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新政今起上“实弹”,但最终游戏规则要看一年后
11 月 1 日,交通运输部此前颁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开始实施,《办法》落地施行意味着网约车正式有了合法地位,但新规涉及的和它规定下的网约车未来,远不止这么简单。
图自:央广网
“因城施政”的新规目前状况如何?
目前,虽然交通部颁布的《办法》正式开始实施,但多地网约车细则正式版还未发布,预计今日起将会陆续发布,各省市中对网约车司机户籍、车辆牌照、车辆配置等要求将开始逐步落实。
全国要求细则如下:
根据《办法》规定,私家车转为网约车需要满足以下基本条件(各省市都需遵守):
- 7 座及以下乘用车;
- 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应急报警装置;
- 车辆技术性能符合运营安全相关标准要求;
- 网约车行驶里程达到 60 万千米时强制报废;
- 行驶里程未达到 60 万千米但使用年限达到 8 年时,退出网约车经营
《办法》对网约车驾驶员也有明确要求:
- 取得相应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
- 无交通肇事犯罪、危险驾驶犯罪记录,无暴力犯罪记录;
- 无吸毒记录,无饮酒后驾驶记录;
- 最近连续 3 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记满 12 分记录
由于《办法》规定,各省市可以“因城施政”,因此在上述全国《办法》要求基础上,各省市目前制订的规则不一。
截止发稿时已经公布《暂行办法》细则的城市有 58 个,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杭州、南京、合肥、成都等地。全国 31 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中,仅剩哈尔滨、太原、银川、南宁、拉萨、乌鲁木齐、南昌暂未出台相关细则。
从对车辆的要求看,58 个已经公布细则的地区中,有 45 个规定网约车需具备本地号牌,主要集中在交通管控较为严格、需要限制外地车辆数量的省会城市。网约车没有本地号牌限制的地区有:广东省的中山、肇庆、揭阳、江门;四川省的广元、遂宁;云南省、甘肃省、陕西省、青海省、吉林省。
此外,已公布细则的城市中对车辆轴距没有明确要求的地区只有 28 个,大部分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都要求车辆轴距大于 2700 mm,部分地区允许新能源汽车轴距下限为 2600 mm。有三个地区对网约车车长有要求上:广州要求车长在 4.6 米以上,江门、青岛要求车长在 4.8 米以上。
对网约车排量有要求的城市有 21 个,排量要求从 1.6 L 到 2.0 L 不等。值得注意的是,已公布细则的省会城市中,只有上海、杭州、南京对网约车排量没有要求。
部分地区的细则中也包括了对网约车价格的要求,杭州、长沙、呼和浩特等地以设定价格下限的形式落实要求,要求价格下限在 12 万到 15 万不等。厦门、青岛、石家庄、合肥等地则以出租车价格为标准,要求网约车价格需要高于出租车价格。洛阳、平顶山、焦作三地甚至明确要求,网约车价格需为出租车价格的 1.2~1.5 倍以上。
从对驾驶员的要求看,大多数的已公布细则的地区对网约车驾驶员户籍都有限制,北京、上海、天津都要求驾驶员持有本地户口,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部地区要求驾驶员有本地居住证。
无论是对车辆轴距、排量、价格的“硬件”要求,还是对车辆号牌、司机户籍的“软件”要求,新规的指向都非常明确——希望推高网约车价格,减少网约车数量,以达到出租车行业竞争差异化以及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目的。
而这一变动触动的,是包括但不限于网约车平台、传统出租车行业、网约车司机、网约车乘客四方的“蛋糕”,其中的利益博弈,会在今天开始的试行过渡期间真正凸显。
不做出头鸟?网约车平台出奇地安静
从 10 月起各地网约车征求意见出台后,车辆要求、户籍要求等的具体细则引起的讨论持续到今日——交通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网约车《办法》实施的今天,依然还很热闹。
网约车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习惯了用手机叫一辆比出租车价格便宜、服务更好的网约车的民众,对新规最大的担忧简单归纳也就是:我还能不能用便宜的价格打车?
