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的语言障碍
这是一个并不鲜见的场景:
在地铁上,我沉浸在 Tiny Wings 的 Flight School 模式中,最后一关已经打了三天了。这时,旁边的一对情侣兴致盎然地问我:这是什么游戏?好好玩的感觉!我按了暂停,告诉他们这是 Tiny Wings,现在很火的一款游戏。能向其他用户推荐一款优质的 App ,我也感觉颇为高兴。不过他们好想没有听清我的回答,又问:什么名字?我只能更为清晰地重复:Tiny Wings!“什么?”面对他们第三次的发问,我下意识地答道:“哦,小翅膀……”。
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将这款出色的单人开发游戏翻译成这个名字。“小翅膀”,难听、不雅,从翻译角度来讲,简直不能再烂。而且,这个名字无法告诉你这是一款什么样的软件,你完全可以认为这个是麦当劳为麦辣鸡翅推出的推广 App 。但是,最重要的是,你通过搜索“小翅膀”,无法在 iTunes Store 里找到这款心仪的软件。
但是这都不重要,情侣如获至宝,表示回去一定下一个玩玩。但我觉得挺羞愧的,因为我提供的信息,无法帮助他们最终找到这款 App 。
不知你有没有上面这样的经历,反正我经常在向普通智能手机用户推荐诸如 Evernote、Instapaper、Readability、Kindle 优质英文应用的时候,经常需要向别人拼写或音译。让人不禁感慨在这个移动互联时代,还真得掌握一定程度的英语。不然像这种不负责的译法影响人们对软件的认知和使用。
不过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存在几个误区:一是认为英语问题仅限于开发环境,用户的体验不会受到语言的限制;二是认为 App 生态注定不是一个英语主导的环境,中文 App 一定会是绝对的主流;三是认为用户对于 App 的寻找源于自身的需求,中文主导的 App 完全能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
对于第一个误区,我认为用户对于英语的掌握,一定会增强自己移动互联网的体验,具体可以见诸下文要说的三个方面。而第二个误区,在于过度强化了中文应用开发领域的覆盖面和地位,尤其是在 App Store 上,其本身就是全球移动互联网应用产业的聚集地,任何一种强势语言绝对不能消除其他地域的价值,多一种获取 App 的途径总是好的;最后这个误区,我实在是觉得,只要思考这个问题就够了:为什么众多 RSS 阅读器用户,很少选择最为出色的 Reeder 呢?相信我,“收费”绝对不是唯一的原因。如果中国区 App Store上,Reeder 的描述能变成中文,相信不仅能带动 RSS 用户选择这款出色的 App ,更能间接地推广包括 Readability 在内的相关衍生软件,而同样没有中文描述的 Instapaper ,也一定能从中受益。这里,总不至于要告诉我:RSS 阅读不是用户的普遍需求吧?
即使说这个观点经不起推敲,我认为也是因为它的定义范围有待商榷。所谓的“定义范围”,首先是用户的“范围”,即到底是iPhone用户,还是移动互联网用户?其次是掌握的“范围”,即到底掌握到何种程度?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倾向于认为,这个范围包括了所有移动互联网用户,无论你是 iOS 还是 Android ,抑或是其他,原因之前已经说过了,总归是“多一条道路多一种可能”;对于第二个问题,实在是太终极,无异于就“全民英语普及度应达到什么程度”给出一个合适的答案,实在是太过困难。
那么话说回来,掌握一定英语,会在哪些方面增强用户的 App 使用体验呢?
App 的挑选和发掘
搜索和获取 App 信息,iTunes Store 无疑是首选,屡禁不止的刷榜行为,让人足以认识到一款 App 在 iTunes Store 中的排名和位置的重要性。所有的 iOS 用户都可以通过不经意地浏览 App Store 发掘有趣的 App 。但是这种搜索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在国内独特的 iOS 生态环境下,我还可以选择 91 助手和日渐增多的 App 推荐网站等途径,发掘适合自己的 App 。不过,纵使方式再多,App 搜索和分类依然是业界公认的蓝海。用户面临的问题是:怎样才能在浩瀚的 App 中找到最想要的应用?今年年初,苹果收购 Chomp 一事让应用搜索推荐这盘菜变得愈发诱人。在这样一个稍显杂乱的 App 发掘时代,我相信,仅仅在网易应用中心和 91 助手里搜索 App 的方式,如果再加上,跑到美国区 App Store 的诸多榜单去淘一淘,一定能让用户发掘更多值得一用的 App 。
文案的阅读
我一直惊叹于 Tiny Wings 出色的软件描述:飞翔是你积淀已久的梦想,纵使你羽翼未丰。好在这世界峰峦叠嶂,那不妨在峰峦之间振翅翱翔吧!这段对于这款 App 的描述没有在中国区翻译成中文,不可避免地,在语言上设置了对于 App 认知的障碍。文字不骗人,Tiny Wings 独立开发者 Andreas Illiger 的形象变得充实丰满,这款有爱的游戏,其中的音乐、画面、色彩,一切的美好,便有了出处。
对一款 App 的热爱,理应驱动用户去了解更多
之前文章提到,几个出色的 App ,其实就是构成了一款行为生态。比如移动阅读,很难在国内找到类似于“ Reeder + Instapaper + Summly ”这样的阅读生态结构。遗憾地是,我们不能在中国区找到一条合适的途径帮助用户发掘出这个体系。你很难继续像过去那样,像逮到一个小辫子一样地宣称,这个体系“只是服务于那些所谓的‘高端’用户而已”啊!须知如果用户知道这样方便的阅读体系,人人网和 QQ 空间中的“生活常识化妆技, 十二星座小秘密。恋爱金句传送门,男默女泪蛋疼文”,也一定会有一个合理、有效的归宿。
即使一款中文 App ,我们也可以从它的英文名字对它产生新的认识。例如字节社在英语区 App Store 的名称为 BitPress ,这不仅契合了它试图构建“中文电子书城”的愿景,也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了问题:字节社会扩充电子出版物的领域吗?
最后的话
当然,对于这个观点最好的反驳莫过于:我根本不会去探索、了解、使用这些 App 。这是大招,也是摧毁这个观点的必杀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