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航拍,为什么这么难?
好莱坞大片总少不了航拍镜头,以前的解决方案一般是租一辆直升机,把摄影师送到天上去拍。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成熟和电影摄影机日趋小型化和轻便化,越来越多的电影项目开始采用无人机航拍的解决方案。
事实上,除了电影项目,不少的商业广告、MV、纪录片都开始将无人机应用到拍摄之中。不久前有一个名为《I Won’t Let You Down》的 MV 瞬间红遍网络,无人机在拍摄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借助无人机,能以相对较低的预算获得有视觉冲击力的航拍镜头,越来越多的团队尝试将无人机用于拍摄,而问题也随之而来。
首当其冲的是监管上的困难。
在美国,有一个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以下简称 FAA),给无人机颁发飞行许可证这块就是由他们来管的。不久前 FAA 就给亚马逊某款特定型号的无人机颁发了试飞许可证。
亚马逊的无人机是用来送货的,需要长时间飞行,没有许可证还真不能上天,而在影视项目的拍摄过程中就不同了。有一些航拍镜头可能只有短短几分钟,工作人员大可以用无人机拍上几段接着收拾东西走人。对于这种情况,FAA 似乎也无能为力。
而在国内,无人机行业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产业爆发式增长,大疆、极飞、亿航、零度这些厂商也乘着风口吸引着来自世界的目光。然而,与产业快速发展不相匹配的是,无人机监管这块则相对松散。
根据国内相关规定,无人机用于商业用途时,一旦飞离地面,哪怕低空飞行,也需向空管部门报批。在其飞行范围、飞行计划和所执行任务等获批后,方能起飞。北京六环以内都是禁飞区,一些厂商比如大疆就在自己的无人机里面装上 GPS 模块,检测到在六环以内不能飞离地面。
然而多数人不知道有这样的规定,或者知道但是嫌麻烦没有申报就冒险“黑飞”。广州一位资深影视从业者冯先生在接受爱范儿采访时直言:只要不涉及敏感地带,不申请也不会有人管。
这么看来,不管是美国还是国内,无人机航拍监管这块都是处于一个灰色地带。每天大大小小这么多拍摄项目,监管部门想管也是有心无力。
监管说到底是为了提高无人机使用时的安全系数。当前就有不少摄影爱好者图新鲜自行购买无人机尝试航拍,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想当然以为航拍很容易上手,也不知道无人机起飞需要进行申报,无形中对公共安全造成隐患。
事实上,即使是在专业影像制作领域,不少在一线干活的也是摔了很多次机器才成长为一位合格的飞手。
AIR360CHINA 是国内一支专注于航拍空中全景图片的团队,他们的作品《浦东夜景空中全景》曾在朋友圈引发过一次范围不小的传播。
谈到对专业飞手的培养时,AIR360CHINA 的创始人兼 CEO 孙先生说道:“就像好的狙击手是子弹喂出来的一样,好的飞手是经历过无数次失败,总结经验、积累下来才能提高的。如果说一个航拍飞手没摔过飞机,那么他一定缺少大量事故处理经验。我们会在每一次事故后分析飞控里的黑匣子数据,全部积累下来。这样成为了我们飞行团队最宝贵的资源。 ”
在无人机航拍火热的大背景下,似乎每个拍摄团队或个人都跃跃欲试。然而把飞行安全当回事的团队还是少数,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对无人机的监管能日趋完善了。
题图来自 ModernFarm
插图来自 sUasNews & Fast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