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Insta360 Nano S 全景相机体验:升级后会更好用吗?

产品

2018-01-21 21:39

VR 这两年经历了大起大落,如今几乎沦为「票房毒药」。不过这并不影响与之相关的 360 度全景相机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好玩具。它能够轻易地记录下所处环境四周的全景图像,还能带来传统相机很难达到的视角。

之前我们试玩过 Insta360 Nano,如今它的升级版 Insta360 Nano S 也已经到来。相比起旧款,Nano S 变得更轻,增加了黑色配色,相机配置大幅提升,软件上也新增了通话功能以及画中画功能。

当然随之提升的还有价格,旧款的 Nano 价格维持在 1288 元,而 Nano S 价格则为 1498 元,那它的提升是否值得我们多花 210 元?

外观:更轻更酷

Nano S 的机身材质从上一代的铝合金换成了聚碳酸酯,重量也减轻了 10 克左右。

刚刚也有说到,这次 Insta360 给它新增加了一个全黑配色,我个人觉得很酷,尤其是搭配黑色的 iPhone 来使用有种浑然一体的感觉。

配件上,Insta360 Nano S 还多附赠了一个手机支架,平常可以叠成一小块板子,用时可以调节不同的高低角度。

除去以上几点,单单从外观上看,你几乎分辨不出 Nano S 和 Nano 的区别。包装盒同样设计成简易头显,机身同样是通过 Lightning 接口和 iPhone 连接。

之前试玩 Insta360 Nano 的时候我就发现,相比起 LG 360 和理光 Theta S 每次都要点开等 Wi-Fi 连接,Insta360 采用的这种即插即用的便利性会带来极大的快感,用手机取景时有着更高的稳定性,能实时显示拼接修正后的效果,保存图片的速度也更快。

不过这种方式也不是十全十美,既然是实体接口,就难免会有兼容性的问题,目前 Insta360 Nano S 只有适用于 iPhone Lightning 接口的版本,支持 iPhone 6 至 iPhone X 期间的机型,这里面还不包括 iPhone SE,而且 iPhone 不能装保护壳,要不然接不上。不过还好,至少当下的绝大部分 iPhone 用户都照顾到了。

如果你想把它绑在身上或者架在头顶,它也可以不接 iPhone 独立运行,通过 Micro SD 卡来存储照片和视频。回头可以再导到 app 或电脑里。

不过它仍然不支持 Wi-Fi 连接,所以 Android 用户目前没有办法使用。不过 Insta360 官方表示有开发 Android 版本的计划,目前正在研发中。不过 Android 阵营各手机配置、构造、厚度不一,不知道到时 Insta360 会不会有什么好办法来应对。

拍摄

虽然外形几乎没有改变,但是作为升级款,Nano S 内部有比较大的改动,它采用了来自索尼的传感器,分辨率从之前的 500 万像素提高到了 2000 万像素,也支持帧率为 30 fps 的 4K 视频拍摄,不过光圈从之前的 f/2.0 缩小到 f/2.2。

从样片上可以看到,在拼接上也维持了之前的水准,除了刚好处于拼接线且太靠近镜头的物体(例如拿着手机的手)容易出现拼接不上的情况之外,大景上基本看不出来拼接的痕迹。先看看样张:

(上面两张图均可用鼠标拖动查看不同视角)

相比起之前的 Nano,可以说 Nano S 在配置上大幅提升,但是一旦放入对比会发现一些问题,首先看图:

Nano S 明显在控制紫边上有很大提升,上方树叶的也不会像 Nano 那样惨不忍睹。但是在色彩方面的呈现,旧款的 Nano 反而要来得更舒适也更准确,Nano S 的颜色明显偏冷。再看下一组图:

Nano 仍然是色彩更符合实际情况的一方,而 Nano S 持续颜色偏冷,这样拍出来的天空会有一种更蓝的效果,但是人脸色看上去也会有点怪:

总结起来, Nano S 在控制紫边以及细节呈现上更好,但单论色彩,Nano 更为准确,其中有可能会是工程机的缘故,新的传感器可能还需要继续调试。

视频拍摄方面,我曾经试过在白天车内行驶状态下拍摄过一段视频可以看看它在大光比状态下的表现,在自动模式下,视频一开始相机的位置是靠近我自己,离窗外有一点点距离,车外完全过曝,看到一片白。而当我把相机移近窗口的时候,它会自动调整曝光,让车外的场景也处于可见的状态。另外 Insta360 Nano S 也提供了手动模式,可以自行设置 ISO 等参数。

(视频播放时可用鼠标拖动查看不同视角)

此外 Nano S 没有内置陀螺仪,不过 Insta360 团队很讨巧地借用了 iPhone 内部的陀螺仪,当你连接手机拍摄的时候,可以实现实时防抖。下面是一段我骑着车拍出的视频,只要不是太大的颠簸,画面都很稳。另外尝试相似动作时请务必操控好车辆,注意安全。

