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度创新科技:虚拟现实、机器人、自动驾驶
权威调研机构 Gartner 今年 8 月份发布了一份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图,让我们可以一览有潜力改变人类世界的技术。
在这些技术中,既有高高在上的“黑科技”,也有产品化成熟度很高的。我们认为有 3 项技术值得突出关注:有潜力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的虚拟现实,已经在改变我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机器人,将要改变我们出行方式的自动驾驶。我们挑选这 3 项技术的维度有:
- 技术改变行业的潜力
- 技术产品化的成熟度
- 社会关注度
虚拟现实
对于虚拟现实这个行业来说,2014 年 3 月是个里程碑式的时间点——Facebook 以 20 亿美元收购了 Oculus VR。下面的 Google 趋势图可以看到,自 Oculus 被收购后,大众对这个行业的热情重新被点燃。2015 年之后,曲线虽有起伏,但大趋势是上升的状态。
2015 年 11 月,三星的移动头显 Gear VR 正式开卖。这被认为是虚拟现实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消费产品化。PC 头显方面,新亮相的玩家 HTC Vive 与 Oculus Rift 和 PS VR 组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大公司的动作也带起了一大批跟随创业者。AngleList 上显示,虚拟现实创业公司有 379 家。IT 桔子数据库里“虚拟现实”相关的团队有 77 家。初创企业中,国外不乏 Jaunt, Vrse, Altspace VR, Felix & Paul, Archiact, Hi Fidelity 等翘楚,国内的代表则有 TVR, Ximmerse, 幻羽科技、诺亦腾、天舍、Nibiru 等。
资本也在源源不断地涌进来。2014 年,跟虚拟现实相关的资金交易额接近 30 亿美金。调研机构 PitchBook 今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5 年共有 119 起和 VR 相关的交易,金额约为 6.02 亿美元。
虽然 2015 年的交易金额没有 2014 年的多,但更加均衡和分散。硬件、游戏、影视、交互、重度体验乐园都有所覆盖,而不像 2014 年那样交易金额的 90% 都集中在硬件领域。
一些老牌媒体比我们想象得更早地利用虚拟现实这么技术来传播信息。今年 11 月 15 日,《纽约时报》为 120 万纸质订阅用户送出了 Google Cardboard,同时上线了一个和 Vrse 合作完成的虚拟现实视频 app——NYTVR。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 Google Cardboard 第一次如此大规模地使用。“规模才能让虚拟现实这件事变得有价值。”《纽约时报》杂志主编 Jake Silverstein 说道。
《纽约时报》并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在它之前,有《华尔街日报》、美联社和 Frontline 等;在它之后,有《经济学人》。国内比较知名的例子是,酷景网联合新华网推出了在线全景看阅兵的频道。
(PS VR 头显)
虚拟现实能在今年火起来,很大程度得益于移动浪潮对技术的推动。电子元件微型化、芯片运算能力增强、显示技术进步、无线传输技术发展,这些因素让虚拟现实技术产品化的条件逐渐成熟,民用化成为可能。
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供应链企业的创新动力已不如前,电子产业链在移动设备后需要一个新的增长点。而虚拟现实在显示技术、传感器、网络传输等诸多方面都有比移动设备更强的需求。
“本来这些供应链上的企业都没什么好提升了,现在需求哐哐哐都来了,整个产业链都开心。大家为了自己的利益,肯定会死命推动虚拟现实的发展了。”天舍联合创始人陈晟告诉爱范儿。
另一方面,人们对新技术和新体验的渴望又加速扩展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场景。除了媒介和游戏,我们现在还能看到不少将虚拟现实应用在各行各业的尝试:虚拟看房、虚拟约会、虚拟旅行、虚拟试驾,甚至有个艺术项目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参与者改变性别。
从这个角度来看,虚拟现实和个人电脑、互联网、手机是同一个级别的。作为科技世界的“水煤电”,它们有潜力改变全人类的信息传播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娱乐方式。现在我们在讨论“互联网+”,或许过不了多久,“VR+”就会取而代之。
不可否认,虚拟现实仍处于非常早期的市场教育阶段、方兴未艾。然而,2015 年是虚拟现实第一次离普罗大众这么近,让这个行业有了发展成熟的土壤和更多可能性。
机器人
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业界普遍把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今年这两个类别机器人都得到了空前的关注。
全球来看,工业机器人市场今年增长了 11.5%。而在 2013 年就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中国,2015 年上半年共销售工业机器人 11275 台,同比增长 76.8%,预计今年全年国产工业机器人销售总量将超过 22000 台,同比增长 30% 左右。
