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层面上赢了又如何 | 一周鲜锐范评

2014-08-29 17:50

1.没有议事规则的辩论,就是吵架

8 月 27 日,罗永浩和王自如在优酷茶馆上演了激烈论战,优酷全程直播,此事引发大量关注。

ben 谈到:

刚看完视频,也是对老罗粉转路人,本来被情怀吸引,也因为今夜的气急败坏而反感。至于 T1 本身,优秀或是糟糕也不再重要了。老罗说对的是经过渲染发酵这次辩论确实获得高影响力,失算的是因为个人手法而使辩解澄清变成负面影响。

技术层面上赢了又如何,消费心理不仅取决于配置工艺,还有价值认同感,而这恰恰本是老罗最为得意的亮点。

Spenda 谈到:

对于王自如的分析:

1. 本不该应战。

2. 以为有些私交,过来 make peace 就好,哪知道老罗带的是 drop dead 的心。

3. 屁股多少有些脏,底气不足。

4. 正如老罗指出,他不是行内人,因为得罪不起行内人,注定只能挨劈。

5. 智商余额不足,自爆了不少料。

6. 以为可以过来营销 ZEALER 2.0,结果是输了赌注。

7. 唯一优点,整场的礼貌,赢了一些同情分。

8. 可能是王自如一生中最艰难痛苦的一天。

对于老罗的分析:

1. 震关西调戏金家女。

2. 嘴太毒、人太狠、下死手。

3. 思维缜密,性格阴损。

4. 赢了辩论,逗了观众,输了锤子。

5. 近来因为锤子很压抑,过度释放了。

6. 以为可以过来营销 Smartian T1 ,结果是输了赌注。

7. 灰色地带不能见光,可见老罗只适合营销,不合适生意。

8. 不可深交,私下的交流会被拿出来攻击对方!

输赢对比:

1. 产品瑕疵,老罗得 1 分。

2. 人品对阵,王自如得 1 分。

3. 辩论掌控,老罗得 1 分。

4. 营销结果,各输 100 分。

TTPCOM 谈到:

罗永浩全场论据:

1. 你说我指标一致性不好,差 2200k 也好、差 140cd 也好,你得给我证据啊。你说哪家厂商可以做到一致性比我好的?你说出来!说不出来的话,我的个体差异就是业内平均水平。王自如不说,败。

2. 屏幕排列角度问题,罗永浩直接质疑评测动机。王自如的回答:即使是排列角度有问题,你锤子手机屏幕也是有问题的。 罗永浩再问你怎么知道,你放平测过?王自如说测过,然后罗永浩说那你为什么不把放平测试的内容放上来呢,而要在视频里面放个不公平的角度呢?王自如无语,败。

3. 罗永浩说你这个评测机构是被包养的。 罗的动机很明确,就是证明:你这家评测机构和厂商关系密切,所以评测内容我不信,我认为不公平。基于证明这一点,罗永浩接下来一直追打: 你的测试方法保密竟然还能宣称公平客观,你收了咨询费竟然不给厂商正确意见,你的维修料品来源不正,从里到外,从公司行为到公司品性,把 ZEALER 质疑了一个底朝天。

王自如是来证明自己的评测没问题,锤子就是差。罗永浩确根本不是来证明锤子没问题的,他是来证明你这个机构完全不可信,测试方法是错的,测试意图是错的,测试内容是错的,甚至人品都是错的。 所以,你的评测就完全不重要了,因为你这个评测的前提都是错的。

王自如败在哪? 败在你注册了公司。 如果这是一个个人评测,没有对外业务,我在视频可以就自己主观感受,把锤子说成一坨翔,连 100 块的功能机都不如。 罗永浩即使看到这个视频点击有 1 亿,他也没法来找我对质。

辩论技巧上,王自如显然拉不下脸耍流氓。当罗永浩第一次打断王自如的时候,王自如就应该大声的问罗永浩:你为什么打断我?罗永浩说其他的,王自如应该问:你刚刚不是说不打断彼此吗?你为什么打断我?为什么打断我?为什么打断我?反复的问,直到罗永浩说:不好意思,我不打断了。如果罗永浩不说这句,王自如直接就走人。丢一句:你自己说单口相声吧。over。

TTPCOM 补充到:

至于很多人帮王自如出谋划策,提出的反驳论点:1. 你锤子这么差,凭什么卖 3000?2. 你不是说锤子是东半球第二好的手机吗?

这两点,在 27 日的罗的逻辑中,完全不构成论点:1. 定价权由厂商定价,我卖你 1 万也可以,买不买是消费者的事情。 国内很多厂商也有天价产品,什么爱国者的青花瓷相机等等,离谱的定价,你又能说什么呢? 厂商愿意只卖 2 台,赔钱赚眼球,你又能质疑他什么? 锤子就是定 1 万,你质疑他什么?顶多说他标价不合理,暴利,没人买的货。 这在逻辑上没有问题。

2. “东半球第二好的手机”,这主观感受太明显了,没有提出具体可以量化的数据,1 万个人只要有 1 个觉得锤子是最好的手机,就足够了。 哪怕你屏幕差拍照差音质差,但是我就是第二好的手机,我的 ROM 好用我的外观高大上,拿着就爽,不行吗? 你怎么反驳罗呢? 质疑他道德有问题?欺骗消费者? 那是出去的事,至少在这个辩论场内,罗永浩的逻辑没问题。

