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从视窗众到苹果粉,一个 Windows 杂志编辑的自白

特稿

2011-07-31 08:30

Mike Elgan 是一位科技与文化方面的专栏作家,在硅谷工作。他的文章发表在多家刊物上,包括 Computerworld, Datamation, PC World 等。在非常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任职于一家专写 Windows 题材文章的杂志社。本文从这样一位 Windows 熟人的角度,看看他是如何一步步转投苹果阵营的,这或许可以给电子工业的发展带来一种警醒。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关于 Mike Elagan 的信息,可以在文后获得他的 blog 连接。

Windows Guy

30年前,大学毕业后的 Mike 从事记者、编辑的工作,当时算是较早接触电脑的一批人。他一般在家使用 DOS 系统的 PC,工作时则使用 Mac。出于对计算机的喜爱,他后来去了一家计算机杂志任职,名字是 “Windows & OS/2 Magazin”。

1991 年,Windows 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开始井喷。时年曾达到 400 万用户里程碑。这也给 Mike 所在的小杂志社带来机遇,他们被 CMP 媒体收购,以 Windows Magazine 为名重新发刊。Windows 的火爆也间接体现在杂志社的发行量上。Windows Magazine 的发行量从 75000 猛增至 840000。当然,那会儿 Mike 也能瞧见 Mac 机器。他们杂志社就用它进行杂志版式布局的设计。

那段时间里,Mike 是个不折不扣的 Windows 死忠。他大约写了千篇关于 Windows 系统下的操作技巧、优化办法等文章;出席的商业活动或是论坛讨论都是围绕 Windows 展开的。这可能也是他起初不愿进行平台迁徙的原因,在后文有提到。

结缘 Apple

2000 年,Mike 投入到了那一轮互联网浪潮中,开了自己的初创公司,也经历了泡沫破裂后的失败。尽管当时离开了 Windows 杂志社,但他也没太多考虑换用 Mac 机器。理由大体如下:

  • 对于 Windows 的软硬件都甚为熟悉。面对新的 Mac 可能会手足无措。
  • 对于狂热粉丝的担忧……

而对于不少人担心的 Mac 软件匮乏等问题,Mike 倒是不担心。电子邮件、互联网浏览、办公应用……这些服务和应用程序在各个平台都有,相应的格式也都通用。

时间转眼来到 2007 年,一个颇具意义的年份。时年微软发布了第一款多点触摸设备——Surface 平板。乔布斯也带来了领先业界五年的产品—— iPhone。Mike 起初以为微软和苹果都会在 MPG 系统(Muilt-touch, Physics, Gestures)上下功夫,结果只有苹果来了一次自下而上的革新。微软呢?打瞌睡去了。

尽管很喜欢 iPhone 初代的设计,但是 Mike 没有立刻掏腰包。他当时使用的是黑莓 Pearl。黑莓给了他一切业务上需要的功能:小巧、通话质量棒、待机时间长……

那时的 iPhone 有着超前的设计理念,不过用户接受度不算高。根据 Gartner 的一份数据,诺基亚和三星占据着 2007 年的全球手机市场份额的前两位。

话说回来,Mike 对于 iPhone 的克制只保持了一会儿……随着苹果推出 App Store,他彻底被简约的“开箱即用”包装设计和玲琅满目的应用给捕获了。这一刻,苹果改变了他的钱包……并在以后的几年时间里,一次又一次的改变着。

苹果简约不失华丽的设计哲学改变了 Mike 对电子产品看法。有趣的是他试图在 Windows 产品上找到“开箱即用”的感觉。但是良莠不齐的软件质量和让人崩溃的杀毒软件使他退却。要知道这家伙之前可是专替 Windows 写文章的。对于 Windows 有多失望呢?Mike 说道:

我并没有轻视 Windows 的意思,我觉得倒是微软和 PC 生产商自己轻视自己,就像他们对自己的平台也没有足够的重视。

邂逅 iPad

到了这会儿,Mike 算是半个苹果拥趸了。而 iPad 的登场则使他变得更疯狂。Mike 做了件他自己也意想不到的事——在 Apple Store 外排队等待购买 iPad。iPad 之于他有多大的魅力呢?

这是我从业以来见过的最伟大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它很棒,没有产品可以复制……在 iPad 出现以前,没有所谓的“触摸平板市场”。

关于 iPad 和 PC,我的朋友小飞留下这样一段文字:

2011年3月2日,乔布斯离开演讲台留下了一个名词“后PC时代”,而 iPad 是一座界碑。

平板电脑的概念和产品在 iPad 问世之前就有,但它们非但没有走进大众视野,也没能担负起改朝换代的重任。为什么 iPad 做到了?

硬件是一方面,但关键还是软件。 iPad 没有套用任何现有的桌面级操作系统,而是采用了 iOS 这个专为掌上设备设计的轻量级系统。当“打了激素的 iTouch” 卖到脱销,再也没有人去怀疑乔布斯的判断:桌面级系统已经走到尽头,要想适应革新就要大胆引用新系统。

巧遇 Mac

尽管对于 iPhone 和 iPad ,Mike 有不少赞扬之词。但是对于 Mac 他却仍未涉足。不过一次机缘巧合使他玩上了 Mac——Mike 的主力 Sony 笔记本自燃了,而他的儿子正好出远门,就理所当然的让老爸用用自己的 iMac。Mike 也懒得和 Sony 打交道,开始体验 Mac 系统。他发现原来新的 iMac 很容易上手,而且屏幕非常漂亮,工业设计也很出色。iPad 的使用经历使他对 Mac 键盘布局有些了解;iPhone 和 iPad 的愉快操作体验也给 iMac 在 Mike 心中的期望加了分。用一个现在比较流行的词儿,他被苹果产品“毒”到了(作者在原文中自己提到的)。

Mike 问自己儿子买下了这台 iMac。下一目标估计是 Macbook Air。

终成果粉

即使问自己儿子买了 iMac,Mike 还是不承认自己是个果粉,直到某天他路经 Apple Store,看到了 iPod Nano 的腕表带……他试戴了下,然后被其实用性所折服……用句不恰当的比喻,在通往果粉的道路上,这有点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当时 Mike 就震惊了。他意识到自己不单是个果粉,还是特别死忠的那种。

我用最新的 iPhone, iPad, Apple TV, iMac……现在我还欲罢不能的戴着 iPod 腕表。

一点思考

果粉也好,谷粉也罢,这篇文章中出现的此类词语没有任何贬义的意思。连自述者 Mike 也在原文中用了 Apple fanboy 这个词。这里想说的是电子工业的发展催生出一批极具创新力和吸引力的产品与公司,也淘汰掉老旧的一批,有相应的支持团体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儿。

苹果之所以成为苹果,是因为他们抓住了当下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消费电子品的设计语言:简洁、高雅、功能化、外形漂亮,并且非常聪明的建立起自己的软件应用生态圈。看看他们华丽的财报就知道答案了,因为没有人会对好的东西说不。

也许吧,面对一个现金储备比美国政府还多的苹果公司,地球上只有一个人可以阻止它了。届时谁又能抓住消费电子工业和移动工业创新的脉动呢?


source: Cult of Mac Mike Elgan’s blog: http://elgan.com

题图来自 Onigun | Courtesy of Onigun

转载请注明 ifanr.com 原文链接及引用来源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当你注视我时,我正戴着耳机跟随节奏和韵律扭动。但实际上,你不知道我并没有播放器。哦对了,我爱 Lego!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