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媒体评论区将何去何从?
ifanr 什么最吸引你?文章?
曾有一位读者这样评论道:
文章看三分钟,评论要看十分钟。
这一论断现在有了理论依据。上周,来自内容分析公司 Chartbeat 的数据显示:读者浏览网站的评论区的时间已经占据总停留时间的 66%。
社交网络时代,读者不再是单纯的内容浏览者,评论也不再是文章的依附物,而是读者与作者的讨论,是文章内容的延伸,是思想火花的孕育之地。
随着受众阅读行为的变迁,在线媒体的评论区亟待一次革命。
据 The Next Web 的报道,第三方社会化评论系统 Disqus 的 CEO Daniel Ha 总结了在线媒体评论机制变革的四个趋势:
首先是媒体化。
Daniel 认为,未来的评论区应该不局限于文字,还应包括图片、视频等富媒体元素。
第二个是社区化。
社区意味着更个性化的参与方式,这正是社交网络最本质的特征。
“你最喜欢的社交网络是什么?”这是我们某期 ifanrQ 的问题,当时有个读者调侃回道——ifanr。当我们上线了用户系统,并打通了评论的微信回复,再回过头来看看某篇文章下的近 500 条评论,我们与社区的界限还有多远?
事实上,我们可以发觉,以内容为核心的在线媒体与以社交关系为核心的 SNS 正在相互借鉴对方的元素:以 Twitter 和 Facebook 为代表的 SNS 正在通过强化内容增强其媒体属性,而诸如雅虎等在线媒体正在融合社交元素来增强受众黏性。
Daniel 认为,社区化将有效地遏制抄袭,而媒体的社区化体验将成为内容提供者的差异化表现。
第三个变化在于发现机制。
现有的内容发现机制都是通过定向能力不强的链接实现的,而其推荐的内容也难以给读者带来探索的喜悦。Daniel 认为,未来的内容发现机制应该如同“考古学家挖掘史前古物”般,更加个性化,对用户输入响应更强。
第四个趋势是赢利模式。
“你为何抢银行?”有人曾这样质问银行强盗 Willie Sutton。他回答道:“因为钱在那里。”
这给内容提供者的启示是:在注意力经济的环境下,新的广告收入将会源于受众花费时间最多的地方。而现在的情况是,评论区非但没有被重视,反倒被许多人边缘化。
不可置否,在线媒体现有的评论系统仍然具有很多缺陷,评论的地位仍然低下,不利于讨论的展开。比如读者与读者的交互比较滞后、高质量的评论利用率低,对于大站点的热点新闻,评论动辄成千上万,精华评论很容易淹没在无病呻吟的只言片语中,这是资源的极大浪费。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诸如 BBC 的 Editor’ Picks、NYT 对评论划分立场的一些尝试。我们期待着评论系统一次彻底的变革,它将是互联网去中心化背景下广大受众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