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 iPhone 变得不再「时髦」了
被视为移动通信领域风向标的 MWC 大会于 2 月 28 日正式闭幕,在过去的一周里,几家知名 Android 手机厂商先后公布了自家的新设备,很是热闹,其中不乏一些奇思妙想的设计,给很多人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象。
若换作是去年这个时候,你大概不会有类似的感觉,当时展出的新设备只能用平平无奇来形容,硬要说的话,大概只有一台实现真全面屏的 vivo APEX 能够让人有动力点个赞。
这恰恰证明,智能手机寻找创新点的动作愈发迫切,尤其是在竞争加剧的当下,那些可以构成品牌差异化的东西,反而显得更加重要。
今年首批亮相的 Android 新机都十分有趣
折叠屏无疑是现在智能手机行业最耀眼的新领域,这类可翻折屏幕的手机正在从幻想落入现实。先是三星的 Galaxy Fold 小秀了一番折叠屏在合拢和展开这两种状态下的应用场景,而华为 Mate X 则是从另一种角度,诠释了什么叫做手机平板「合二为一」。
现在,两者都给出了明确的折叠屏手机量产时间表,证明这类设备已经不再是只停留在 PPT 上的纸上谈兵。
消灭顶部屏幕凹陷的作战仍在继续,自去年 OPPO 和 vivo 研究出将摄像头放在升降模块内,以及小米和荣耀的手动滑盖结构之后,现在三星又展示了第三种方案。
它在最新的 Galaxy S10 旗舰手机中采用了打孔的方式,使得屏幕面板不需要再为前置摄像头而留有大面积的黑边,并进一步收窄了上下边框,相信在今年很多手机也会采用类似的设计。
▲ 图片来自:Sony Mobile Blog
当然,仍然有厂商坚守在「不破坏手机屏幕完整性」的阵营中,索尼便是其中的一员。为了形成差异化,本次的 Xperia 10/10 Plus 和新旗舰 Xperia 1,均采用了 21:9 比例的屏幕设计,比当前市面上主流的 16:9 或是 18:9 比例更窄更长,更适合观看视频,带来更佳的影音娱乐体验。
表面上看,这种「非主流」的设计是有些特立独行,但对于已经沦为「others」的索尼 Xperia 系列手机来说,与其选择平庸,倒不如尝试将自己所擅长的事情做到极致,也不失为一个另辟蹊径的突破口。
▲ 图片来自:xiaomist
最后,Android 手机仍然将「如何拍出更好的照片」作为技术探索的目标。像诺基亚 9 PureView 的多镜头阵列设计,便尝试将后置镜头数量进一步扩增至五个,以便采集更多的场景信息,并最终合成一张画质更好的照片。
还有 OPPO 的 10 倍混合光学变焦技术。借助潜望式结构,OPPO 将原本只能横向放置的镜组改成了「L」字型,得以在不增加手机厚度的前提下,放下更多的镜片,所以它的长焦头可以做到等效 160mm 焦距,抓拍到更远的景色。目前 OPPO 已经宣布将会在今年第二季度正式将该技术投入量产。
尽管人们对于这些创新的技术和点子各执一词,但可以确定的一个趋势是,Android 手机的竞争维度正在发生改变。这更多涉及到一种对用户注意力的争夺。比如怎样保证自己的产品和品牌被大众关注?又如何让用户对新品产生兴趣?
