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学生,还有不近视的吗?
最近的网课不仅把老师和学生逼疯了,家长们也挺焦虑,除了怕孩子上课不专心外,也担心长时间注视屏幕影响视力。
「本来现在学生的近视率就高,上一两个星期网课眼睛怕是要瞎了。」网上不乏类似的吐槽。
▲图片来自:《自然》
20 年前,戴眼镜的是少数人,直到现在人们还习惯将戴眼镜与「有文化」联系在一起,但如今在校园里,不戴眼镜反而才是异类。根据 2019 年人民网发布的《国民视觉健康大数据报告》,目前我国约有 6 亿近视患者,其中超过 1 亿为中小学生。
这可不是中国特色,近视在全世界都有泛滥的迹象,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 2020 年全球约 26 亿人有不同程度的近视,其中 3.12 亿是 19 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
近视如此普遍,以致于人们都有些麻木,大不了配副眼镜,再不行还能做手术,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真的是这样吗?
近视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多?
虽然近视的原理并不复杂,常见的是由于眼轴变长导致光线无法在视网膜上聚焦,但晶状体变异的原因我们却还没完全搞清楚。
▲ 图片来自:新浪
一个被广泛接受的说法是近视来源于遗传,父母高度近视,其子女近视的概率也更高,科学家们也一直致力于寻找可能诱发近视的基因位点,近视的形成不是由单个基因位点控制,而是多个突变蛋白互相起作用的结果,相关研究已找到 18 个可能的基因位点,携带这些基因的人,近视风险比其他人高十倍。
注意,找到的是可能与近视相关的基因位点,虽然这个可能性很高,但解释不了现代社会近视人口暴增的现象,「基因库不可能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就改变这么多,就算是几代人也达不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教授伊恩·摩根(Ian Morgan)指出。
因纽特人近视率骤增就是典型。1969 年,一份对阿拉斯加北部的因纽特人研究表明,131 名生长于偏远社区的成年人中只有 2 人近视,但他们的子孙有一半以上是近视眼,缓慢的遗传变化显然无法解释这种突变,而近视的因纽特人与父辈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前者接受了教育,也就是书看多了。
▲ 图片来自:WHO
于是,环境的影响开始被考虑在内。比如现在提到近视,特别是青少年近视,人们普遍会将其归咎于沉重的课业负担,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中也支持了这种观点,报告显示亚太地区高收入的国家近视率最高,达到 53.4%,西亚以 51.6% 紧随其后,课业繁重的中国和韩国的城市青少年近视率更是高达 67% 和 97%。
不过戴眼镜的学生不一定读书有多用功,也可能只是电子游戏玩多了。日新月异的电子产品,尤其是效果越来越细腻的屏幕似乎已经超越功课,成为影响视力的罪魁祸首,因此很多家长将希望寄托在所谓的防蓝光眼镜上,但事实上正常的蓝光强度并不足以诱发眼部疾病,佩戴蓝光眼镜顶多只能缓解视觉疲劳,对预防近视作用不大。相比蓝光,接触电子产品过多导致近视率上升,原因更多可能在于近距离用眼和用眼过度。
被质疑的眼保健操
既然近视的形成机制还未明确,预防似乎就成了盲人摸象,在各种预防措施中,最具玄学气息的莫过于我们熟悉的眼保健操。
▲ 图片来自:新浪
「揉天应穴,挤按睛明穴,揉四白穴,轮刮眼眶……」从这些名词中不难看出这套眼保健操的理论基础源于中医的穴位,它的创始人、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体育教研室刘世铭正是中医爱好者,早在 1963 年,这套眼保健操就已在北京全市推广,70 年代由专家简化后推广至全国。
这就是说,眼保健操诞生至今过半个世纪,可以说是好几代人共同的学生回忆,直到 2007 年方舟子提出质疑,人们才开始反思做了这么多年的眼保健操到底有没有用,比如按摩穴位时手上的细菌可能进入眼部造成感染,现代医学中并无穴位之说等。
既然眼保健操是从中医理论发展而来,问题就变成了中医和现代医学之争,谁对谁错,我们也不好妄下结论,不过 2008 年新版眼保健操的说明书上明确写了此操主要用于「缓解眼部疲劳」,没有再提预防近视。
▲ 新版眼保健操减少了手与眼睛的直接接触 图片来自:凤凰网
其实与其折腾那几个穴位,「走出去」或许是更有效的预防近视的方法。大量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在户外活动的时间越长,越有可能避免戴眼镜。有意思的是,在室内进行体育活动并没有同样的效果,专家将其归结于光线的区别。
一些观点认为室外更明亮的光线促使视网膜分泌多巴胺,这种多巴胺能减缓眼球的生长,令眼球保持在更小的形态,从而避免或降低近视的风险。也有专家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影响近视的关键不是光线,而是人在室外活动时视野更广。
▲ 图片来自:《自然》
总之,西医也没能给出百分百可靠的预防近视方法,但不管是光线还是视野,人在户外时眼睛更放松倒是大多数人的共识,教育部 2018 年下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亦提到应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让孩子到户外阳光下度过更多时间,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
矫正手术:治标不治本
成因未明,预防机制也处于探索阶段,但近视眼的治疗倒是有明确的方向。准确来讲,应该叫矫正,方案想必大家也都听过:激光手术。根据方法不同,市面上的激光手术又可以分为全飞秒、半飞秒手术和 Trans-PRK 等,但原理是相同的,即用激光「修改」角膜,改变其曲率,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
▲ 不同手术方法原理、副作用和效果对比 图片来自:新浪
如果患者角膜太薄,就不适合进行此类矫正手术。好在 2018 年哥伦比亚大学的 Sinisa Vukelic 和 Chao Wang 团队宣布了一种叫「非侵入式飞秒激光角膜交联」的手术方法给这类患者带来希望。
▲ 图片来自:Nature Photonics
手术的原理是用低能量高频率的飞秒振荡激光照射角膜区域,改变其内部组织,实现对角膜曲率的修改。好处就是不受角膜厚度限制,而且没有切口也会减少干眼等术后症状。但该手术还在动物实验阶段,距离大规模商用恐怕还非常遥远。
近视影响的可能比你想象的严重
让人类百思不得其解的近视,带来的负面影响绝不止是鼻梁上要架副眼镜,或多一笔手术费那么简单。
高度近视(成人>600 度,儿童>400 度)通常伴随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严重者可演变至不可逆性致盲眼病,患上视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病的风险也更高。就算度数低,职业选择也可能受限,与飞行、航海、侦察等对视力有严格要求的专业无缘,影响的就不止是个人发展了。
▲ 图片来自:busy.org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玲在 2015 年发布的《国民视觉健康报告》中已将近视与 GDP 联系了起来,报告指出,2012 年,由各类视力缺陷导致的社会经济成本在 6820-6920 亿元之间,占当年 GDP 的比例超过 1.3%。
「现在近视发病率这么高,像国防、精密仪器等很多职业将来就招不到人了。」李玲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坦言,「事实上我们国家近年来每年都在放宽征兵的视力标准,但依然招不够人。」
道理谁都懂,但要让忙着教育军备竞赛的学生抽出宝贵的时间去户外走走,怕是家长愿意,学生也未必乐意,手机和电脑不香吗?就在不少家长忧心网课会加深孩子度数时,也有人半是自嘲半是认真地自我安慰:「没关系,上不上网课,早晚都要近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