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 万能跑 800 公里的理想ONE,你来感觉了吗?
今天,车和家的首款量产车理想ONE在常州工厂正式开启预售,补贴后要价 32.8 万。
和绝大部分新造车的路线不同,车和家打造的是一台增程式电动车,一台需要加油的电动车。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是一部纯粹的电车,燃油依然是这台车最重要的动力源头。但和传统的混合动力车不同,燃油只作发电之用,并不直接参与车辆的驱动。
开门见山,直接上参数。
理想ONE三围 5020×1960×1760mm,轴距 2935mm,整备质量 2270kg。
搭载了前后双电机+1.2T 增程器。配备40.5kWh 电池组和 45L 油箱,最大功率 240kw,最大扭矩530Nm,0-100km/h 加速成绩 6.5s。NEDC 续航 800km,WLTP 续航 690km。
在纯电车发展风头正盛的时候,车和家为什么做增程?
因为汽车媒体出身的李想太知道中国消费者需要一台什么车了:人们喜欢电车的体验,但又不愿意接受充电不便带来的里程焦虑。
怎么办?李想认为目前最便捷的补能方式还是加油。马斯克加速能源形式转变的那套说教先放一边,李想属于务实派。
李想算过一笔账,这套 40.5kWh 电池组和 45L 油箱的组合相当于 160kWh 的电池组,但加起来重量不及 60 度电的电池包,这是绝对优于纯电的方案。
网友也帮李想算了一笔账,45L 油相当于要发 119.5kWh 的电,也就是一度电约要用 0.4L 的油,每度电成本三块左右。
总而言之,增程可能不是成本最优的方案,但在李想心目中是最便利的方案。
作为中大型 SUV,理想ONE提供 6 座和 7 座两个版本。
6 座版比较有意思,第二排是双扶手独立座椅,中间通道宽度 191mm,既保证第二排乘客的乘坐私密性也方便第三排乘客进出。
第二排座椅还标配电动调节和座椅加热,前后电动调节范围可以做到 160mm,靠背角度支持放倒至 45 度,可坐可躺,舒适性还是不错的。
没能免俗,理想ONE和很多车企一样标榜「豪华」。车内内饰几乎都是皮革包覆,座椅、方向盘、挡杆能用 Nappa 的都用上了。
方向盘加热、前排座椅加热及通风、大面积的全景天窗、三温区自动空调、自动 PM2.5 过滤和监测以及 12扬声器的 Hi-Fi 高保真音响等等,这些传统百万级豪车才有的配置在理想这台新车上都是标配。
同样标配的还有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包含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制动、道路自动保持、全自动泊车等功能。重点是这些功能在新车交付即可使用,毕竟有蔚来被批「半成品」的前车之鉴。
用李想的话说,车和家省下的每一分钱都投入到研发和供应商了,一定坚持用最好的料上最好的配置。
比如全车不用沥青,而是采用成本更高更环保的胶水等等。
李想说借助现代化产线从生产源头杜绝问题,严守品质,并且保证车辆的可靠安全性。
在车和家有一个「成文」的规定,总监级以上的员工必须第一批购买理想ONE。
我开玩笑地问道李想:“你怎么看待「特吹」关于特斯拉为了 Model 3 产能而妥协品控的解读?”李想直言:“美国人造车水平本来就烂。”
言外之意很明显,产能和品控并不矛盾,理想ONE不会因为任何因素妥协产品品质。
说回到智能化,理想ONE在车内应用了四块屏,阵势上丝毫不输奥迪A8L。
这四块屏的玄妙之处在于,中控屏与副驾娱乐屏由车规级高通骁龙 820A 芯片和 Android Automotive 系统驱动;
数字仪表屏及下部的车辆控制屏由德州仪器 J6 芯片和Linux 系统驱动。
为了安全,在软硬件层面实现行车、娱乐分开。
我在现场简单把玩了一番,系统流畅度绝对是要点赞的,卡片化的 UI 设计美观实用,下拉菜单还颇有 iOS 控制中心的意味。包括触屏快速调节亮度、音量都有浓浓的苹果味儿。
总之,理想ONE的 UI 团队也算是把 Android 和 iOS 的一些优秀设计都学到了。
说了一堆理想ONE的好话,其实从始至终我都有一个疑问,理想的核心技术究竟在哪儿?
一方面增程器不是车和家自主研发的,而是来自东安动力,电池由宁德时代提供;再者引以为傲的百万级配置都来自供应商。
李想的回答也比较笼统但一时间也确实无法反驳,首先,他认为增程要比纯电车技术复杂得多,一台优秀的增程电动车前提必须是一台优秀的纯电车,理想具备造这样的能力。
在电动车的基础上匹配一套增程系统意味着车和家要比别的新造车多走一步,说白了,能走好这一步就是理想的核心竞争力。
毕竟增程本质就是顶着能量守恒定律的边界玩「极致效率」的艺术,车和家不是首创,早有前人尝试过,但都没有做成功。
我问李想,理想ONE之后会不会做纯电汽车,他说在车和家内部,每一台车都会从纯电车做起,至于最后上的是什么版本,这要看市场再作决定。
在李想看来,增程依然是短期内最优的方案。
不管怎么样,是骡子是马还得等交付之后通过大量实测才能对理想ONE的这套增程逻辑进行科学的评判。比如整体的效率、高速工况下增程器的噪音怎么样等等。
现在下五千定价,后续没有所谓的大定,今年四季度开始量产交付。32.8 万的定价,你来感觉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