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之死
最近大家都和“某某某之死”的标题较上劲了。连线写了 WEB 已死 。 TC 写了电话号码要死。比较而言,我更喜欢后者。这个故事,可以看做 TC 文章的续集。
iMode
iMode 是日本最大运营商 Docomo 建立的应用,服务和手机网络。年代久远,成功巨大。甚至有人认为 iMode 为 iPhone 培育了用户。但另一方面, iMode 也是 iPhone 的巨大障碍。
1 iMode 是手机专用网络
日本建 3G 网络和 iMode 的时间早。那时手机屏幕小,运算能力弱,操控方式不自然,网络也没有今天这么贴近生活。所以,手机专用网络是自然的选择。
运营商主导了手机应用和手机网络的开发。手机也接入到运营商各自的网络上。 Docomo 的叫 iMode 。而 AU 的则叫 EZWeb 。前阵子备受瞩目的 Gree ,当年是在 AU 的手机网络中做大的。
2 iMode 是运营商控制内容
网络是运营商的,那发布什么,推荐什么自然都是运营商决定。很大的权力。一个网站如果被推上 iMode 首页,阿猫阿狗也可能一步登天。
3 iMode 是运营商代缴
即使日本人已经习惯了信用卡,但是运营商代缴无疑更方便可靠。
由此可见, iMode 完全是运营商坐庄。应用开发者,服务提供商,手机生产厂家都是打工的。
iPhone
iPhone 不是由 Docomo 而是名不见经传的 Softbank 发卖。这事让不少喜欢 Docomo 又喜欢苹果的日本人恨恨的。
其实,稍微分析下就能发现, 当年 Docomo 发卖 iPhone 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iMode 是 Docomo 培植的嫡系,正如日中天。而 iPhone 在各方面都要颠覆 iMode 。
1 iPhone 基于 PC 网络。
iPhone 有华丽的屏幕和高性能浏览器。 PC 网络更大,资源更多。 PC 或者手机上,用户的体验和数据都是连续的。
Docomo 的手机早有 PC 网络的访问能力。但是 iMode 本身不错,相对 PC 网络还有价格优势:访问手机网络更便宜。直到孙正义接手 Vodafone 在日本的烂摊子,这种价格分割有效的控制了手机用户。
而孙正义引进 iPhone 不久,定了一个非常便宜的 PC 网络接入包月: 4400 日元。这个价格比 AU 等运营商的手机网络包月略贵,不过,和别家的 PC 网络包月比较,已经便宜的不可思议了。(有些甚至没有 PC 网络包月,只能按昂贵的流量计费。)
2 苹果控制内容发布
iPhone 的硬件很酷,但是 AppStore 汇集的 App 更有光彩。高速便宜的连接 PC 网络,优秀的系统和华丽的 UI 框架,开发者和苹果之间清晰的分账更加大了优势。而更加决定性的,也许是 AppStore 上的充分到近乎残酷的竞争。
所有这些,让 iPhone 上的应用体验远超 iMode 。日本人辛苦造出来的高分辨率大屏幕高像素相机的硬件优势,被 iPhone App 魔法般的轻易摧毁。本地 App 开发者也不乏好手。优雅,实用,内容兼备的大辞林 iPhone 版,即使卖高价,也仍然狂卷上亿日元的销售额。
对于 Softbank 而言,所有这些好处都是有代价的:运营商失去了对内容的控制。 Softbank 做个拷贝电话簿的 App ,也需要在苹果注册,然后在 AppStore 上发布。
3 苹果控制付费渠道
不掌握付费渠道,足以让任何一个生意人坐立难安。而正是 iPhone 让日本人把信用卡号码交给苹果,而非 Softbank 。(当然,如果他愿意用信用卡支付电话费是另一回事。)
Docomo 运营商坐庄的那套玩得那么出色,如果全面配合苹果,无异于一个好的演奏者自断双手。
但是孙正义有如此魄力。他曾经做过网络:日本 Yahoo 。也曾经做过互联网接入: Yahoo BB 。这些经历给了他不同于运营商的眼光: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大潮滚滚而来,运营商将要扮演的角色,不是像极了他做的互联网接入商?
不破不立
Softbank 作为传统运营商,很失败。
iPhone 越成功,他可控的东西就越少。运营商以前是执掌生杀的角色,现在蜕变为背后提供支持的默默无闻的角色。
Softbank 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先锋,又很成功。
他建立时面对两个巨舰般的敌人:日本移动电话的始祖 Docomo 和背后靠着 KDDI 的 AU 。他们面前, Softbank 借来的本钱只能算是竹枪。
但是孙正义除了价格战这个看家本领之外,还引进并全力支持 iPhone 。那些年正是智能手机顶着全球萧条,逆势疯狂增长的时候。 借助时代的潮头, Softbank 得到了远超自身的助力,狠狠打击了 Docomo 和 AU 。( iPad 发卖前 Docomo 高层在新闻上的调调简直可以称得上幽怨了。)
今天, iMode 依然活跃,手机的保有量也非常大。相信很长一段时间内,庞大的 iMode 会和 iPhone 模式并存。其中,未必挖掘不出机会。
但是 Docomo 却已经按耐不住,接连推出 Blackberry 和 Android 的智能机,搭配相对便宜的 PC 网络包月。(抄袭是对手能给予你的最高敬意。)
Docomo 的反戈一击清晰的说明,专用手机网络的衰落不可避免。相应的,运营商的蜕变也不可避免。从中渔利的,是网络服务提供商。(苹果的模式复杂些。 AppStore 其实是网络服务,但盈利有限。不过, AppStore 带给 iPhone 的优势,会反映到硬件价格和运营商补贴中,为苹果贡献利润。)
孙正义在这种不利的大环境下顺势而为做大 Softbank 。这个故事简直就是旧势力面对新变化的教科书。
中国特色
中国恐怕不会出现 Softbank 这种搅局者。堡垒从外部就很难攻破了。付费群体和内容也和国外有很大不同。无论是小灵通的故事,还是 UCWeb 的成长都在提醒我们,也许,从下向上的模式更有吸引力。
最后的话
电话号码是要不行了,不仅因为用户体验,更重要的,发行他们的运营商要玩不转了。
围绕电话号码的 iMode 模式,也许终将让位于围绕 Gmail , Twitter ID , Facebook ID 或者什么通用社交 ID 的 iPhone 模式。
运营商的确强大。但是,如果有人想做大,或疾风烈火或循序渐进,他总要挑战和拆毁旧势力( 哪怕是一部分 )。 Amazon , Google 或者苹果这些 IT 和网络巨头最近的动作说明,他们已经盯上发行商和运营商了。
旧建筑的地基上,才有新秩序,新利益,和新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