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游戏与艺术,边界模糊

公司

2013-12-09 18:30

上周,英国卫报采访《黑镜》的主创 Charlie Brooker,谈论了许多关于电子游戏的话题,他说,“或许不是某些单独的游戏改变了世界,而是游戏作为整体教会我们的东西。要知道,许多人与计算机的首次接触,很可能就是通过某种游戏。游戏帮助我们与机器交互,这是改变世界的事情。”

在访谈里,他也提到在拍摄《黑镜》的过程中, 则参考了许多多当下现实中无处不在的数字游戏——他从 App Store、免费增值游戏和 Kinect 中汲取灵感,通过《5000 万积分》展现了一个单调、枯燥的未来世界,人们的娱乐就是参与到大型的游戏里面;《白熊》里的路人,则参照 Rockstar 的游戏 Manhunt 中的角色设定。他还打算基于一部游戏来拍一部电视剧。

很多年前,有人主张电子游戏是“第五类艺术”,引发了连年的讨论——随着游戏的内涵不断增加,世界观、情节的不断完整,其表现力已经变得十分惊人。就以《异域镇魂曲》为例,接触过这部作品的玩家们,会被主人公曲折迷离的人生,以及他的伙伴的遭遇而触动。创作者通过任务设计、人物对话等方面,产生非同一般的“代入感”,玩家的每一个决定,都会牵扯到游戏中的某些人,或者是帮助了他们,或者是对他们造成伤害。

而我也被游戏里“What can change the nature of a man”的问题所触动,不断思考。而在线上的社区里,也不断有玩家在讨论这个问题的答案。即便是观看别人的讨论过程,也能感受到精神上的升华。

还有《Journey》。潘宁此前用饱含感情的句子,来形容自己在玩这款游戏时的感受:

旅途这个游戏,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它的结尾。当我和我的旅伴完成了旅途后。我们除了相互间用宗教般叫唤彼此回应,就无进一步交流的可能了。所以当我们肩并着 肩沿着山间小道走向最后的光明的时候,我突然感到了旅伴的可贵,和对他或她的一种无以形容的珍惜。因为我完全不知道他或她此刻在地球上那个地方和我一块完 成了这次旅程。因而走在前边我会突然停下来,回身再看看她或他,而他或她也会这样做。当我们最终融入那明亮的光团变成一个小点的时候。我突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这不就是人生么?

以上游戏证明,游戏这种形式能够引发人们深层次情感上的共鸣,这一点效果和艺术家所表达的是一致的。除此之外,随着 3D 技术的发展,游戏特效也越来越逼真,感觉甚至像是在看一场电影。比如说《最终幻想》、《合金装备》等游戏里的过场动画。还有游戏画面非常精致,每一个过场动画都是实时渲染的《马克思·佩恩 3》。

尽管不是所有人,乃至游戏开发者都承认“游戏是第五类艺术”,但我们能够发现许多艺术家对“电子游戏”这一形式感兴趣,开始利用这张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想法。比如说 Pippin Barr 所开发的一系列小游戏:永远倒不满的水缸、永远赶不走的秃鹫、拥有够不着的果子、永远推不上去的石头、轨道难题、艺术家在场等等,立意十分独特,在玩的时候总能有所收获。我的朋友这么评价,“他每出一个游戏我都立马去玩,然后大笑、沉思、着迷、惊叹……最后肯定还会分享给好友们。”

之前,看到《游戏改变世界》这本书,作者称“游戏机制能够促进人的幸福感”,不过,也有人反对说“游戏只是游戏,不会对世界有什么影响”。但如果游戏是一种艺术形式,那么似乎就不能否认它对人的影响。

 

题图来自 wallpaperswide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