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故事,及 “种子” 的成长

公司

2012-02-24 12:04

我们前一段日子出版了一本 “小黄书”——《种子》。书封面的那颗 “种子” 非常形象,寓意直观,我非常喜欢,其实,一本小册子,里面也有不少意味和故事。

“种子” 的 Logo 是怎么成型的?通过光明社 @博雅的介绍,我找到了它的设计师大周,在大周那里看到了 “种子” 成型的过程。《种子》如果不是现在的封面,还有可能是什么封面呢?——事实上,还有另外两种可能。

《种子》的故事

这是 “种子” 成型的过程:

我让大周用一句话阐释它的释义,大周的回答如图片中一样直接干脆:“根据网络符号 ‘@’ 与种子的组合,运用抽象的艺术性手法,塑造了一个具有个性化的形象标志”。

这个 Logo 的设计历时 3、4 天。“其中绞尽脑汁想创意的 2、3 天里很痛苦。后来联想到这是一本写互联网的书,就想到了 ‘@’,再加上 ‘种子发芽’ 概念,就出来了原型”,剩下来的工作是修改和完善,大周说,“大约用了 1 天时间”。而 Logo、封面、扉页等整体的设计工作,从接到任务到交稿给光明社,用时约 1 周。

在交给光明社时,大周提交了三个封面方案备选。我们和光明社选择了第一个封面,它更闪亮,耀眼。于是,“小黄书” 就诞生了。 

还有一个小故事:大周其实对现今封面(左边)的腰封设计并不满意,他的另一个备选方案是几句文案(中间、右边封面上的文案):

他们年轻

精干

让人充满惊喜

 

用梦想承载着人生

用才智在改变着世界

用创新扩展着可能

寥寥数语,是 70 后大周的肺腑之言。大周 1974 年生人,毕业于黑龙江艺术学院,一直从事传统的设计工作。做过楼盘广告设计、手机广告设计、活动展板设计等等;最初在公司上班,后来与人成立公司,现在又开始自己单干。大周不是典型的东北人,非常内敛,言语少,其中既有初次见面的拘谨,也有对互联网行业了解不深的谨慎。对于 “种子”Logo 能得到我们的喜欢并被应用到别处,他高兴而惊讶。

“种子” 的成长

诚如大周为《种子》腰封写作的备选文案一样,在一批创业浪潮中,主人翁们已经走进了大家的真实生活:Weico、唐茶、街旁、知乎……他们的产品得到了市场和用户的考验,他们 “用才智在改变世界”,他们 “用创新扩展着可能”。

他们都有自己的创业故事,都有自己对行业的观察,当然也对自己的产品最了解,对未来的规划心里最有数。

在我们融入创业社区的过程中,一个新的计划也在萌芽——我们准备发起一个 “春苗计划”,邀请已经发芽、茁壮成长的 “种子” 们回来分享他们的创业故事、行业观察和产品战略,以期给还没发芽或刚刚冒出土地的 “种子” 们更多阳光。

说干就干,第一期 “春苗计划” 我们邀请到了坚持五年的 Anyview 创始人张剑来分享他的故事。时间是今天(2 月 24 日)晚上 7 点半,地点在中关村 “3W 咖啡馆 ”。3W 咖啡也是我们第 1-8 期 “春苗计划” 的合作伙伴。第二期邀请到的是唐茶创始人李如一,时间是下周三晚 7 点半,地点不变。2 月至 4 月间,我们以一周一场的频率,将率先举办 8 场。

种子破土萌芽,知识薪火相传。“老江湖” 们一起来帮助 “新种子” 吧!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热爱设备,对数据敏感,崇尚新闻专业主义。致力于90度栏目建设。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