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去不了北京冬奥会?我们带你看里面最酷的 8 个地方|春节特辑

生活

2022-02-04 21:00

全球人民新年最期待的盛事,今天终于开幕了。

虽然因为疫情,很多人不能去到现场,但冬奥会的热烈和激情,已从线上向全世界传递,而我们今天想带你去看看,赛场上同样振奋人心的 8 个地方。

它们凝固了我们在文化、科技以及设计上悠久而前沿的智慧,而且在这届赛事开始之前,就已让中国又创下了多个历史记录。

它们是北京冬奥会系列建筑。

北京冬奥会共使用了 25 个场馆,分布在 3 个赛区: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

其中,北京赛区承办所有冰上项目,延庆赛区承办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项目,张家口赛区承办其它所有雪上项目。

▲ 图片来自:gooood/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张家口赛区最引人注目的建筑,可以说就是「国家跳台滑雪中心」。

它也被称为「雪如意」,因为它外观设计成了中国传统吉祥饰物「如意」的 S 型曲线。

这也直观地向全球展示着属于中国的文化与故事。

从中国文化元素转化到体育建筑上是非常困难的。

我看了超过 200 个方案,包含了灯笼、长城、博古架等各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最终才选择了和跳台外观接近的如意形象。

清华大学设计团队相关负责人王灏说道,同时,它又能防风有实效。

「雪如意」是张家口赛区冬奥会场馆群建设中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建筑,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跳台滑雪场地。

它创造了许多「第一」。

比如,我国第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跳台滑雪场地,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全钢筋混凝土超长框架结构、第一个在顶部出发区设置大型悬挑建筑物的跳台滑雪场馆。

这里还有全球速度最快的变坡斜行电梯,总长 259 米,速度可达每秒 2.5 米——咻一下,就从底下到了顶上。

作为跳台滑雪场地,这里还拥有世界上最长的跳台滑雪赛道。

赛道分为 HS140 大跳台和 HS106 标准跳台,前者长度 110 米,落差 135 米,后者长度 106 米,落差 115 米。

「如意」的顶端达 4100 多平方米,外部直径 79.2 米,观众可以在里面以极其广阔的角度观赛,尾部看台区也有着四五千个席位,可以让人们一览运动员的风采。

冬奥会结束后,这里的顶部未来还将成为 360 度的瞰景餐厅,滑道区和看台区则为滑雪爱好者提供专业的舞台。

不知道观众在这里祈祷胜利时,会不会像《葫芦娃》里那样念叨着:

如意如意,随我心意,快快显灵!

当冬天白雪皑皑,你可以看到一条琉璃冰带在张家口山间环绕。

这便是「冰玉环」了。

它的概念,来自瑞士前期团队提出的「奥林匹克巨环综合体」。

所以,它其实不是一座我们想象中的固定建筑,而是连接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山地转播中心与技术官员酒店的高架人行通道。

「冰玉环」的内环长 1.9 千米,宽 15-24 米,高 7 米,最高爬升 38 米。

但它又不是一条简单的高架人行通道。

「冰玉环」为钢结构,总用钢量约为 10106.9 吨,钢筋桁架板 33372.53 平方米,最大跨度 16 米。

总的来说,就是点多、面广、占线长。

它的内侧还有 7 个空间,分别是电梯间、楼梯间、卫生间等服务设施,还有无障碍设施坡道,让每个人在各个冬奥会场馆,都能随时方便休憩。

这里据说 24 小时施工,主体结构历经 377 天奋战,才在前年 6 月完成

后续,这里也会作为大众休闲健身场地开放,人们可以来这里进行奥运环形跑,开展文化艺术展览等活动。

这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

接下来,从张家口来到延庆。

「雪游龙」,是延庆赛区中最令人瞩目的建筑之一。

它是中国建设的第一条雪车雪橇赛道,也是设计难度最高、施工难度最大、施工工艺最复杂的冬奥新建比赛场馆之一。

「雪游龙」全名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将成为北京冬奥会雪车、雪橇、钢架雪车项目的比赛场地,这些项目也是冬奥会速度最快的项目。

依托着海拔 2198 米的小海陀山建设,面积 5.25 万平方米,首次将喷射混凝土用于主体结构,新材料全部由我国自主研发。

赛道全长 1975 米,为长线型空间双曲面板壳结构,且首度使用了高精度三维空间测量与检测技术,精度控制到了 1 毫米。

「雪游龙」的地形也变化复杂,从北到南落差约有 150 米。

用「山路十八弯」形容这里再合适不过了——

16 个角度、倾斜度都不同的弯道组成了「雪游龙」,第 11 个弯道为全球独具特色的 360 度回旋弯道,最高滑行时速达 134.4 公里,堪称北京冬奥会最快赛道。

