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日本运营商如何向“信令风暴制造者”收费?

公司

2013-04-06 14:44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这句话同样适于媒体。当涉及“利益”二字,最容易看到的?是媒体的节操。

最近最火热的“利益”话题,是“微信收费”。各个“专家”纷纷粉墨登场。笔者作为运营商动辄千亿盈利的仰慕者,有幸跻身其中,抛售节操,介绍一下日本运营商向互联网服务收费的经验。

iPhone 的推送

微信在日本并不普及,但是苹果的 Push 技术是和微信类似的技术。他和 IM 是类似的技术实现。(偷窥 iPhone Push Notification 的幕后

消息通过苹果的服务器向 iPhone 用户实时推送( Twitter 消息在日本几乎是实时达到的 ),给日本运营商的网络造成了很大压力。

作为首先发卖 iPhone 的 Softbank,早期不稳定的抱怨比比皆是。而且,在日本的两大前国营背景的运营商不提供网络流量包月的时候, Softbank 率先为 iPhone 推出了不限流量的网络包月。

本来不稳定的网络,“永远在线”的 iPhone 推送,加上巨大的流量增长,加上不限流量?这是多么脑残的做法?孙正义如果会中文,好好读读中国技术专家的分析,肯定不会作出这种错误的决策。

Line 的兴起

iPhone 带来的流行只是开始。 2012 年以来, Android 的智能手机开始普及。智能手机的销量已经超越了功能手机。

微信的日本版本 Line 的用户数在发布后迅速突破 2 亿。 2012 年,日本国内的注册用户已经突破 4500 万。按人口比例算, Line 是和微信同样流行的 Apps 。

更邪恶的, Line 竟然还支持通过运营商网络的免费通话,进一步加大了网络的压力。

日本运营商的对策

苦逼的日本运营商面对邪恶的 Apps Push , Line ,Facebook Message ,Twitter DM 等大量“永远在线”的实时推送服务,也迅速找出了对策。

首先出手的是 Softbank 。因为预料到 iPhone 会为网络带来大量的流量,他第一个推出了不限流量的包月 Plan 。之前其他运营商言之凿凿不可能的事,孙正义用 4410 日元的价格卖给了日本消费者。接下来出手的 AU 和 Docomo ,他们紧随其后,也推出了包月 Plan ,给运营商网络制造了更大压力。

智能手机和不限流量 Plan 的普及大大加快了 Line 等 Apps 的普及速度。这些 Apps 也在流量和信令两方面大大消耗了运营商的网络资源。

然后?他们大力鼓励用户使用面对“永远在线”的互联网推送服务。在突发事件时用他们代替通话,反而更加稳定。日本 2011 年的东日本大地震就是真实的例子。笔者当时在东京,地震发生当时,电话基本无法拨通。但是 Twitter DM 一直是畅通的。

而后,Softbank 投入巨资增设基站,扩容网络,铺设免费 wifi 。他的通话接通率,网络稳定性,网络速度节节攀升。

进入 2013 年,各个运营商争夺的焦点转移到了 LTE 。 LTE 网络的覆盖成为重要的指标。网络速度更快速,通讯更稳定。

结果?

是的,自始至终,日本运营商 没有 - 你没有看错- 没有 向苹果, Line,Twitter DM 或者 Facebook Message 收取过费用。

快速增长的网络压力,和运营商不断的投入网络建设,搞的运营商非常悲惨?恰恰相反, Softbank 的用户数和盈利不断创造新高。成为三大运营商中的新贵。

任何技术都有负面风险。但是,风险本身不仅仅是问题,也是机会。解决这些问题?意味着市场,用户和盈利。

Softbank 就是抓住机会,解决问题,获取市场和利益的典型。

最后的话

流行并且永远在线的 Apps 可能造成“信令风暴”?是技术上正确的。但是因此就向微信收费?是商业上脑残的。

除非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微信滥用技术,否则没有任何理由去指责微信。用“莫须有”的可能性去要求收费,即使技术上的证明是完全可能的,也和收取“保护费”没有太大不同。

但是,要求专家和媒体的节操恐怕比要求三亚嫩模的贞洁更难一些。比依靠专家决策更靠谱的,是一个更自由的市场准入制度。

运营商管道化很悲惨?既然悲惨,又何必需要准入?悲惨的事情你开放了也不会有人做啊。这不是自相矛盾吗?那为何不让更多像孙正义那样的企业家,发挥技术和商业上的才能,去解决问题,服务用户,获取利润?

而媒体能做的,是告诉读者自由竞争的市场中的历史,让读者能有个自己的判断。我们可以接受“错误”的现实,但是,何妨承认还有的确有另一种正确?

而读者也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思辨方式。如果你们可以被专家忽悠?那么就活该为别人免费的服务付费。

什么样的用户,什么样的市场。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移动互联网/苹果/ERP/SAP。 写过:「 iPhone 可有设计哲学」,「领先五年的迷思」,「以前没有 iPhone OS,以后没有 Mac OS」,「对社交说不」,「 MSNS :移动社交网络 」,「云书店,新阅读」⋯⋯

累计已发布 216 篇文章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