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饿不饿”这个问题被解决后,为什么“假肉”开始流行起来了?

公司

2017-07-13 08:00

每听到食品科技,你会想到什么?不少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又有人发明假肉了吗”,“Soylent 又出新口味了吗”。

如今头顶科技光环的食物开始愈加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比如在硅谷深受欢迎的代餐营养食品 Soylent 能让人不用吃饭,将植物蛋白质合成肉类的 Impossible Foods 和 Beyond Meat 已经上架销售,3D 肉类打印机也在制造各种形状的肉制品。

(喝完就不用吃饭的代餐食品 Soylent)

(3D 肉类打印机)

但食品科技并不仅是生产这些奇怪的食物。食品科技所涉及的领域很广,链条也很长,从食物生产种植环节的农业,到加工和制作的食品加工业,再到分销食品的零售业,还有消费者端的教育与经验分享,这里的每一个领域都可以因为技术的加入而改变。

比如,生物技术改良种子后,获得更加优良的农作物植株;食品防腐剂的发明和使用,让食品能够长时间保存;冷链物流中的冷藏冷冻车让果蔬从产地到餐桌都能无缝保鲜;贴在食品包装上,通过变色提示食品保质期的智能标签,能够让消费者直观判定食品是否能够使用……

(食品智能标签,图片来自:gajitz

在上一个时代,杂交水稻、农药化肥、转基因这些技术从食物的生产种植端,已经基本解决了“饥饿”这个世界议题。据统计,2010 年约 100 万人因饥饿和营养不良丧命,但却有 300 万人死亡是因为肥胖。

但从长远的数据看来,世界人口和粮食的压力依然很大。2015 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的报告预测,世界总人口到 2030 年预计将增加到 85 亿,到 2050 年为 97 亿,并在 2100 年达到 112 亿。

随着人口增长,各国逐渐富裕,对肉蛋奶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称,过去 20 年全球肉类消耗量翻了一番,预计到 2050 年将会再翻一番。

2050 年,为了养活地球上超过 90 亿的人口,全球的粮食产量必须增长 70%,年谷物类产量需增长约 30 亿吨,年肉类产量需增长超过 2 亿吨,达到 4.7 亿吨。

(图片来自 YouTube

而目前全球每年生产的作物,只有 55% 被人类直接食用,约 36% 用于畜牧业,还有 9% 用于制作生物燃料和工业产品。每生产 1 公斤的牛肉,需要 10 公斤饲料。2007 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帕卓里博士(Dr.Pachauri)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

 一公顷土地每年种植的谷物、蔬果可以养活 30 人,但是如果这一公顷土地产出的作物用来喂养牲畜家禽,生产的奶蛋肉只能养活 5-10 个人。

(帕卓里,图片来自:Quartz

帕卓里是联合国环境计划署的顾问之一,他一直在强调“肉食产品和消费对气候变化的冲击”,认为农业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产业,其中畜牧业占了农业碳排放量的 80%。

虽说养活未来 90 亿人最快捷的办法就是让大家多吃素少吃肉,但这个办法终究不大现实,对于很多人而言,成为素食主义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图片来自 QZ

而 Beyond Meat 这些食品,则是通过“伪装”成肉并且在口感上能够被人们认可接受,直接为人类提供蛋白质,从而减少公众对动物蛋白的需求。

Beyond Meat 的创始人伊桑·布朗(Ethan Brown) 在一次采访中,曾谈到他用植物原料合成人造肉的原因。童年的布朗周末都在父亲的农场中度过,目睹了家中的牲畜被屠宰,他很疑惑:

Why do we eat protein the way that we do? Do we need animals for meat production?
为什么我们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取蛋白质?为什么我们需要通过动物来生产肉?

(Beyond Meat 的创始人伊桑·布朗,图片来自:popsci.com)

布朗早年曾从事于清洁能源领域,致力于通过解决能源问题来缓解气候变化,但他在发现农业及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同样巨大后,开始通过“肉食的生产和消费”这个切入点,来解决全球性的问题。

于是他在 2009 年成立 Beyond Meat,与密苏里大学的谢富宏博士(Dr. Fu-hung Hsieh)和哈罗德·赫夫(Harold Huff)开始研发人造肉类。他们采用豆类作为原材料,通过加热、冷却、加压等方法,将植物蛋白排列成肉类的纤维结构,并不断进行试验和改进,直到 Beyond Meat 能够在口感上能以假乱真。

Beyond Meat 已经获得了包括比尔·盖茨、美国最大的风险基金 KPCB、The Obvious Corporation、Seth Goldman 等在内一大波投资人的青睐。

2012 年,Beyond Meat 推出第一款产品“无鸡肉之鸡柳条”,当时的 Beyond Meat 已经可以做到以假乱真。有美食节目主持人评价,Beyond Meat 是他吃过最像肉的仿肉食品。目前他们已推出了鸡肉、牛肉等多种口味,以及不含大豆的“野兽”汉堡。

(Beyond Meat 产品)

布朗也曾说过,想要通过 Beyond Meat 来满足人们对肉类的持续增长,尤其是人口众多的印度和中国。

(图片来自 Beyond Meat

Beyond Meat 改变了人们获取蛋白质的路径。人们可以直接从Beyond Meat 中获取蛋白质,而不是用植物饲养动物后,再从动物身上获得蛋白质。这不仅提升了农作物所含热量被人类使用吸收的百分比,也减少了动物的屠杀,也在改变了人们原有的肉食消费行为,改变肉类生产行业。

爱范儿(微信:ifanr)曾问一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 90 后佛教徒如何看待 Beyond Meat,他觉得:

从某种程度而言,Beyond Meat 跟素食餐馆里面的“仿肉”是同一类食品,不少素食餐馆的菜单上,也有使用豆制品制作而成的“仿肉”或者“假肉”,而 Beyond Meat 则是得益于食品工业的技术发展,能够实现批量生产和销售,同时做到味道被公众接受。

归根到底,科技在食品领域的创新和应用,除了让更多人吃饱,也在让人们能够更便捷地获取到更安全、健康和美味的食品,同时减少动物屠杀、保护地球环境。

题图来自 Beyond Meat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