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推出一个 46 元套餐,怎么就被传成“无限流量”了?
前两日,多家媒体报道了中国联通的一项仅售 46 元的“无限流量套餐”,尽管它怎么看都不是无限流量:
北京联通推出了一项名为“4G 流量随意享”试验套餐,每月只要 46 元。体验时间为 2016 年 1 月 22 日 – 6 月 30 日。
该套餐国内流量免费,当月使用流量超过 1GB 后,上网速率限速至最高 128Kbps,当月限速之后不可恢复至不限速状态,次月 1 日起恢复正常网速;
当月使用流量达到 6GB 后关闭数据网络,当月不可再打开,次月自动打开,以后月份以此类推。
这条新闻从上读到下,“无限流量”渐渐就变成了“仅售 46 元的 1G 流量包”。
许多年前,真·无限套餐是存在的。在美国运营商 AT&T 卖 iPhone 合约机时,曾提供一个 30 美元的无限流量套餐,但实行没几年就停了,因为在无限流量的规则下,少数下载狂总是占去了多半的网络资源。
为了公平,才有了有限的无限流量套餐(公平使用原则)。以 T-Mobile 为例,他们规定把排名 TOP 3% 的狂热网民优先级降低。通过 3% 的排名可以计算出一个“熔断值”,通常是 20 多 GB。超标的网民在忙时将面临降级处理,得忍受大幅变慢的网络;闲时则可暂时升级,网速恢复正常。
AT&T:费用不明,消耗 22GB 流量后降低网络优先级。
T-Mobile:95 美元月费,消耗 25GB 流量后降低网络优先级。
Sprint:95 美元月费,23GB 后降低网络优先级。
Verizon:暂停向新用户提供无限套餐,顶配为 100 美元 18 GB。
数据优先级不但存在于土豪套餐里,“乞丐版”套餐中一样有,只是级别变化不那么温柔,一旦超过限额,用户就要用龟速的 2G 网络撑到下一次周期刷新,无论闲时还是忙时。
由于套餐内高速流量本就有限,因此不存在所谓“公平问题”。所以与其说超额后降速到 2G,倒不如说是在超流量后提供基本的网络连接。脸皮比较厚的 Sprint 把套餐起名为“入门级无限数据”,倒也合理,毕竟提供了无限 2G 流量,但联通的两头堵套餐显然不符合任何意义的“无限”。
不过,联通并没有声称“无限”,不过叫“随意享”。
媒体、微博大号却齐声说“联通无限套餐来啦”。
是公关太贼,还是水军太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