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IC2014:车轮上的智能新时代有哪些突破点?
在本届 GMIC 大会上,主题为“车轮上的智能新时代”的分会场讲述了许多对智能汽车的思考,嘉宾都是来自智能汽车的周边产业链,包括软件商、服务商、汽车制造商以及配件制造商,他们的讨论对于这一市场的工作者们或许可以带来帮助。
不可忽视的商用车市场
很多创业者包括当前人们谈论的车联网大部分都是围绕乘用车,鲜有人关注商用车群体,但其实,商用车无论是使用频次、时间,还是车的管理方面,都比乘用车需求要大得多,商用车的智能化更加迫切。
抛出这一观点的是来自福田智科副总经理胡军,福田智科是福田最近成立的公司,专注在商用车联网的产品研发。相比乘用车扮演代步工具的角色,胡军认为商用车是从业人员的工作场所,对于一个场所来说,它的娱乐、管理需求会很大,商用车对车联网有着刚性而强烈的需求。
它可做的事包括,面向物流、车队企业的车队管理,面向 4S 店、厂商的金融服务,生命周期管理,售后服务,二手车估价,促进营销和品牌,还包括油耗管理、安全驾驶管理、远程故障报警、车线匹配管理等。以往比较粗放,靠经验来实现的管理如今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在线服务来实现。
另一方面,政府在积极推进商用车的车联网进程,2014 年三部委下令要求 7 月 1 日后两客以及重载货车、牵引车出厂前必须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公共管理和服务平台,这说明商用车的联网管理更加迫切。
目前国外的汽车厂商已经在这领域走得比较远,国内才刚刚起步,胡军预计市场的成熟期起码是 20 年以后。目前他们已经推出了多达 14 款车载终端产品,基本覆盖了福田汽车全系车型的适配,其他厂商也可以接入。
插件化的车联网思路
传统电视为了智能化,可以使用廉价的机顶盒来驱动,省去了更换整机的麻烦,迭代缓慢的汽车要智能化恐怕也要走这条路,于是诞生了许多插件式的车联网解决方案,比如博泰悦臻就是该业务的公司,他们的总裁应宜伦认为,插件模式是当前的主要发展方向。
汽车涉及的产业链远比手机要复杂,而且更新迭代超级慢,通过插件的方式是当前实现智能化最可行的方案。汽车当前的接口不多,只有 OBD 是唯一的标准入口,几万、几百万的车都具备,通过这个接口可获得汽车保养、维修、车辆信息,再结合地理位置,可以很容易知晓用户的行为。
通过保养、维修的信息,提供相关的分析和服务,而掌握了用户习惯之后,可拓展很多盈利模式,比如电商。插件本身的硬件收入可以十分微薄,但是可以通过服务和衍生的业务来盈利。
车联网的盈利可从电商出发
高德副总裁周频计算了一下车联网目前的市场规模,由于车联网终端价格比手机贵很多,同时续约率很低,规模不够,导致整体产值不高,目前一年产值只有数十亿元人民币。
在他看来,直接通过终端+服务很难满足提供商的生存需求,所以需要“曲线救国”,利用车联网的数据,为其他行业导流、做广告,比如利用免费的车联网服务为电商导流。
周频认为这需要车、人、环境打通,尤其是车知晓用户的所在地点,了解用户行为,所以推荐的相关度会很高。他举了不少车与购物相关的例子,比如北京朝阳大悦城的统计显示,每位车主客单价高达 700 元,车联网项目 VECAR 的 ARPU 高达 31000 元,比如可调查奔驰车主第一网购品牌,宝马车主的 15 大爱好等。
由此可见,车联网与电商是一对十分契合的组合,不过这其中有一个关键点,在于相互之间的数据互通,在是终端品类繁多的情况下,软件是否能具备一个统一的接口,可以为他人调用?
当然,早期创业公司很难花精力去接入广告主,毕竟这是十分耗费精力的事情,未来可能需要一个统一的对接平台出现。这一方向的市场十分值得期待,从朝阳大悦城车主的客单价能看出,他们的购买力是十分惊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