更让人兴奋的是服务机器人的发展。6月,阿里和富士康分别向软银 Pepper 机器人战略注资 145 亿日元;7月,一款名为 Buddy 的家庭机器人在 Indiegogo 展开众筹并获得超额认购;9 月,一款名为 JIBO 的服务机器人亮相,能够识别不同的家庭成员,并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
(Pepper 机器人)
“我们预测,在未来三年,将会有超过 1500 万台服务机器人出现。从商业角度来讲,这一产业销售额将超过 200 亿美元。”国际机器人联盟主席巴隆·切里说道。
这样的背景下,全球范围内多家创业公司层出不穷,四大机器人公司(瑞士 ABB、日本发那科公司、日本安川电机、德国库卡机器人)更是开展产业化、全球化的布局,产品形态包括体育投注、家用、娱乐、教育、医疗等多种类别。
机器人产业最近几年的进步受益于智能终端的发展,特别是处理器、传感器、Wi-Fi、GPS 等模块集成化程度的提高,使得过去无法承载的机器人在如今成为了可能。室内定位和导航技术的突破则为服务机器人进一步普及提供了条件。
机器人的“大脑”也越来越智能。计算能力的飞跃加之大数据的能力,使得机器学习的训练性得到大幅提高,传统机器学习逐渐跨越到深度学习。
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劳动力不足等社会因素继续推动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此外,机器人产业还与国家力量的支持密不可分。美国机器人技术路线图、欧盟 “火花” 计划、德国工业 4.0 计划、日本机器人白皮书、中国的十三五计划,无一不折射出各国在新的竞争赛场中抢夺游戏规则主导权和塑造新优势的决心。
诸多媒体报道和业内人士都将 2015 年称之为“服务机器人元年”,比尔·盖茨更是做出大胆预测:
机器人即将重复个人电脑崛起的道路,未来家家都有机器人。这场革命必将与个人电脑一样,彻底改变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
自动驾驶
开头提到的“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又称之为“技术炒作周期报告”。在这份报告中,Gartner 把自动驾驶汽车放在了“炒作周期”之首。
Google 是自动驾驶领域最具话题性的公司。今年,Google 的自动驾驶汽车行驶里程已经超过 100 万英里,并且驶上加利福尼亚州芒廷维尤(Mountain View)的街头。这是其首次被允许行驶于公共道路上。
(Google 自动驾驶汽车)
今年 10 月,特斯拉推送了 7.0 固件版本更新。自动车道保持、自动变道和自动泊车功能的激活,是 7.0 固件版本中最大的亮点。特斯拉将这次升级称之为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喊了这么多年,Google 和特斯拉今年第一次让大众看到了技术产品化的曙光。只不过,Google 更理想化,直接指向终极解决方案,没有方形盘,没有刹车,全部靠感应器和软件自动驾驶。Tesla 更务实些,在现有的驾驶系统外配置自动驾驶仪 (Autopilot),现阶段的可行性更高。
而在国内,百度自动驾驶汽车于今年 12 月首次实现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
传统汽车厂商或多或少都有种“驾驶乐趣”的情节,但科技公司在自动驾驶上的努力也让它们不得不提高对这项新兴技术的重视程度。在 2015 CES 上,奔驰又一次展示在自动驾驶方面的成果。旗下的 F 015 Luxury in Motion 自动驾驶概念车自动行驶在场馆周边博得了不少路人的关注。奥迪年初更是将旗下的无人驾驶版 A7 开上了美国 5 号洲际公路。
(奔驰 F 015 Luxury in Motion 自动驾驶概念车)
自动驾驶的热潮并不是一蹶而就的。事实上,这项技术在 20 世纪已有数十年的研发历史,21 世纪初呈现出接近实用化的趋势。相关研究机构预测,未来 5~10 年,自动驾驶汽车或将进入消费者普及期,行业关注度将不断提升,相关汽车业也将得到快速发展。
自动驾驶最大的优点莫过于,机器不会累、不会睡着,永远可以百分之百注意周遭的路况与环境。根据麦肯锡的估测,到 21 世纪中期,无人驾驶能减少 90% 的交通伤亡。现在全世界每年大概有 120 万人死于车祸,50 年内无人驾驶就能使全球 5400 万人幸免于难。
自动驾驶普及后的社会经济形态也非常有吸引力。个人无需拥有汽车,按需叫车,共享经济盛行。人们出行不需要像现在这样为找一个停车位而焦头烂额,城市交通运转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与世界经济论坛合作调研的一份报告《变革与监管:自动驾驶汽车的成败关键》称:
这将是一个 20 年的历程,它更多的是一种演变,而不是革命,它会真正改变整个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以及整车厂的运营系统。
今年 ifanRank 评选出的 3 项年度创新科技不一定能在接下来几年内得到广泛应用,但回顾其发展史时,2015 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年份。
ifanRank 是爱范儿颇具影响力的年度榜单,聚焦于全球科技领域的商业公司、人物以及产品,基于模式创新、业绩表现、用户口碑、社会价值、媒体声量以及影响力等多个维度进行评选。爱范儿相信,盯住了这些最具智慧的公司、人物以及产品,就是盯住了这个时代。
从 12 月 24 日起直至年末,我们每天至少发出一篇 ifanRank 年度文章,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