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岁网红健身教练之死,警惕 996 外的另一种过劳

商业

2022-04-06 10:36

2 月 23 日,Scott Murray MacDonald 在家里做晚饭时突然倒地。因为心脏衰竭,他的生命停在了这个春天,年仅 27 岁。

这是一位来自爱尔兰的 YouTube 健身博主。

因为胖胖的身材被同龄人嘲笑欺负,Scott 从 13 岁开始接触健身,到今天拥有魔鬼肌肉线条。对健身的热爱,让他在都柏林大学拿下两个相关学位——健康与性能科学(本科)和食品营养与健康(硕士)。另外,他也是获得 ITEC 国际认证的私人健身教练。

Scott 的视频总是元气满满,他分享自己的健身心得,尤其喜欢研究如何做减脂增肌的高蛋白饮食。

他在个人网站出售食谱YouTube 频道有接近 5 万粉丝两个 Instagram 账号共 30 万粉丝,网红健身事业正开展得如火如荼。

有科学体系的知识储备,也有定期的运动习惯,没有先天性疾病,却因心脏衰竭突然离世。这个不幸的消息,在健身圈引起一阵惊讶和唏嘘。

极度自律、没有缓冲的生活方式

3 月 1 日,Scott 的家人为他举行了葬礼。到今天,他的 YouTube 频道评论区已是一片 RIP 悼念。

有人称他为爱尔兰健身界的 OG(元老级人物),也有人对他多年来的努力表示感谢。他的自律和减脂食谱,激励且帮助了不少健身小白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体型。

怀缅之余,一些健身博主也开始对 Scott 的生活方式进行反思。

对正常男性来说,体脂率达到 10%-12% 就已经有明显腹肌。而 Scott 一直保持约 5% 的体脂率——即使是健美运动员,也要经过短时间魔鬼训练才能达到这种「筋肉人」状态。

成年男性一天基础的新陈代谢,大概是 1500-2500 卡路里。

而 Scott 会做大量有氧运动,保持每天消耗约 5000 卡路里热量。长期的高强度锻炼计划,时常让他在视频里大汗淋漓、双手发抖。

他每天只睡 3-4 个小时,一般是凌晨 4 点入睡,早上 8 点醒来,为了消耗更多热量还会在深夜出门疯狂散步。他一年 365 天都在坚持锻炼,一天都没落下,这也意味着他从未给自己安排过真正的休息日。

健身博主 Kipp Fit 是 Scott 的好朋友,他认为 Scott 有明显的运动成瘾问题

健身强度过大,日常睡眠不足,依赖咖啡因,甚至导致饮食失调……Scott 会每天摄入 4000-5000 卡路里的食物,然后通过疯狂做运动来消耗热量,这是一种非常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虽然之前也觉得有点不对劲,但我没有想太多。因为他是一个有资质的健身教练,我相信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 热量满满的芝士通心粉

健身博主 @Derek_Fitness 认为,Scott 低估了睡眠的重要性。他听起来像是有创业者普遍的心态问题「I’ll sleep when I’m dead(等我死了我就会睡觉了)」,宁愿熬夜完成更多工作,却没认真想过这种情况带来的后果。

Scott 曾经做过一周实验,将睡眠时间延长到 7、8 小时,自称运动效果变好了,但之后还是回归到只睡 3、4 小时的日常

有其他观点认为,压垮 Scott 的稻草不只是过度健身和缺乏休息,还有作为创作者定期更新的焦虑和压力。从 YouTube 和 Instagram 的内容简单来看,拍摄、剪辑、文案、图片制作,很可能都由 Scott 一手包办。

2 个月前,Scott 在一条视频中显露憔悴,体重骤减瘦成了「皮包骨」。健身博主 Greg Doucette 对此表示关心,私信提醒他这看起来不太健康

▲ 能看出明显的憔悴和消瘦

Scott 回复私信称事情正在好转,称他「在隧道尽头看到了一束光」,提及自己正饱受焦虑和心理压力的困扰,以及即将研发新食谱的兴奋和期待。

讽刺的是,他在健身/健康之路帮助了成千上万的人,却无法帮助自己。

这些极度自律、高压紧张而没有缓冲的生活方式,为 Scott 的心脏埋下「定时炸弹」。

比健身成瘾更可怕的,是一知半解

2 月 10 日,Scott 发布了离世前的最后一条视频。网友 @Lee Averne 在评论区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你所做的很多事情都远远超出了边际效用递减的范围。我真的不明白疯狂锻炼、不安排休息日能为你带来什么好处,还有,夜里不睡觉跑出去散步肯定是弊大于利的。

