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我需要咆哮一阵子

公司

2012-08-01 09:30

一边在电视上看着伦敦奥运会比赛,一边在微博上刷屏,我沉浸在一个人唠唠叨叨不由自主,时而亢奋时而无聊的自我表达状态。

在社交网络中,通常用户在表达自我时,一般都会渴望引来共鸣:转发,评论或者赞一个。由于微博的弱关系性,对于一个很平凡的人来说,并不会有粉丝关注你的一举一动。因此对我而言,理论上这种时刻最佳的情绪宣泄平台应该是 QQ 空间,因为我的同学,家人,好友大部分都在那,他们会关注我的状态,而且很容易引起共鸣。

然而现实是,我放弃了一个理论最佳平台,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是实际最差平台。它的差在于已经形成的一个社交平台本该极力避免的压抑气氛,我不能肯定这种现象是不是具有广泛性,但可以肯定绝不会是少数派。

对于一个生态系统而言,环境会影响生物;对于一个社交平台而言,气氛会影响用户。微博上人们喜欢谈论时事,喜欢追赶新鲜潮流,因此不可避免的,微博上的用户会有意无意地主动发布,转发或者评论这类信息流。社交平台气氛与其诞生时的社会环境和运营方式有关,这一点从微博和 QQ 空间的区别看出。

真正意义上的社交鼻祖Facebook诞生于于 2004 年 2 月 4 日,QQ 空间则于 2005 年 4 月内测,6 月正式发布。2005 年的时候 Facebook 已经风靡美国整个大学校园,而 QQ 空间才刚开始起步,而且在不久的 12 月校内网也将诞生。腾讯是做 IM 起家,与 Facebook 不同,腾讯把 QQ 空间更多看作是 QQ 这款聊天软件的一个插件,出于谨慎,QQ 空间的封闭性也就无可厚非。与 Facebook 在美国刚推出来类似,QQ 空间在中国获得了巨大的人气,人们喜欢花时间或金钱装扮自己的 QQ 空间,到好友的留言板留言,往自己的空间上传照片。

这种自内而外的热情盖过了 QQ 空间本身战略考虑上的缺陷,因此腾讯并没有想过去做一个社交平台。随后,我们看到 QQ 空间非常讨巧的本地化让这款插件变得越来越庞大,可惜用户的热情在经历过爆发式的井喷后并没有后续的力量来推动,如果不是校内网委身于人人网,或许 web 2.0时代的格局会改变 ,要知道 Facebook 超越 Myspace(并不是说 QQ 空间与 Myspace 相似)也就忽然之间,这给我们的教训是一款长期性的产品资本的渗透越晚越好。

QQ 空间类似于古代中国的农耕社会,努力保持着自给自足的特色。而一旦这个空间被打破,新的空气涌来,人们对这个平台的兴趣就会骤然降低,这种趋势在 QQ 空间诞生之初便已经注定。

与微博不同,每一个 QQ 好友的成本都比较高(有利也有弊),因此用户获得多的信息的渠道就会难,用户的性格决定信息的同质化非常严重,短期内或许并不会被发觉,但是长期之后便容易心生厌倦——既会对自己发布的信息厌倦也会对别人发布的信息厌倦,而一旦这种厌倦情绪蔓延(情绪自发性影响和平时交流的导向),劣币驱逐良币,就会形成一种对社交平台而言非常不利的气氛:人们刻意压抑自己发布信息的冲动或者压根不会想到发布信息。

QQ 空间另一缺点在于无效信息流不可控性(发布者和接收方都不能有效控制),所谓无效信息流指的是接收方并不感兴趣的内容。例如,当我想发布只让一个大学同学看得到的信息时非常艰难(应该说不能),这类信息对于我的高中同学,小学同学而言其实是无效信息。当然,眼下更多的是充斥屏幕的游戏广告。

越多的无效信息会得到越多的消极反馈,这相当于本来就已经不怎么待见的地域还要加上环境污染,自然会催生用户的逃离。对于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特别是用户关系主导的社交网站而言,信息的集聚已经不那么重要,信息的管理才是重中之重,这一点在移动时代会表现的更加明显。

“互联网并不是计算机的互连,而是人的互连,只不过人们通过计算机与人互连而已。”

It is not proper to think of networks as connecting computers. Rather, they connect people using computers to mediate.

—— 戴维·克拉克博士(Dr. David Clark),互联网结构委员会(IAB)成员,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RTF)主席

链接互联网的终端改变信息传递的方式,互联网本身并不会改变,因此炒作移动互联网概念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移动时代,信息传递只会越来越简单,然而信息越多带来的管理则会越来越难。对于社交平台而言,既没有内向的导入,又没有外向的导出,信息管理的成本无疑会更大,很显然,把用户圈养在一个地方并不是长久之计。

我曾经非常不理解腾讯在已经有了 QQ 空间之后为什么还要推出朋友网,二者功能的重叠太多,到今日,我的猜测是 QQ 空间臃肿的身体已经不适应平台化,因此只能重新做一款平台战略的产品通过半强制的信息导入方式来实现短期内其信息的一定积聚水平。然而很遗憾,这样的导入手段并不会带来用户的忠诚度,朋友网在我看来是一款类似于 Google+ 的作品:战略上需要,用户并不很需要。

所幸腾讯公司自我革命出了一款成功的平台产品——微信,总算可以在未来成熟的移动时代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眼下对于我这类 QQ 用户而言,并没有一个合适的地方,让我咆哮一阵子。

 

题图来自 fizzyfiiz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累计已发布 161 篇文章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