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在网易门户工作的时候,自己忍不住去看新闻评论,每次看了又会怄气怄很久。

—— 产品经理纯银

大声

2020-07-27 15:39

周一早上一觉醒来,点开微博,当天的「今日疑惑」迅速袭来:时间线上的热点是在某次漫展上,有一位女性 Coser 穿着裙子半趴,然后有男性从背后拍摄这位女性 Coser 的裙底(只拍到安全裤),再发博对这位女 Coser 进行「荡妇羞辱」。微博上的观点迅速分成两派:指责女性行为不检点的,和指责偷拍男言行猥琐的。

疑惑之处在于,这种事情压根不应该称为热点并产生观点分歧,即便现在多数评论者是指责那位偷拍男性的。

当然,一种声音压过另一种声音,不是因为另一种声音不存在了,而很可能是因为「沉默螺旋」: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

所以同样一件事,在 A 博主的评论区里,可能全是赞同,到了 B 博主那里,就可能变成反对。

但以多数互联网用户的受教育程度、知识储备以及逻辑水平而言,各种大众平台,包括但不限于微博、抖音、各种新闻客户端下面的评论区很容易变成展现愚蠢封建言论的聚集地。

「在产品博主,旅行博主,情感困惑博主之间反复横跳」的知名产品经理纯银最近就在微博上分享了关于评论区的理解和遭遇

我以前在网易门户工作的时候,自己忍不住去看新闻评论,每次看了又会怄气怄很久。

前不久,爱范儿发布了一篇《如何与相信阴谋论的人聊天,并保持友善?》里面提到了各种方法去参与一场本不需要的讨论:用友善、技巧和知识来感化一个阴谋论者(或者杠精)。

不过对于有各种正经工作,需要养家糊口并且时间宝贵的人来说,我的建议是没事别看评论区,也无需针对某些不认同的观点进行解释或者反驳。

虽然这种建议有些犬儒主义,不过很多亿级用户产品的设计初衷,并非服务于真知灼见或者高雅审美。

早先双微一端的时候,有个说法是微博是广场、微信是客厅,如今再看也是非常有道理。

举个例子,在爱范儿或者 AppSo 微信公众号文章评论区可能是中文互联网上为数不多的净土,其中绝大多数人的发言都很友善,即便是不同意见也能较为客气地进行表达。这里面有比较多产品设计因素:微信公众号的关注机制基于读者对公众号及其内容的认可;留言审核机制能有效屏蔽粗口谩骂等不良言论。这种较好的产品体验当然也是牺牲了一定数据,以及加重运营负担得来的,本质上是用各种门槛来筛选用户。

「没事别看评论区以及没事别回复评论区」的缘由在于,广场上有广场舞,但很难有讨论。

毕竟,上一次广场上有讨论的时代,还是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时代。

 

题图为《利刃出鞘》海报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在命运的塑料大棚里,每棵被喷了过多农药的白菜心中,都曾经有一个成为无公害有机蔬菜的梦想。

从前年开始我们在做 AI Helpful,就是要让智能设备有用、好用。

查看全文 —— 云米科技创始人、CEO 陈小平

在吉利与魅族「联姻」后,领克的车机也已经进入第一梯队。

查看全文 —— 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领克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 林杰

产品学苹果,商业学特斯拉,制造学丰田,组织学华为,变革学微软。(理想)当下的规模,好好学习最重要。

查看全文 —— 理想汽车 CEO 李想

英特尔将和联盟一起打造 AI LPL。

查看全文 —— 英特尔 张新宇

我们发现很多用户拍摄时,并不是基于构图的需要,而是基于看到的信息需要拍到。

查看全文 —— OPPO 影像产品总监 张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