我知道健身会在心理上带来奖赏,但你也该问问自己是否真的享受——健身让你的生活变好了吗,还是你觉得自己只是不得不完成这件事?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一份长达 12 年的研究报告,大概可以借用说明一下健身运动的边际效应。

研究人员指出,过度锻炼可能会从根本上抵消运动带来的好处。他们发现,每周跑步多于 3 次、超过 4 小时、步速快而激烈的人,死亡风险跟久坐几乎不运动的人大致相同。而每周跑步少于 3 次、持续 1-2.4 小时、步速更适中的人,是死亡风险最低的一组。

在运动狂热和完全不运动之间,更好的选择是维持心脏健康、燃烧多余卡路里、控制血糖水平的适中运动量。一旦超过某个临界点就会过犹不及,导致受伤或疲劳等问题,甚至会损害肾脏和心脏,带来猝死风险。

▲ 运动量并不是越大越好,图自 「全球健身指南」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认为,成年人每周应该进行大约 5 小时的适度运动,或 2.5 小时更剧烈的运动。但在 Scott 的案例里,健身跟生活的关系已经严重失衡——它不是生活的一部分,而是占据了生活的全部。

不过,大部分人很少会有过度健身、运动成瘾的问题,但我们往往也会像 Scott 一样,忽视睡眠和休息的作用,忽视身体疲惫的信号。

在 Scott 离世的同一天,一名 28 岁的字节跳动员工网传在公司健身房内猝死,最终官方宣布抢救 41 小时后不治身亡。虽然未公布具体死亡原因,但舆论普遍认为是工作过劳后的不当健身所导致。

▲ 图自 Unsplash

这并不是个例,2020 年 12 月,一名 47 岁的商汤科技员工也在健身 1.5 小时后猝死于健身房内。

浸淫在互联网的 996 文化,员工不得不拉长工作时间,甚至压缩睡眠时间去跟上各种项目进度。这些久坐、熬夜、过劳等身体危害,都会如实反映在每年一度的体检报告上。另一方面,加班猝死的新闻频出,也时常让打工人心有戚戚。

健身,于是渐渐成了当代人缓解工作压力和健康焦虑的热门选择。

▲ 图自 Unsplash

作为员工福利,互联网大厂往往会配有健身房供免费使用。而近几年推出的 24 小时健身房,也因为能照顾到部分上班族的时间表而备受欢迎。

去年 7 月,乐刻发布的「暑期健身大数据」显示,全国晚上 22 点至次日早 8 点健身人群占比接近 10%;在北京地区,这个数字更是达到 12.8%。

一些健身房的商业模式开始发生改变,超级猩猩不需要你给全年的办卡承诺,次卡也可以很快乐。打开 B 站等社交平台,健身博主争先恐后为你讲述动作要领和技巧。如果不喜欢健身房的氛围,你甚至可以在家打开 Keep 跟纸片人练个大汗淋漓。

▲ Keep x ASOUL 虚拟女团,健身已经卷到了二次元纸片人

但跟对健身的喜爱增加相比,科学健身的常识仍旧匮乏。

越来越多人转向社交网络学习健身知识,但获取的资讯往往是碎片化的、缺乏体系的、不一定科学的。一知半解的小白们,甚至没有意识到熬夜第二天或身体疲惫时不适合健身,不了解热身和拉伸的重要性,以及抱有「工作日一动不动、周末练出 6 块腹肌」的不现实幻想。

受伤扭到腰还是小事,常识匮乏还硬着头皮上的最坏结果,分分钟就是心脏提前投降。

▲ 图自 Pexels

健身需要坚持,而休息也是科学健身的重要部分。

来自西弗吉尼亚大学的运动科学家 Kristen Dieffenbach 为此打了一个比喻,她建议将运动所需的身体和情绪能量视作在银行取钱。

你的预算只有这么多,如果你试图超支,你最终会筋疲力尽或受伤,也可能会变得脾气暴躁。

Dieffenbach 还特意提及:你的锻炼预算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随着年龄增长,你的身体需要更多时间从高强度运动中恢复。另外,长时间工作、旅行或需要处理压力较大的事情,都会消耗你的精力和预算,让你运动受伤的风险翻倍。

因为严重超支,这个春天,Scott 的健康账户「破产」了。但愿这个不幸的消息能为健身爱好者,甚至所有人敲响警钟。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