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公司

2012-10-11 23:14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恭喜!

除了莫言的读者,家人朋友,及真正关心他的人会为他感到高兴外,这是中国人的民族情怀可以得到大肆抒发的机会,这是中国媒体值得欢飨的日子,这是微博网友可以咀嚼三天的食料。

意料之中,除了媒体“消费”莫言外,嗅觉灵敏的商人也迅速加入到这场盛宴中:

我们做的一个调查,也预示着临爆点正在加温:

照着这个势头,很容易预见如此情节:

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瞬间把对此关心或者不关心的人都卷入信息的海洋,人们会挖掘获奖者的琐事和大大小小的传奇经历,进而有了解其作品的冲动。各式各样分析文章粉墨登场,专家大谈获奖者的哲学观文学观人生观世界观,如果可能的话顺便提到与自己的关系(或师或友);阴谋论者会高呼西方殖民文化的侵袭。当然,也有人会故意“莫谈国是”,不愿自降身份迎合他人。还有人以此为契机,展望未来中国获更多诺奖的可能性。

总之,一切都是合理的,合乎寻常的,合乎人们需要的。也是莫言该得到的。

只是,在书商那里,往深处想,免不了一丝悲怆,“莫言”将成为一种符号,成为人们购书意愿的催化剂。获奖者的作品,获奖者相关的作品,报道获奖者的杂志、报纸,从供货,到售书,到物流,这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有条不紊地运转。相较平时一定要更加迅捷,相较平时一定要更贵。

但如果把“莫言”替换成“村上春树”呢?

钱钟书先生在《读<伊索寓言>》一文中调侃促织和蚂蚁的故事时说:

促织饿死了,本身就做蚂蚁的粮食;同样,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写回忆怀念文字的亲戚和朋友,写研究论文的批评家和学者。

如今,促织和蚂蚁的军团都开始变得庞大起来,它们包含的内容随着时代发展也越来越丰富,更重要的是促织不必作蚂蚁的粮食,因为二者已经是合作双赢的关系,促织的歌唱和蚂蚁的粮食互利互惠。

有朋友在微信上笑言:今晚回去马上把豆瓣上莫言的书都标示为已读。

欢迎莫言,“真心的”。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累计已发布 161 篇文章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