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包围城市」,为网约车市场造车的新特
新造车都绕不开出行?继威马、小鹏之后,新特汽车也发布出行品牌「新电出行」。
差不多两年前,共享单车正盛之时,「摩拜造车」的风声被屡屡传出。
借着摩拜的热点,一家扎根贵州的新造车企业新特汽车悄然出世。由贵安新区牵线,与一汽打得火热的新特投资摩拜出行,彼时一辆辆被贴着「摩拜共享出行」的一汽轿车出现在了贵州街头。
「借用」一汽的车辆只是暂时的,作为新兴造车公司的新特其实另有盘算,未来把自己的产品注入出行市场才是新特真正的目的。
投资摩拜出行,等于提前「挖好坑」,而「萝卜」就是新特的第一款量产车 DEV1。
2018 年 4 月,新特 DEV1 正式发布,新车定位 A0 级电动车,分为旗舰版和共享版。共享版就是摩拜特供版,这个版本的车型会投放到摩拜出行,暂由摩拜运营。
从新特首次公开亮相开始,「出行」一直都是该公司常挂嘴边的话题。
去年 8 月底的成都车展,我近距离观察过新特 DEV1 这台车,当时我给它主观评价并不高,与当时新特营销上主打的「年轻夜店风」很难画上等号。换言之,作为年轻人,我是不愿意开着这样一台小车带着姑娘去蹦迪。
彼时有些同行给我撂了一句话:几万块要啥自行车……
可能是我苛求太多,但我至今认为,作为消费者,几万块要一台自行车并过分。不过跳出 C 端消费者对产品的种种挑剔,以 B 端网约车的视角打量这样一台小车,新特 DEV1 似乎也没那么不堪。
毕竟作为滴滴快车的常客,打到北汽 EV200 也很常见。两台车的硬件素质和品质感相比较,半斤八两。只是新特 DEV1 的续航比北汽 EV200 之流要强一些,工信部续航注明了能跑到 305 公里。
言归正传,说回出行的话题。
去年正值新特 DEV1 发布的档口上,美团宣布收购摩拜。接下来,新特和摩拜的出行生意自然而然由美团接盘了。
所以今天美团打车成为了新电出行的头号合作伙伴,其他合作伙伴还有高德、携程旅行、悟空出行、大众点评、小桔租车等。不同的合作伙伴会在不同的区域提供打车服务。(你不得不佩服新特在渠道上的资源整合能力)
目前新电出行已经在成都上线运营近一个月,按新特创始人先越的说法,“我们曾经在成都是打车前三位”,但具体数据他表示还要保密。
在成都和重庆,新特成立了融资租赁的公司。这意味着该平台的网约车司机不需要自讨腰包花钱换车,每个月给向平台支付租金即可,相当于以租代售。
事实上,这样的做法并不新鲜。以北京为例,很多滴滴司机的京牌车辆都是挂靠在租赁公司的名下,这种类似出租车公司「交份子」的模式可以说是网约车界的「潜规则」了。
新特的做法等同于把这种「潜规则」真正合法化,让司机名正言顺地为平台打工。
自此种种不良事件爆发之后,全国各地对于网约车的管理愈加严格。以北京为例,当地的网约车管理细则中明确要求「京人京车」,但事实上「京人」一项几乎绝大部分司机无法满足。
也就是说很多网约车都在「违法」营运。
不过新特的战场并不在北京等一线繁华之地,他们把目标瞄向了三四线城市,那里的网约车管理远没有北上广那么严苛。先越采取的是一种下沉市场的打法,从成都、重庆这样的「新一线」城市下沉到五六线。
“我们今年计划要突破 100 家,明年的目标是 200 家。”先越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玩法是要跟大部分的出行品牌形成差异化,或者说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更容易接受新特 DEV1 这样的产品。
关于新电出行的运营模式,先越透露是通过与各地经销商合作,向打车平台提供运力,其中包括车、司机、牌照。
靠着政府投资的背景,新特已经拿到了成都、贵安新区的网约车运营牌照。
先越透露,成都和重庆的目标是一万台,三四线单个城市前期几百台,后期可能一千台。以成都、重庆这样相对比较大的城市为例,先越似乎信心十足:“政府对我们非常支持,而且它的市场容量非常大。”
在三四线城市未来这一主战场上,先越表示最大的困难还是怎么教育市场,让当地消费者接受并习惯用手机打网约车。
在已经上线的成都,新电出行的运营车辆基本以其他品牌为主,新特打算用 10% 的速度将这些已有的车辆替换,换装自家的 DEV1。
我查了下新特 DEV1 的销量数据,2019 年截止到 5 月,近半年以来这款小车卖出了 865 辆。
去年 10 月 31 日,DEV 1 在一汽轿车长春工厂下线时,新特立下目标:“ 2019 年的品牌计划,新特将全年的销售目标定为 40000 台,并将继续扩大三四线城市的渠道服务。”
还有半年时间怎么迈过 40000 台这个大关,新特只能寄厚望于网约车市场了,新特一点不像是来卖车的….
网友评价虽然犀利,但颇具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