▲ 图片来自:PCWorld
这使得智能手机不再是一个单纯比拼硬件规格的产品,它已经变成了一个涉及差异化技术、品牌口碑乃至是营销推广展示的产物,至于最终能突出重围的公司,肯定在各方面保持均衡的同时,又能对某个功能点提出新的见解。
所以,比起四平八稳,今年的 Android 手机对于新技术的尝试也变得更加大胆和开放,你也很少会看到 iPhone 的影子。
iPhone 的光环效应正在逐渐减弱
曾经,借鉴 iPhone 手机的设计和核心功能点是大部分 Android 手机厂商会选择的不二策略,那意味着你可以在一个已经经过市场验证的案例基础上,再做进一步的调整和改进。
这不仅十分保险,也省时省力。
哪怕是在 2018 年年初,借鉴的趋势仍然十分明显。当时,iPhone X 刚推出不到 6 个月,Android 几大品牌旗舰机的审美就集体下线,齐齐加入刘海屏阵营。
一些厂商高管也认为,提供和 iPhone 近似的设计是一种不得不跟随的趋势,哪怕它们并没有在这条黑边上提供和 iPhone X 一样的 Face ID 功能。
但在今年,类似的吐槽声变少了,长得和 iPhone 一样的手机也大都悄声无息,而多摄、钻孔屏、升降结构、屏下指纹甚至是折叠屏之类的新鲜事物,成为了用户会讨论的焦点。
究其原因,其实也和近两年外观基本没什么变化的 iPhone 有关。
受限于 3D 结构光的体积,苹果在短时间内很难解决顶部的宽刘海问题,意味着它的正面造型自然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但 3D 结构光并非是智能手机的唯一选择。无论是屏下指纹还是侧边指纹,配合水滴屏、钻孔屏甚至是升降结构,都可以在兼顾解锁、支付需求的同时,在屏占比上做得比 iPhone X 更为极致。
另外,人们对新 iPhone 的热情也在减弱。不管是 2018 年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变更,还是最新一期的苹果财报都在佐证,iPhone 不如以前那么好卖了。虽然其中一部分原因是过高的定价策略和电池更换计划造成的,但如果新机看上去和旧的没什么区别,确实也很难保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这也使得 iPhone X 的造型不再是全面屏时代的「最优解」,模仿 iPhone 自然也就不再是一种「政治正确」。
Quartz 副主编 Mike Murphy 曾在去年提出一个观点,他认为现在消费电子设备局限在了苹果所铺下的路,并过分强调其「精致感」,可实则是「扼杀了电子产品形态多样、色彩丰富的乐趣」。
但这本该是消费电子产品最具想象力的部分。
如果 iPhone 不再受到热捧,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时代,可能又会重新降临至手机行业。而我们上一次经历过的,还是诺基亚所主导的功能机世界。
对于智能手机的未来,我们仍然身处矛盾之中
iPhone 求稳,让 Android 不得不自己去把握趋势,但在「消费者想要什么」这件事上,厂商之间已经开始产生分歧。
折叠屏便是现在争议性最大的产物。目前已经将折叠屏手机提上量产日程表的厂商,暂时只有三星和华为两家,但掌握类似技术的品牌却比很多人想象中要多不少,其中就包括了 OPPO 和小米。
事实上,它们都曾在社交媒体展示过自家的折叠屏原型机,不过两者目前并没有量产计划,除非「除非用户有需求」。
这是个很模糊的前提条件,OPPO 副总裁沈义人就在微博发声,称在没有得到「究竟能给用户带来哪些交互或者体验上的提升」答案之前,折叠屏是没有特别大价值的。
而小米 CEO 雷军也在采访中提到,折叠屏手机的量产性还不够好,里面的电池也「少得可怜」,同样是想说实用价值不足。
用户其实也是矛盾的,虽然折叠屏引发了不小的反响,但对于这个新品类,观点也分成了两派。正方认为,作为信息输出的载体,手机屏幕越来越大的趋势不会改变,而折叠屏就能解决设备体积和屏幕尺寸之间的矛盾。同时,技术创新本身也是创造一个新需求的过程。
但很多人并不赞同「需求创造论」的观点,认为很可能会走进一个「为了创新而创新」的误区。
就像在本次 MWC 大会,有一些创新也被视为是画蛇添足。比如 LG G8 的手掌解锁和浮空手势,两者并未给我们的日常使用带来多大的帮助,反而还让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变得更为复杂化。
对于折叠屏来说,抛开重量、屏幕折痕、铰链设计等硬件问题不说,很多人质疑的折叠屏的产品定位和应用场景,简单来说就是「屏幕变大以后,我能拿来做什么」。
这其实也是当前 Android 应用生态的尴尬所在,基于这个系统衍生出来的平板电脑是一个比苹果 iPad 更鸡肋的设备,也没有什么非用不可的理由。而将 Android 手机屏幕变大,也势必会遇到平板化的问题。
不过,这并不代表折叠屏手机毫无价值。毕竟如今 S10 使用的双曲面屏幕设计,也是受益于 5 年前从 Galaxy Edge 的起步,它是三星高端机独有的外观差异。
而在下一个 5 年,说不准折叠屏也会成为三星手机的又一个杀手锏功能。
这种对前沿技术的提前布局,其实着眼的并不是当下,而是多年后的未来。不管是三星还是华为,其实都深谙此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哪怕是你现在不喜欢这样的创新,它依旧是这个行业永葆活力的重要源泉。
题图来源: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