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成功项目达到 10 万,Kickstarter 的又一里程碑
6 年 9 个月又 10 天,这是 Kickstarter 从 0 走到 10 万个众筹成功项目的时间。为了庆祝这个历史性时刻,Kickstarter 最近公布了100 个藏在这 10 万个项目背后的数字,展现了这个社区一些重要或有趣的成长经历。
在这 100 个数字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 10 万个众筹成功的项目由 86101 个用户创建;项目的各种分类和子分类达到 165 个;有 8539 个用户创建了不止一个成功众筹的项目;其中一位用户创建了 94 个成功众筹项目,这是社区中拥有成功项目最多的一人;10 万个众筹成功项目背后是 9,088,422 个 backer(认捐者);项目本身所处的位置和认捐者的平均距离是 2317.09 英里,约 3700 公里。
从 2009 年 4 月至今,Kickstarter 这个众筹平台涌现过不少优秀的项目,有些还成为了“话题产品”,比如被 Facebook 以 20 亿收购的 Oculus Rift; 曾经创下 1000 万众筹神话的智能手表 Pebble 等等。虽然科技类项目在全部类别的筹集资金数额中排名第二(第一为游戏类),但音乐、电影&视频、出版和艺术却是成功项目最多的类别(这和类别本身提交的项目数也有关系)。
而作为一个成功的众筹平台,Kickstarter 在盈利上的成绩也同样亮眼。在所有的筹集资金中,Kickstarter 将会收取其中 5% 作为费用,而在其官网可以看到,到行文的这个时刻为止 Kickstarter 筹集到的资金已经达到 22 亿美元。
不过,有成功的项目自然也有失败的,而且拿了别人的钱却失败就更让那些认捐者揪心了。去年 12 月 Kickstarter 发布的独立研究报告显示,在众筹项目中有 9% 未能履约,而大概有 8% 的资金流向了这类失败的项目。
(意式咖啡机 ZPM Espresso)
比如在去年筹到了近 37 万美元的消费级意式咖啡机 ZPM Espresso,就辜负了其 1500 多位认捐者:他们既没有见到产品,也没有收到退款。虽然为了维权,他们成立了相关的 Facebook 页面和 Slack 讨论组,但创始人已经破产并且逃往旧金山,想要得到补偿并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作为一个众筹平台,Kickstarter 本身对平台上的项目或者产品并不拥有所有权,而且它也不保证项目创建者一定会完成项目、筹到的钱用于项目本身或者项目成果达到认捐者的期待。《纽约时报》在分析这种众筹模式时就表示,支持这些项目风险并不低:
“Kickstarter 上的支持者并不等于消费者,因为产品还并不存在,也可能永远不会存在。另一方面,支持者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投资者。他们不在公司的董事会上,没有办法左右公司的决策或者要求审阅财务报表。投资者利益和公司业绩是一致的,而众筹支持者与公司的利益从长远来看并不挂钩。”
(Kickstarter 三位创始人)
在去年 9 月,Kickstarter 创始人 Strickler 和 Chen 宣布将公司改制成 “公益企业”(PBC,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并在特拉华州进行注册。这种 PBC 指的是那些既追求利益也追求社会价值的公司,它要求企业和传统的公司一样经营,但有着更高标准的企业宗旨、可问责制和透明度。而在一次访谈中,Kickstarter 的联合创始人 Perry Chen 也表示,他们关注的是在“赞助和商业间的折中地带”。从这些种种现象来看 ,Kickstarter 虽然是一个商业公司,却透露出一股“帮助艺术家展现更酷点子”的情怀。
10 万个成功众筹的项目,这确实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数字。虽然未来在 Kickstrater 上仍然会有各种跳票或者不靠谱的项目,但随着众筹网站本身在发展,人们对项目的的判断能力也在提升,可以预想这种“民主”的方式将催生更多好点子。期待 Kickstarter 的下一个 10 万!
题图来自:whatsupkolk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