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奔驰宝马合作建设超充网络,不止服务本品牌,补能的混战即将开始?

董车会

2023-12-04 09:27

「BBA」又有大新闻了。

11 月 30 日,梅赛德斯奔驰宣布,将与宝马在中国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合作建设和运营超级充电网络。

你也许会问,那奥迪呢?

是的,这则新闻与奥迪没有任何关系。德系三家中的两家决定在中国「合纵连横」,而奥迪不在其中。

德味儿的充电网络,2024 年见

奔驰发布的公告,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俱全:

  • 首批超级充电站计划于 2024 年开始建设及运营
  • 首批超级充电站位于「重点新能源城市」
  • 为奔驰宝马车主提供专属尊享服务,同时也向公众开放

到 2026 年底,奔驰与宝马的合资公司计划建设至少 1000 座「具备先进技术」的超级充电站,约 7000 根超充桩。

作为对比,当前特斯拉已经在中国大陆布局 1800 多座超级充电站。

这个即将成立的合资公司,奔驰与宝马的股权占比为 50:50,各占一半,可谓势均力敌。但这样的架构如若出现意见相左的情况,是否会影响决策进度,则是个未知数。

奔驰与宝马如此步伐一致,只因两家的自建充电网络都被新势力远远甩在身后。

他们都没有底气。

在 2023 年 8 月的成都车展上,奔驰与宝马不约而同,都宣布将在中国自建超级充电站,当然,在那个时候,他们还都是各自为营。

但你说巧了不是,还就想到一块儿去了。

在成都车展之后,奔驰开始着手建设,截至目前,奔驰在成都与佛山各有一座自建超级充电站,而放眼全球,奔驰的自建超级充电站一共有——4 个

用高情商的说法,这是在中国投入了高达 50% 的资源,极为重视,至于低情商的说法…… 就不多说了。

当然了,成立合资公司,在正常的情况下,意味着有可能获得双倍的资源推进超级充电站落地,对于这两个急需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稳住阵脚的德系巨头来说,是一个双赢。

另一方面,考虑到这还是个向公众开放的充电品牌,对于新能源车主来说也一样是利好。

补能网络,正由封闭走向「开源」

最近补能网络的关键词是「开放」。

正如公告中所提到,奔驰宝马合资公司的超级充电站,向公众开放,而非「尊贵的奔驰宝马车主」专享,大家都可以用。

开放的不止是这一家。

蔚来坚守的换电赛道,在最近终于迎来了新玩家。长安与吉利相继与蔚来合作,通过战略合作签约,这三家车企将共同打造共享的换电网络,路上可换电的车,也会越来越多。

而根据传闻,蔚来在换电领域还有更多合作机会,「还有四五家在谈」。

值得一提的是,蔚来跟我们今天的主角奔驰,也有眉来眼去的嫌疑。

相比之下,特斯拉在国内进一步开放充电站的新闻,似乎没有获得太多关注。

11 月 28 日,特斯拉向部分符合条件的非特斯拉车型开放更多充电站,包含超过 350 座超级充电站和 260 座目的地充电站,与之前的小打小闹相比,这一次开放的超级充电站多了不少。

实际上,在全世界范围内,特斯拉都在推进自家超级充电站的开放,而在之前,封闭的充电网络,是全球特斯拉车主引以为傲的一项「服务」。

在特斯拉的老家,特斯拉补能网络和特斯拉 NACS 标准几乎已在美国市场形成大一统趋势,福特、通用、丰田等等集团均已接入该协议,而这些品牌在美国的新能源车型,也均可以使用特斯拉超级充电站补能。

今天被冷落的奥迪,虽然在补能方面没有多少高光,但老大哥大众中国旗下的开迈斯充电站,已经是第三方充电站品牌中,体验较好的一个,当然,也是开放的。

曾经或现在,有没有「自建补能网络」,都是许多人评判一个品牌是否值得购买的重要因素。

自建,尤其是封闭的专属补能网络,最大程度规避了桩群设施质量差,排队多等等充电车主一听就头大的问题,而特斯拉与蔚来在过去都以此为隐性卖点。

蔚来能源副总裁沈斐就在最近表示:蔚来与特斯拉的车主,都是敢于跑长途的。从侧面也印证了封闭且强大的补能网络,对于车主信心的影响。

但换个角度,各筑围城,实际上是不小的资源浪费,充电「各找各妈」,意味着不同车企需要在同个位置重复建设,更别提充电站使用率不饱和给车企带来的运营压力。

而浪费与压力转化为成本的上升,最终买单依然是车主们。

此前蔚来频频被扣上「最快今年,最晚明年(倒闭)」的帽子,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换电玩家少,封闭性强,而如今迎来和其他车企的合作,挑刺也就挑不到这上面来了。

你看,世界还是开放的好,合作共赢才是主旋律。

自建充电站,依然是入场门票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不代表后人就不用自己栽树。除非后人想永远寄人树下,时刻面临被「卡脖子」的风险。

希望所有新能源车主在面对品牌补能网络时都有这样的意识:

开放的补能网络决定了体验的上限,但自建补能网络决定了体验的下限

一个覆盖面广,稳定性高的自建充电网络,是车主出远门的底气,是「反正有自建桩兜底」的信心。

当然了,车企们也不傻,自家的补能网络,控制权当然还在自己手里。特斯拉此次在国内开放的超级充电站,均为 120kW 的 V2 超充桩,而非目前在国内运营功率最高的 V3 超充桩。

另外,当前开放的特斯拉超级充电站,在选址方面大多也非位于最核心的区域。以广州为例,珠江新城区域的特斯拉超级充电站就无一对外开放,仅有目的地充电站可选。

而蔚来也将自己最好的「藏品」留给了车主,尽管与其他车企合作建设换电网络,但蔚来车主依然享有自己专属的网络,公用与私享双网络均适用与蔚来本品牌车主。

回到奔驰与宝马合作建设充电站的这则通告上来,人家也清楚写明了「为奔驰宝马车主提供专属尊享服务」。

开放是为了更高效经济的运转,但建站的核心目的,依然是为了服务车主。

如今卖个车,比以往复杂得多,车除了要在想开的时候好开,不想开的时候自己开,车企还要在服务和长期使用体验上下注,开心的时候会互动,生气的时候会哄你……

用时兴的话术来说,是要会给你提供所谓的「情绪价值」。

如果充电补能都不利索,想必这情绪价值是负分。

自建补能网络,就是车企握在手中的筹码,出门在外,总不能都靠别人(的桩),有人搭把手是好事,如若没有,自己也不能掉链子不是。

当然,退一万步讲,补能网络是新能源壮大的基础,牌桌上有点儿能力的车企都在共建,连互联网上早被贬为「杂牌电车」的奔驰宝马,都要做自建充电站了,那些个家大业大,高歌猛进的车企们,不出点力,还怎么有脸坐得下去?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