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热的人工智能 ,需要更多的是耐心,而不是吹捧

新创

2017-07-22 10:00

科技界的热词总是一波接一波。最先是 “开放”,几乎所有巨头都在搭建自己的 “开放平台”;接着是 “云计算”,一夜之间,几乎所有的服务器都被 “云” 取代;再然后是 “大数据”,每个公司都在说挖掘,可实际的成果却寥寥。

现在,我们又进入到了 “AI” 时代,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用人工智能技术把自己 “包装” 得更为聪明。

从腾讯成立西雅图人工智能实验室,到百度宣称自己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再到阿里开始兜售搭载着人工智能的音箱,人工智能这股风已经席卷了国内科技界。而这股浪潮不止局限在国内。据统计,到去年年底,在财富 500 强企业中,就有 180 家对外宣称自己要启动相关的人工智能项目。甚至有广告研究公司大胆预估,到了 2020 年,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出现在几乎所有的新科技产品的宣传之中。

business_focus_on_ai

(财富 500 强中提到人工智能的公司数量,图源:彭博

如果人工智能能够代表一家公司的智商的话,那么财富 500 强俱乐部可以说在短短两年内,从充斥着懵懂无知孩童的幼儿园变成了一个平均智商过 120 的门萨俱乐部。

在这一热潮之中,也有人表达了他的顾虑。他担心,现在对人工智能的过度吹捧,会让消费者丧失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信心。消费者一旦发现这些标榜着 “人工智能” 的产品与实际体验上的巨大落差,就会对人工智能保持怀疑态度。因为,就现在的技术来看,现在宣传的人工智能 (AI) ,与其说是人工智能 (Aritifical Intelligence) ,倒不如说是人工吹捧 (Artifical Inflated) 。

如果让我们冷静下来观察一下业界,我们就会发现,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在近几年来飞速发展,但要是说很多公司突然之间在人工智能领域都有了值得宣传的进展,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人工智能技术本身需要的是大量的数据支持和资金支持。

Digital-money

(AI 的发展,靠的是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数据,图源:MyGame

首先是数据。现在鲜有公司能够有足够多的数据来训练他们的人工智能。哪怕像苹果、Amazon 这样的巨头,坐拥海量的数据,但表现到具体产品上——比如说 Siri、Amazon Echo,其功能还是非常简单的。

其次是资金。先别说企业需要在人才、计算设备、数据存储方面的巨额投入,就单单是人工分拣数据这一项,就让 Amazon 雇佣了一万五千名到两万名的低收入员工。这,足以看出 AI 对资金的需求量之大。

4

(人工分类数据,往往是 AI 学习的重要一步,图源:CrowdFlower

而如此巨大的资金投入,得到的却是一些看起来毫无革命性的结果,这对大部分公司来说,都是一个亏本的买卖。作为一线的开发者们,显然比公司高层更了解这个现实。就拿 VisionMobile 针对 8500 名开发者的调查来说,相信基于人工智能的聊天机器人(就是像小冰、小七、小鱼、 BabyQ 这样的聊天机器人)能够给公司带来利润的,不到 25%。

babyQ_xiaobing

(那些我们调戏过的聊天网红机器人们,图源:科技猎

而人工智能的先行者——Facebook 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在推出他们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Chatbot 短短 11 个月后,就决定削减在这方面的投入。

一边是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人工智能,另一边却是公司营销部门越来越夸张的宣传。

据广告研究公司 Gartner 的一位分析师在研究了 1,000 家宣称自己使用了人工智能的技术供应商后发现,大部分所谓的人工智能技术,采用的依旧是基础的、基于规则的机器学习和分析技术。这些技术,早在人工智能这个概念被热炒之前,就已经出现并被学界所使用;此外,这些技术的能力也远远未达到可以被称得上 “人工智能” 的程度。

换句话说,现在被用于产品中的 “人工智能”,和科技巨头们花大价钱研究的,可以说得上是两种不同的事物。而营销部门的冒进,让大家乐观的以为,让人工智能驱动万物已经是指日可待

ai_training

(现在的人工智能,就连简单的识别动物,可能都还会出错,图源:彭博

这些过度的吹捧,对于正处于起步阶段的人工智能领域来说,恐怕更多的,带来的是 “揠苗助长” 的效果。

所以,如果大家都能够承认这一点,从简单的服务出发,脚踏实地,那么消费者和投资人对 AI 的信心,也不会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消磨殆尽。

而耐心等待,恐怕是我们这些观察者,能够给予人工智能产业的,最好的支持了。

题图来自:Frank Diana’s Blog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