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cket 的荣耀背后

公司

2013-06-19 14:38

Evernote 给出了数百万美金的收购报价,坐等 Pocket 欣然投靠。

“至少 6 倍金额。” Pocket 掌舵人 Nate Weiner 的答复霸气侧漏。

这事发生在 2011 年 4 月,彼时 Pocket 还用着那个繁琐的名字—— Read It Later。

收购并未达成。但 Pocket 在随后的日子呈现井喷式发展,单单 2012 年,就有 740 万用户使用该应用保存了 2.4 亿个条目。而在 2007 年到 2011 年 4 年的时间,被保存的条目只有 1.7 亿。

邂逅优秀的文章、视频时,我常常随手将其扔进 Pocket,待空闲的时候,在电脑或手机上随性欣赏。它越来越成为我工作生活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The Verge 近日撰文介绍了 Pocket 背后的精彩故事。

在 Pocket 诞生之前,Nate Weiner 看上去并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他曾为当地的房地产机构搭建网站,也为 GoldenEye 007 创作过预排视频(walkthrough video)。大学时期,Weiner 又开始研究刑事司法,但后来并未坚持下去,而是去了科罗拉多为一家极限体育电视台制作 3D 动画。

2007 年,生活在 Minneapolis 的 Weiner 与设计师女友一起从事着 freelance web 的研发工作,业余时间则被他用来打理自己的博客 Idea Shower——该博客目前依然保持更新。

同当下的许多年轻人一样,那时的 Weiner 开始参考网上教程自学写代码。2007 年 8 月份,他做出了自己的第一个 Firefox 插件——两个大到夸张的按钮,一个用来保存待读文章,另一个则用来查看历史保存列表。Weiner 让他的朋友们成为了首批用户。这便是 Pocket 的发端。

几个月后,这个在卧室里倒腾出来的小插件吸引了众多媒体的注意,Weiner 开始不断完善插件功能:离线阅读以及浏览器同步。相同功能的 iPhone app 随即问世,售价 2.99 美元,这让 Weiner 在追寻梦想的路上获得了经济支撑。2010 年,他移居旧金山,并全身心地投入 Read It Later 工作。

起初,公司只有 Weiner 一个员工,而现在这家公司拥有了 13 名员工,刚好赶上 Instagram 被 Facebook 收购时的员工人数。

手机、电脑、平板的无障碍迁移,成了 Pocket 流行的关键因素。而在 Pocket 宣告免费后,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了 “稍后读” 的习惯——就像用 Instagram 分享照片、用 Facebook 报告动态一样自然。

Weiner 在接受爱范儿采访时解释了免费的原因

首先是很难要求人们为他们所不明白的东西付费。尽管 “待读” 的功能正在被越来越多人使用,但是还不能被大部分人所理解,也不会马上看到它的价值。从 “保存” 到 “点击” 内容,用户需要一些时间才能看到它的价值。

我认为我们的价值是长期的。其实 Read It Later 从发布 iPhone app 时已经能盈利了。它还是人们在 Android 和 Amazon 等平台上付费新闻类应用的第一名。尽管 Read it Later 能够赚钱,但这不代表它的模式最适合我们这种类型的服务。

一旦用户行为养成,Pocket 的未来就充满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它装下的不仅是文章,还可以是菜谱、旅游攻略甚至是购物信息。Weiner 近来表示,保存在该应用内的商品页面转化为购买行为的比率非常高。电子商务已列入 Pocket 未来的重点计划。

而这就是 Read It Later 更名为 Pocket(口袋,装下一切)的原因。

Instapaper 已被创始人卖掉,但 Weiner 显然没有转手公司的念头。他在努力构造内心的理想世界。

“发现自己站在飞速变化的行业前沿是种惊奇的体验。我曾经想要的就是让别人用我的东西。”

 

题图来自 geeky-gadgets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