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全线抢滩作战

特稿

2012-09-07 07:04

去年,亚马逊以 79 美元起的 Kindle 以及 199 美元的 Kindle Fire 吹响了屠杀的序曲,低价电子阅读器和 Android 平板市场迅速被引爆。

这是一个厮杀太过激烈的市场,不足一年,无论是现有的 Kindle Fire 还是 Kindle 在硬件上都已经落后竞争对手一截。巴诺(Barnes & Noble)早在今年 5 月就推出了搭载 “GlowLight” 背光技术的 Nook Simple Touch;同样走内容路线的 Google Nexus 7 更是在不断消解亚马逊的优势。根据 IDC 的数据,去年第四季度 Kindle Fire 出货量高达 470 万台,到了今年第一季度急剧下滑到 75 万台。可以说,亚马逊现有的设备已经难以承载其内容资源的优势。

时隔一年,亚马逊强势回归。

高中低全线布局进攻

两条产品线却亮相了 7 款产品,亚马逊的指向性非常强。

69 美元的升级版 Kindle,比去年还低了 10 美元,在电子阅读器的入门级市场目前已经无人能敌。增加了背光的两款 Paperwhite Kindle 显然是指向 Nook Simple Touch,屏幕 212ppi 远高于前者的 167(分辨率为 800×600)。此外,全新的电容式触摸屏、像素提升 62%、对比度增加 25%、维持 8 周的续航已经全面赶超 Nook。而 119 美元(WiFi 版)和 179 美元(3G 版)的价格更加巩固了这种优势地位。69、119、179,高中低三档全线作战,各个击破。

平板方面与电子书布局相似,7 寸的 Kindle Fire 以 159 美元打入低端市场,内存和速度仍然有提升。而分辨率升级到 1280×800 的 HD 版本则是对 Nexus 7 的真正反击,尽管价格同为 199 美元,但 16GB 的起步存储空间、双频段 WiFi 仍然具有较大优势。8.9 寸的 Kindle Fire HD 则显然是应对中高端市场,299 美元的价位对三星 Galaxy 系列平板是个不小的打击。

矛头开始指向 iPad

如果说第一代 Kindle Fire 以低价和定位差异化路线,有意避开了 iPad 的锋芒,那么这次发布会的压轴 4G 版 Kindle Fire HD 则直指 iPad。

贝索斯在发布会上提到,一台平板最流行的价格是 499 美元,这显然是以新 iPad 为基准。会上 Kindle Fire HD 至少三次比肩新款 iPad,一次是吐槽 iPad 只有一个喇叭和音效,一次是反衬 Kindle Fire 双天线的 WiFi 速度,一次是价格。

8.9 寸屏、1920×1200 高分屏(254ppi,新 iPad 是 264)、德州 OMAP 4470 双核处理器、8.8 mm 的厚度,应该说,4G 版 Kindle Fire HD 的很多方面已经领先于新 iPad。最关键的是,499 美元的高配,仅是 iPad 入门级的价格。

 “今年,我们将在任何价位上推出最好的平板。”

贝索斯的野心可见一斑。

NO Gadgets,Kindle Fire 是服务”

“消费者很聪明。光去年就有 20 多款 Android 平板进驻市场,但是没有人购买。” 贝索斯表示,原因在于消费者对硬件本身的需求已经饱和,人们开始趋于追求服务。随后大屏幕上的 Gadgets 字母被打上了触目的红叉,取而代之的是硕大的 Services 字样。

“剃须刀-刀片” 模式的可行性已经在第一代 Kindle Fire 上得到验证。根据 NPD 集团此前的研究结果,Kindle Fire 自去年九月推出后,亚马逊在收费视频市场的份额从 10% 增加到了 13%,在音乐下载的份额增长一个百分点,达到 14.4%。

而贝索斯敢于推出四款 Kindle Fire 的背后是其庞大内容资源的支撑——18 万部独家电子书、25000 个电影和电视资源以及超过 10 万部有声电子书。

作为亚马逊服务的集大成者,当四款针对不同目标群体的 Kindle Fire 打入市场,庞大的内容资源就足以被承载。此外,各种迹象都显示亚马逊的海外扩张将很快发起。当然不利因素也很多,尤其是杂志、音乐和视频等服务已经有了不少强劲的对手。

 “我们希望通过用户使用设备的时候赚钱,而不是在他们购买设备的时候。”

这是对硬件刺激内容消费模式最好的诠释。

时隔一年,亚马逊重新占据了硬件的制高点,并完成了高中低不同价位的产品线布局。亚马逊用丰富的产品线和用户难以拒绝的价格证明了即便是 Nexus 7 这样的劲敌也只能在价格和硬件上对 Kindle Fire 进行一时的阻击,庞大的内容资源以及配套服务才是贝索斯始终保持自信的真正来源。

 

题图来自:CNET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从技术的旁观者与记录者,成为技术影响生活方式的实践者。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