“谁主张谁举证” 是个适用于任何场合的原理。

王自如只要在评测里面加一句话:本评测仅仅来源于锤子提供的两台测试样机,不具有绝对性。就可以了。

2.你好,陌生人,不约

上周末因为要主持爱范儿 NExT 系列 “ App 的新形态与新平台”活动的提问环节,作者高晨提前研究了一下嘉宾们要讨论的应用,其中一款就是她一直抗拒的陌生人交友类软件之一微聚。这篇便是高晨由此撰写的文章。

罗曼认为:

中国人普遍情感压抑,不敢表达自己想要的,陌生人社交 app 们貌似是一个解决方案,但是禁不起一堆矫情,虚伪,没有社交精神的摆摊用户把整个软件的初衷给稀释掉了。不管一个软件是否定位为约炮工具,约炮这个概念不再应该被污名化,你可以约,也可以不约,约了也不一定约得成,因为这不是单方面能做成的事。

3.9 月 9 号来到的 iWatch,会是什么样

华尔街日报的消息称,iWatch 上有至少 10 个传感器,包括心率传感器、睡眠检测器等健康追踪功能。它还可能会通过汗液来检测人体血糖。

索饭认为:

“它还可能会通过汗液来检测人体血糖”——这个可以明确的是肯定不靠谱,纯粹 yy 了。认为这个靠谱的,或者可能靠谱的,压根对血糖这东西就不了解,纯粹想当然的以为了。

Indolent 则认为:

汗液里含乳酸,是血糖的代谢产物之一,所以汗液是可以拿来作为测量的;92 年已有专利了,请搜索专利号 US 5140985 A。阁下说别人想当然之前麻烦先做一下搜索。

索饭反驳道:

首先专利号当不了产品卖,实打实的产品才是用来卖的。有专利无产品就是耍流氓,你给我列举一个此专利的成熟应用?哪怕不成熟应用?你也别让我搜索什么专利号,你给我找几个相关具有价值的文章。

一个 92 年就诞生的专利,现如今都 2014 年了,22 年的演进时间还停留在需要查询专利号才能知晓的东西,你觉得作为马上就要推出的产品靠谱吗?当然你可以说了,苹果改变世界,必然会用从未有过的技术。但之前很多人也列举过,苹果只使用成熟的技术做出改变世界的用途。况且什么样的技术能够需要演进 22 年忽然让苹果刮目相看进而采用?毫无迭代更新的过程和细节?这不科学呀?

如果想了解血糖持续检测,可以了解一下 DexCom 公司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这家九几年成立的公司专门就是研究动态血糖检测产品的(美国还有一家公司也做类似产品,他们的后期目标就是结合动态检测系统和其他设备厂家的胰岛素泵做成类似人工胰腺的系统,这个还很遥远)。

到现在 DexCom 的产品已经发展到 g4 了,也就是第四代产品了,通过植入器,患者可以自行把芯片植入体内,通过薄膜感应芯片和对应的小型随身检测仪器可以持续检测血糖变化,还有报警功能,芯片需要定期更换,这个产品在美国已经纳入医保范畴了,算是够成熟的了吧?

但哪怕这样一个纳入医保,已经发展到第四代的产品,厂家依然会告诫消费者要经常用指血采集的方式进行检测,来修正动态血糖设备的偏差,可见这东西还是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那我请问你那个 94 年专利的产品在哪里?如果有这么好的技术,为什么不用?血糖这么重要的身体指标,不像什么走多少步、消耗多少热量这样无关紧要的指标,那是关乎生命的指标。

我是一个患病长达 18 年的一型糖尿病患者,在这方面我一直关注很多的信息,你也别带刺儿的跟我称呼什么阁下,我只想说对于病患来说,搜索结果不能治病,科技界吹牛逼侃大山拉投资的事情多了,可以理解,但别什么行业都染上这毛病。

索饭补充说:

哪怕是科技界的苹果,其实也是能感受到迭代的,从键盘机到电阻触摸屏,再到电容触摸,接着什么视网膜、什么各种的重力感应器呀速度感应器呀,还有 GPS 什么的,这些都可以从一代代的手机中看到各种改进的影子,没有这些迭代的过程,苹果手机也不会诞生,不可能你今天还用着单色屏,明天哐当一下 iPhone 就出来了。

医疗也是一样。从我刚刚患病的时候用注射器,到后来用诺和诺德或者美国优泌林的一代注射笔,再到现在的 5 代带液晶带记忆功能的注射笔,从早期的 1mm 粗的普通注射针筒,到如今甚至只有 0.4mm 粗的无痛针头,从早期猪胰岛素到后来的人工合成人胰岛素,从短效到如今打完针就可以立刻吃饭的门冬胰岛素,18 年间一个普通消费者兼病患都可以细微的察觉到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更新,怎么就能搜的一下跟石猴子似的蹦出来一个所谓专利的产品呢?

Indolent 回复索饭:

索饭,首先对我的态度道歉。的确,从专利到确实的产品出现之间还有很大的一条鸿沟。您可以看看这个链接,2011 年的(http://www.medgadget.com/2011/08/new-sweat-sensors-for-detecting-low-blood-glucose-levels-and-other-conditions.html),这个是通过排汗规律来指引生理改变的,和乳酸是不同的思路。

单探测乳酸会有很多问题,有氧无氧呼吸比,每个人的关键蛋白表达量,还有细胞 uptake 的数值等等。我觉得 Apple iWatch(如果真的存在)可以同时探测多种体征,可以通过算法整合心率,运动量之类大概做到大致的血糖等级警告。这点上我之前就夸夸而谈的确是太天真了。

 

题图来自 pinterest 用户 Yonah C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