而对从事网约车工作的司机而言,网约车新规可能会让他们丢了饭碗,特别是在有户籍要求的城市。此前,滴滴曾表示在上海地区,本地户籍司机仅占 1/41,也就是说,如果新规细则没有新变动的话,这些司机或需要寻找其他的工作机会。
但在实际走访时候,有部分司机却表示,新政发布后不少同行退出专车平台,但其实新规只是其中的小部分原因,更多是专车的补贴一直在减少。
新政影响的不仅是司机个体。数据显示,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与滴滴、Uber 合作的租赁公司已达到数百家。而据了解,这些建立合作关系的租赁公司需要保证有一定数量的自有车辆(部分车辆不一定符合新规要求),不少租赁公司还引入了新能源车,用“以租代购”等优惠形式吸引司机加入。租赁公司可以自行招聘司机,但需要管理司机的日常出车安排和奖金发放等工作。如果网约车细则没有松动,这些投入了大量财力人力进入网约车行业的租赁公司将受到不小的打击。
按照此前说法,11 月前北京将公布征集意见情况,并逐步出台新政和配套政策。但目前全国已经公布细则草案的 58 个城市,只有杭州、宁波宣布了细则执行的时间表。据采访,大多数的司机不知道什么时候车辆会真的不能上路接单,也不知道意见征集结束后,政策真正实施那天,会不会有所变动。
目前,滴滴、神州和易到都对新规施行做出了回应。神州与易到的回应内文都提到了“部分城市已出台网约车细则征求意见稿,但正式管理办法尚未公布”的现状,三家都表示会根据新政做出调整。
而从平台运营情况来看,网约车《办法》实施的今天,各个平台没有出现对牌照、车型等不符合新规的车辆进行下线的动作,部分平台还提高了对司机的奖励,鼓励出车。
《办法》实施在今日,但影响却在未来
相比之前北上广深等地网约车《办法》细则出台时,今日滴滴公司显得平静多了。上海细则出台后,滴滴迅速地做出回应,从民众打车难等角度分析了细则将带来的麻烦,之后,不少关于专车司机的故事也随之传播开。
10 月至今,交通部征询意见稿出台后的意见征集期间,滴滴想通过舆论反制新规,用民意施压让网约车《办法》做出改变,但陆续出台的各地细则,或多或少依然保持了严格的作风,立法层面做出改变似乎已经不大可能。
昨晚,杭州市政府公布了修改后的意见稿,增加了“或在本市取得《浙江省临时居住证》12个月以上,政策过渡期为一年“的规定。这意味着,杭州市政府允许持居住证的驾驶员从事当地网约车行业,放宽了仅限于杭州户籍持有者的条件。
这一消息也引来更大的“放宽驾驶员条件”的呼声,特别是受新政影响最大的北京、上海地区,希望放宽“京人京车”“沪人沪车”限制的意见不少。然而从两地政府对整治市内交通、严控外地车的决心看来,复制杭州放宽政策的可能性较低。
新政带给专车的影响是绝对的,如果按照此前的细则来走不松动,很多没有当地户籍、车辆不达标的专车司机将不得已退出这个市场,而司机流失、用户减少对滴滴平台自然也会有不小的影响。
但政策博弈处于弱势,不代表执行时无法因地制宜,更何况各地的网约车新规实施时间表依然会给网约车平台缓冲时间,即使新规确定,滴滴还有时间做出改变适应新环境。
而尽管各地的政策过渡期长度不一,但以杭州市宣布的一年时间为例参考,长度上也足够让新规下的市场问题一一浮现。
在目前的滴滴服务中,乘客使用率最高的,却是定位低价市场的快车服务。在“高端化”不离嘴的新政下,快车服务将会是被影响最严重的服务之一。
随着司机的大批离场,快车数量的急剧减少,消费者选择高端化的网约车服务的比例有多少?因为价格放弃网约车的造成的需求缺口,传统出租车能否填满?这会是目前看来最大的变量,大到直接影响一年后,这套新规则最后的模样。
到时,另一种特殊的时间赛跑或将开始。
注:本文由刘浩南和陈诗蔚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