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k 不是万能的,Tesla 绕不开的电池之结
不可否认,Musk 是近年来硅谷难得一见的科技明星,其作为,其气质,其人气就好比硅谷小罗伯特唐尼。但是这不意味着他就和外界谬传那样,他能够像钢铁侠这样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事实上, 作为 Musk 旗下最重要的产业,Tesla 势头正猛,但离外界期待的“颠覆行业”和“改变世界”还差得很远。原因无他,颠覆一个行业应该像是 Android 和 iOS 把曾经年迈的塞班系统拉下马那样,而我不会觉得短时间内,Tesla 会把大众、丰田这些百年老店和世界顶尖 500 强弄得鸡犬不宁。
我们可以把 Tesla 比作汽车界的苹果,但是汽车界和消费电子界却有很大的不同,不是说把蛮荒 Android 1.0 时代的电动车升级到易用性和稳定性不错的 Tesla Model S 代表的 Android 2.2 时代就可以的。困扰汽车界和消费电子界的却有一个共同的难题,那就是电池技术。
就像目前主流的芯片厂商都不寄希望于电池技术的突破,而埋头改进芯片能耗一样,谁能取得电池技术的大突破,谁就能领到新世界的船票。
一直以来,许多人的错觉就是 Tesla 的电池技术遥遥领先,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Tesla Model S 采用了 6831 节松下 18650 锂电池,也就是说它自身解决的主要是电池管理环节,至于电池组件必须依赖外部合作伙伴。
松下正是站在 Tesla 背后默默付出的小伙伴,双方合作开发的电池组号称在同类产品中拥有最高的能量密度和最优的电芯性能。
早在 2011 年,松下就与特斯拉展开合作。2013 年 10 月,双方又签署了为期四年的锂离子电池供应合同。松下将在 2017 年前向特斯拉供应 20 亿节锂电池,价值高达 70 亿美元。相比之下,过去两年松下为特斯拉的锂电池供应量为 2 亿节。
因此,Musk 提出了一个伟大的 Gigafactory 计划,由 Tesla 和其合作伙伴,主要是松下共同出资约 50 亿美元建造产能千兆瓦时级别(35 GWh)的电池工厂,以解决其面临的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和成本问题,为接下来的平民版 Tesla Model E 做准备。
不过在,前几日,亲密的小伙伴松下却表示:
“松下十分重视与 Tesla Motors 亲密合作关系,而且正在以多种方式深化双方的联系。但是在千兆工厂计划上,松下还没有作出任何决定。”
松下的理由是,此举可能会有投资风险,而松下需要一个稳健的财报数据。该消息一出,Tesla 股价也应声下跌。
不仅如此,千兆工厂的前提是,需要 Tesla 每年卖出 50 万辆电动汽车,而 2013 年 Tesla 的销售量是 2.2 万辆,今年的目标是 3.5 万,离 50 万的目标有量级的差别。
要达到 50 万销量的目标,售价 3.5 万美元平民版的 Tesla Model E 就成了拉动“出货量”的关键。而平民版 Tesla Model E 需要则又是电池成本的降低,电池成本降低则依靠千兆工厂的规模效应,这听起来是个死循环。
不仅如此,Tesla 的现金流并不充沛,而松下则刚刚从亏损中走出来,50 亿美元的资金并不是一个小数目,投资者需要的是收益,而不是梦想。
因此,《华尔街日报》就指出,Tesla 在整个产业链的把控能力上仍然有所欠缺,而行业对千兆工厂显得颇为谨慎。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例子就是,一家钴矿企业负责人表示,千兆工厂对于钴矿的需求强劲,如果 Tesla 的千兆工厂得以实施,那么后果就是钴矿价格上涨,或者被迫开新矿。
题图来自:midcentu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