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股潮流:硬件创业始露尖角
2009年,《连线》一篇名为《硬件从创意到实现之难》的文章开头这样讲到:
“电子消费品领域曾一度只是大公司的战场,但近几年,有很多生气勃勃的公司强势进入。虽然进入这片战场的门槛变低很多,但这块领域还真不是个捞钱的好去处。”
2009 年难产甚至失败的著名例子有:
- Michael Arrington 的 CrunchPad 在经历了一场口水战后,被 Arrington 放弃。
- Fitbit,一个售价 100 美元的运动追踪器,也拖延了数个月才被放出。
《连线》最后总结道,硬件创业应该考虑到一下诸多因素:
- 一个充满智慧的设计
- 对时间和成本的平衡
- 能聚集起一帮合适的人
3年过去,整个硬件创业的环境似乎开始变好。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围绕 iPhone、iPad 或者其他平台的外设设备。
三年后,当《连线》再度采访时,情况已经有了很大变化。《连线》将变化归为 Kickstarter。
科技创业者、纽约硬件 – 软件设计工作室的创始人 Uncommon(这个牌子的 iPhone 保护套在女生中颇受欢迎)这样说: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硬件创业团队冒出头来,他们做的事情就像智能手机一样,把本需要在电脑上完成的事情放进日常生活中完成。”
随着硬件制造成本的降低和各大平台的日臻成熟,硬件领域的创业团队开始像软件领域那样,开始进入一个爆发期。
众多的创业团队中,有一支名叫 Yobble。它创始人是 Colin Karpfinger。他们的作品是一个iPhone 外设,其实就像是两个头的数据线,只不过另一个头,如它的名字描述的那样——“Air Guitar”,可以用来在空中扫动,做弹吉他状。
之所以提到他们,是因为他们仅仅花了3.2万美元就生产出来了自己的设备,并且让它们在各大渠道铺货。包括 Best buy 和 Griffin。
而这 3.2 万美元背后,其实不仅是一个钱的问题,而是一个创业生态圈的问题。
得益于苹果的火爆和风靡,铝材加工的价格大幅下跌。而电商的发展,又给初期的硬件创业团队节省了渠道费用。
“现在创业团队可以拿着刚筹到的 5 万美元去中国,然后看着自己产品被制造出来,再送至市场。”
Joe Garrison,一个非常流行的硬件破解设备 Saleae 的制造者,在接受《连线》采访时如此总结。
而作为一个硬件初创团队,他们背后还有一个成熟的融资平台—— KickStarter。在硬件创业领域,KickStarter 不仅扮演者出货渠道角色,还有一个融资管道角色。虽然 KickStarter 带来的资助者就是消费者,他们比传统投资者或许更难伺候,比如他们难以容忍产品生产的拖延、项目的变更,不允许无尽的原型机开发等等。但这至少给了创业团队获得支票的机会——而很多优秀的创业团队,就因为缺了这个而死亡。
Yobble 的 3.2 万美元就来自 KickStarter 的预先支付。与 Yobble 合作的中国生产商生产出每个 Air Guitar,都将其插进 iPod Touch 做检测。
上个月,Yobble 的“Air Pick”产品被送到 Kickstarter 资助者手中,第二批也已经在路上。一个月后,Air Pick 将在一家不能透露名称的零售商中开卖。
Karpfinger 现在明显比他的前辈们幸福 —— 到现在,他已经在考虑他们下一个产品了。依旧是基于 iOS 平台:
“我们可能会做一个环绕在手腕上的外设 —— 辅助大家玩体育游戏。”
题图来自 W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