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买个车,怎么就变成「特孝子」、「蔚忠贤」了?

董车会

2023-02-18 21:00

你买了一台新车。

在过去,你买了一台奔驰,人们会认为你是「成功人士」,过年回家「很有面子」。

买了一台宝马,人们会认为你「钟情于驾驶」。

买了一台凯迪拉克,人们会认为你「常去洗浴城」……

品牌自带光环与标签属性,也是部分车主的身份映射。

这本来无可厚非,因为第一,这更多是品牌带来的标签,而非车主本人的标签;而第二,这些标签不是偏正面,就是偏调侃,实在轮不到让人不适急眼的程度。

然而世道会变,人心不古。

买车难,买了车不被骂,更难

如今,如果你买了一台特斯拉并赞不绝口,我可以说你是「特孝子」。

如果你买了一台蔚来并认为服务好,那你自然就是「蔚忠贤」。

如果你买了一台理想,那不用多说了,肯定是「纯纯的大韭菜」啊!

▲车里有冰箱大彩电,韭菜无疑

与过去的标签不同,这类标签并非是单纯的品牌调性延展,而是带有对车主本人的明显攻击。

你买这台车的决定是错的,使用方法是错的,信任这个品牌也是错的。你买的不是我认可的车,你必然是错的。

总而言之,这类标签不只是说车有问题,更是要说车主本人有问题,这你受得了吗?

买完车,被打上标签,你就成了「那一类人」,似乎同品牌的车主都是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有同样的性格,有同样的活法,于是莫名其妙就成了他人口中的「孝子」。

凯迪拉克车主可能不会因为「洗浴王」称号气得面红耳赤,但要真在车主面前说出「孝子」、「韭菜」、「怨种」这样的词,会发生什么,可就不好说了。

热钱与新贵们,显然没有前辈们那么体面。

买完车,不想对骂,也难

当然,既然已经成了群体名号,总得有个来源。

「韭菜」最好理解,无非是认为产品标价虚高,实际价值不符。

而「孝子」类的名号多是嘲讽车主们维护品牌,不许唱衰。

在外界看客的眼中,买了车作为消费者,竟然反倒成了车企的拥趸,还无偿做宣传,这不是「孝子」是什么?

我们不妨来看看车主维护品牌的驱动力从何而来。

作为一个较为大额的消费支出,「买什么车」这个决定,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基本都需要审慎思忖,冲动消费的概率很小,其后牵扯的实用性、体验感、保值率等等考虑则让选择更加复杂。

选择的正确与否,划算与否,每个人眼中的答案各不相同。

然而在主流观念中,选择一个刚成立不久、模式还不太稳固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就是一个过于冒险的决定。你选了这种车,不是「被营销洗脑」,就是「不懂车」。

尽管车主自己未必这么觉得,或是已然无所谓,但在看客眼中,说你是,你就是。

说白了,车主在捍卫的不光是车企的名声,更是在捍卫自己的智商。

毕竟自己深思熟虑做出的决策,却被人「一句话概括」,还是绝对负面的概括,这时候再不出来说几句,那不是白挨骂了么?

但,精打细算的车主们,真会想不到选择新兴品牌蕴含的风险和隐忧吗?

在蔚来较为艰难的2019~2020年,有不少蔚来车主主动下场为蔚来宣传,向身边人安利蔚来及其服务模式。主要原因有二:

  1. 认可蔚来品牌;
  2. 担心蔚来倒闭。

不少蔚来车主都曾表示,再不给蔚来宣传,车企如果真的难以为继,这台车「就烂在手里」了。

车主不愿意看到蔚来服务模式消退的同时,也担心车企倒闭后的车辆养护和二手出售难题。遂开始为品牌出一份力。

要注意,在风诡云谲的中国新造车行业,倒闭可不是一件很罕见的事。

▲威马门店空空如也;图片来源:电动星球News

不久之前还与「理蔚鹏」齐名的「造车四小龙」——威马汽车,仅仅一年时间就从主流新势力中败退。

据悉,威马目前工厂已经停工,裁员降薪的传言四起。而根据@电动星球News 的暗访,威马总部大楼内仅有少数人仍在办公,销售门店更是人去楼空。

这哪儿是在悬崖边上,搞不好已经在峡谷谷底了。早期买了威马汽车的车主,麻烦可想而知。

对于蔚来这类主打服务的车企,这个问题更加敏感。

蔚来的品牌价值包括了其专属的换电网络、售后服务及保险。如果说其他品牌倒闭也就倒闭了,蔚来车主们损失的还有实际已经包含在车价中的各种服务,损失就更大了。

好在蔚来最终还是挺了过来,但车主们为车企摇旗呐喊,甚至包含一些过激言论的做法,被扣上「蔚忠贤」的名号也就没跑了。

别蹚这趟浑水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互联网造车的加入确实带来了属于互联网的风气,在灵活运用网络社媒,获得巨额流量的同时,也带来了熟悉的网络冲突纷争。

一旦发生了点什么事情,如失控,如故障,甚至连价格变动,都能成为导火索,在电光火石之间点燃名为舆论的火药桶。

手机、粉圈、燃油纯电之争……有人有流量的地方,就有舆论江湖。而这其中还暗藏了正反双方心中的那点小心思,结果就是最为直白、粗鄙的浓缩词代替论证和就事论事,谩骂与人身攻击成为主流。

▲与降价「维权」一同来到的还有对「特孝子」的嘲讽

在流量裹挟下,激进的言论,往往跑得比事实更快,在事件未有正式结果之前,舆论早已迅速盖章定论,扣帽子,对骂,一气呵成。

至于倾听与尊重他人选择?那真是想都不敢想的奢望。

如同游戏《英雄联盟》中的「祖安」服务器,最后的最后,只有嘴最臭的玩家留得下来,舆论环境只剩毒瘤,除了贴标签,你还能指望什么呢?

在这场洪流中,不同车企的选择也十分耐人寻味。

在马斯克不做公关的方针指导下,特斯拉通常选择沉默,仅在必要时以十分官方的口吻回应。

你可以说这是大智若愚,是用产品说话,但实际上,马斯克自身就是特斯拉最大的公关出口。

而没有一个像样的沟通渠道,却有「特斯拉法务部」这样的账号存在,很难不让特斯拉与消费者之间产生疏离感,也给了不少牛鬼蛇神发挥的空间。

不信你看,2023年了,还有不少人不知道,特斯拉竟然也是有刹车踏板的。

▲从未发布内容的「特斯拉法务部」

相比之下,扎根于本土的国产造车势力明显更会来事。培养用户社群,加强用户交流已经是基本操作。不过度谄媚也不摆架子的态度,让局外人也能充分了解产品与事件,从车企角度出发,破解误会,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这类对车主的攻击。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互联网造车时代,不少车企的公关应对能力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娴熟与从容。

我花我的钱,还轮得到你来指点?

说一千道一万,只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我们应该旗帜鲜明的反对给「给车主打标签」。

打标签的背后,是尊重的缺失,是强迫他人认可自己的价值观。

即便九年义务教育没有教会爱打标签的人,只要遭受过社会的毒打,也早应该知道,这世上就没有绝对的共识,求同存异并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必然。

你连谈恋爱都无法要求伴侣与你的思维完全一致,又为什么非得要人必须买你喜欢的车呢?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