器去解决,这让摄影不再是一个只需要比拼传感器硬件的工作,也等于是对流程的一次重构,自然也创造了更多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不仅可以是拍摄题材的扩展,也可以是对成像质量本身的介入。

在过去,手机拍夜景一直都无法得到让人满意的结果,有限的空间限制了摄像头感光元件的尺寸,这让大部分手机在面对暗光环境时都显得力不从心。

然而在今年年初,华为依靠 P20 Pro 上的超级夜景模式,首次让大众真切地感受到用手机拍夜景的可能性。这自然有那颗 1/1.78 英寸的 4000 万像素大底传感器的功劳,但也少不了华为在自研芯片和软件算法的积累。

具体来说,华为借助的是 4~5 秒的连续采样,通过拍摄多张不同曝光值的照片,再借助后期 AI 算法进行采样合成,最终输出一张更高动态范围,且能够保留更多画面细节的照片。就和前文所说,等同于是让机器来完成一件原本需要手动调整参数或是后期才能实现的事。

这也让以前很容易过曝和手抖的夜景题材,在华为的旗舰机上成了主要卖点之一:虽然拍一张得比平时多几秒,但等待的时间还不足以让你失去耐性,关键你无需动用三脚架,意味着这种优势仍然建立在「随手拍」的核心上。就算是不懂拍照的小白用户,也可以很轻松地在大晚上随手按快门,拍出一张不错的照片。

▲ 华为 Mate 20 Pro / 苹果 iPhone XS / 三星 Galaxy Note9 夜拍对比. 图片来自:YouTube@ben’s gadget reviews

由于华为的超级夜景模式对夜拍体验的显著提升,也带动了其它国产手机厂商在这一块的积极性。你会看到在今年下半年里,先后有数家厂商将夜景模式作为其新机的宣传卖点之一,其中大多也运用了这种连续采样和多帧合成算法配合的方案。如今我们再谈及手机夜拍,似乎也不再是什么难以跨越的难题。

到了华为 Mate 20 Pro 上,这种三摄像头组合得以继续发扬光大。除了继续保留了那颗备受好评的 4000 万像素大底摄像头外,算法的改进也让华为能够改用一颗新的超广角镜头取代原本的黑白摄像头,这也让华为 Mate 20 Pro 拥有了超广角和超微距的拍摄能力。

当然,超广角拍摄并非是华为首次使用,业内早有范例,但你也很难再在同类产品中找到像华为 Mate 20 Pro 这样的,能在一款手机中集成如此全面镜头组合的产品。而通华为自己的 AI 自学习特性,也能让手机自动微调相机的出品,这同样需要麒麟芯片中的 NPU 单元去处理大量的 AI 信息。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依靠更成熟的 AI 和云端技术,人人都能拍出好照片的时代并非不可能。

华为 Mate 20 Pro 再次证明,智能手机仍然是一门讲究技术创新的生意

智能手机发展到今天,已经很难再从单纯的硬件配置上体现出差异化,大部分厂商用的元器件都来自于几个核心供应商,以至于 90% 的手机新品发布会,无外乎就是找到新的话术和表达方式,将一件差不多的事情再重复说一遍。

就连苹果也不例外,如果没有 iOS 系统和苹果生态圈做支撑,我想也不会有多少人舍得花上万元来买一台手机。

▲售价 1.3 万元的华为 Mate 20 RS 保时捷设计版

然而,围绕技术创新的差异化特质依旧很重要,不管是用和别人不一样的硬件,还是在软件层面探索新的交互方式,亦或者是树立更好的品牌形象,越是同质化的时代,这些因素反而会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

好比我们在华为 P20 Pro 和 Mate 20 Pro 上看到了它对手机摄影的影响一样,相比之下,所谓的徕卡名号更多只是个营销噱头,尽管这也是很多人愿意为其多掏 1000 乃至是 2000 元的理由之一。

▲ 2018 年 Q3 各品牌出货量数据. 图片来自:IDC

除了顶级的拍照素质和自研芯片,华为 Mate 20 Pro 也不缺乏其它的闪光点。比如 EMUI,虽然定制 Android 系统在功能上难免会随大流,但凭借华为自身的体量,每次最新版 Android 系统适配队列中,也总不会缺少华为旗舰机的影子。

跟随产品上的差异化,市场也在给与华为正面的反馈。在 12 月 24 日圣诞节前夕,华为宣布 2018 年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正式突破 2 亿台,其中 P20 和 Mate 20 两款主力机型的销量功不可没,而且同比去年全年 1.53 亿台的成绩,还有了 23% 的增长。

要知道,今年智能手机整体市场依旧疲软,不少厂商都出现了下滑的状态,而华为的「逆势增长」则显得尤为特别。当其它厂商还是国内和亚太地区进行胜负难分的拉锯战时,我们看到华为已经在欧洲建立起稳定的口碑。国门之外,已然成为了华为施展技艺的更大舞台。

可以说,对核心元器件的垂直整合把控,以及聚焦全球化的市场战略选择,逐渐让华为在中高端市场获得了更多认可和品牌溢价力,也意味着华为可以将更多的资金反哺至研发中,建立更稳固的技术壁垒。

实话是,倒退回三四年前,我们只能在苹果、三星这样的国际大厂上看到类似的掌控力,但如今的华为,也渐渐展现出自己独有的差异化技术力,并能精准切入到消费者的痛点需求中。

哪怕华为不是第一个这么做的,我们也希望它不是最后一个。

本文作者:陈文俊 / 林欣钊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