(视频播放时可用鼠标拖动查看不同视角)

遗憾的是拿到这台机器后,我所在的地方都没有遇到过一次真正的蓝天白云好天气,这可是展现全景照片最合适的背景之一。偏偏广州这两天碰上雾霾,基本上都是多云天气,天也是好不容易才透出一点淡淡的蓝色。

对于记录当下场景而言,它已经非常够用。而如果细节稍微放大一些来看,还是会看到比较严重的涂抹现象。另外按下拍照按键之后,需要等个 1-2 秒拍照才会完成,这一点也需要适应一下,别按下快门后马上移动手机或者望向别处,否则多半会得到一张表情诡异或者抖动严重的照片。

Insta360 有一点做得比其它品牌同类型产品好,那就是它能很方便地分享到国内外多个平台。不论是国内的微信、微博、QQ,还是国外的 Facebook、Youtube、Instagram、Whatsapp,都能直接分享过去。另外 Insta360 官方也成立了图片社区,注册了账号就能传图片和视频上去,在 app 里面有专门的社区展示区域,有点全景版 Instagram 的感觉,而且同样可以生成链接分享给朋友,还能生成代码嵌套到你的网页上去。

如果是分享到微博和微信(应该是最常用的两个平台了),它会将图片上传到自家的社区,然后将链接发送过去。

新功能:画中画和语音通话

全景照片虽然可以记录下周围 360 度的图像,但是人的眼睛同一时间在屏幕上只能看到一个平面,这意味着你没法同时看到前方和后方的画面,总会错过其中一个方向。这次 Insta360 在 app 里加入了新的画中画(MultiView)功能,通过分屏查看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其中一个模式是将屏幕分为两个部分,上方显示摄像头捕捉到的前方画面,下方显示摄像头捕捉到的后方画面(下图中间)。另外还有一个三窗口的模式(下图最右),可以在屏幕上同时显示前方,后方和左前方的画面。而且上述的每一个分屏,都可以用手指拖动继续调整视角。

另一个新功能则是视频通话功能,能够让你的好友实时看到目前的全景影像,这一点是微信视频通话或 Facetime 很难做到的。

点击视频通话后它会创建一个链接,把它发给你的朋友让他打开。但是并不是所有手机都能马上点开就可以通话。如果是 iOS 11 可以直接用 Safari 打开链接进行通话,这是最方便的,如果朋友的 iPhone 系统版本较旧,则需要在手机里也安装 Insta360 的 app 才能和你进行全景视频通话。

至于 Android 用户,官方表示可以在手机里用 Chrome 浏览器或者 Insta360 的 app 直接打开,但是我我测试了一下用 Chrome 打开后仍然提示要用户下载 app。

单单是听我这样估计大家都已经快绕晕了,总之就是最好对方也下载个 app。不过目前这样的处理方式还是有点繁复,要是让朋友跟你通话还要下个 app,多数情况下这天是聊不成了,未来如果可以降低通话所需软件的门槛,例如直接使用微信内建浏览器通话,这个功能会方便得多。

当然,如果你想向公众分享的话可以直接用直播功能,目前 Insta360 Nano S 支持 Facebook、YouTube、Periscope、微博、虎牙、目睹等国内外平台的直播。

而不论是通话还是直播,过程中你也可以自行在刚才说的几种分屏模式在展示自己目前的场景。

总结

虽然我在使用过程中讲到了不少小问题,不过 Insta360 Nano S 仍然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手机配件,即插即用,分享也很方便。

在出外游玩时尤其是在大型宫殿或者演唱会现场时能够极好地记录场景以后慢慢回味。而我也试过在朋友聚会时拿出来合照,一方面比起传统的合照拍照方式更方便(不用再找人帮忙按快门),另一方面朋友们也会觉得这种方式更新奇。

回到文初的问题,210 元的差价值得吗?目前 Nano,Nano S 以及 One 三款产品价格分别是 1288 元、1498 元和 1998 元。虽然 Nanos 色彩还原居然还不如上一代,让人十分纠结,但考虑到 210 元不算太多,它在参数和功能上的提升,还是值得花这个差价去体验的(如果未来能通过软件升级让色彩更准确一些,那这 210 元就更值得追加了)。

相比起更高阶产品 Insta360 One,除了少了刚才所说的陀螺仪之外,Nano S 还缺少了对 60fps 和 120fps 的高帧率视频的支持,所以子弹时间什么的就不要想了。另外,One 也会比 Nano S 多出无线连接的功能,即使是 Android 手机也能用。所以究竟是选 Nano S 还是 One,就看你对视频拍摄以及连接性的需求了。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