远望过去,就像山脉间盘踞着一条蓄势腾飞的冰龙。

这里也将上演最狂野的「速度与激情」。

这次冬奥会的标志性景观建筑「海陀塔」,大概率会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

上月底,海陀塔才全面竣工,这是一栋 119.45 米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目前延庆地区最高的建筑物。

塔顶的巨型奥运五环,装了 7 万多个白色点光源,总是在黑夜中熠熠闪光。

「奥运五环」总重 50 吨,五环之下是 6 条钢结构的飘带,由钢管拼接,ETFE 膜制作,内置 LED 光源设计,这些看起来透明的飘带,也营造出了冬奥会的冰晶、冰雪之感。

飘带听上去很轻,但每条重达 45 吨,这也是为了抵御住大风将其吹拉变形。

▲图片来自:现代快报

另外,这届冬奥会是历史上第一个 100% 使用绿色清洁能源的冬奥会,海陀塔就完整体现了其可持续性。

它不是一栋新建筑,而是在原大浮坨太阳能吸热塔的基础上改造而成,加入了全新的设计和冬奥会元素。

现在,这个建筑已经成功申请为奥运永久保留性建筑,是本届冬奥会重要的历史遗产。

它像一个耀眼的奖杯,矗立在延庆高耸的群山之中。

▲ 摄影来自:陈钟昊

正如其名,这是个如丝般顺滑的建筑,象征着冰和速度的结合。

它就是国家速滑馆,也是这届冬奥会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与「鸟巢」「水立方」组成了奥运会的三个标注性建筑群。

是的,我们从张家口、延庆,来到北京赛区了。

现在,北京已是全球奥运史上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回到「冰丝带」,它的灵感,来源于我们童年的冰陀螺和敦煌飞天的意境。

建筑南北向长跨达 198 米,东西向短跨达 124 米,建筑表面的 22 条「丝带」,由 LED 灯带玻璃圆管支撑,远处看去,就像运动员飞驰而过的痕迹。

技术上,「冰丝带」更是颇有新创。

它的立面采用了自由曲面玻璃幕墙,外表面采用了世界跨度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就像一张「天幕」绷在了场馆上方,而且整体用钢量仅为传统屋面的 1/4,能极大地节约材料。

走进去,这里拥有亚洲最大的全冰面设计,冰面面积达 1.2 万平方米。

它是冬奥会历史上第一个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的速滑场馆,碳排放值趋近于 0,堪称目前世界上最环保、最低碳的冰面。

这里滑道达 400 米,座位有 12000 个,可以容纳超 2000 位运动员同时开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等所有冰上运动

建造者们将冰面的温度、软硬度、平整度调整到最佳状态,表面平整误差不超过 5 毫米,这样才能让运动员有最好成绩。

场馆背后还有着一个「超级大脑」,接入 36 个系统和近 10 万点实时数据,能够通过传感器捕捉室内外温度、湿度、光照、空气等指标,保证所有人在里面都安全、健康、舒适,还随时降低场馆能耗。

▲图片来自:张林涛/getty image

「冰丝带」设计者郑方说

真正的大国自信,不是要把高明的技术、先进的工艺、高超的施工技巧放在表面给大家看,而是将这些融化在建筑中,凝聚成一个单纯的表象。

同时,最好的体育建筑,不是要成为观众的焦点,而是要为比赛服务,让大家惊叹于体育本身。

「冰菱花」,就是五棵松冰上中心。

▲ 图片来自:Zhang Zhepeng

它位于五棵松体育中心的东南角。五棵松体育中心将承接冰球比赛项目,新建的五棵松冰上中心,则将作为冰球训练馆使用。

「冰菱花」的名字,则来自于建筑外立面的格栅幕墙体系,有了冰裂纹的视觉感,以及清晰的纹理感,就像一片片飘落的冰菱花。

▲ 图片来自:Zhang Zhepeng

它不仅能够遮阳,还具有层次美,光影交织下,冰雪的意象若现若离,就像诗一般地清冽美好。

▲ 图片来自:Zhang Zhepeng

这里分为地下两层和地上两层,地上两层是体育文化配套空间和 910 座剧场空间,地下两层是冰场和 1900 个固定座椅观众区,运动员可以训练健身,这里也可以作为休闲观赛区。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按超低能耗标准设计和建造,还是全国最大的超低能耗体育场馆。

与「冰菱花」相邻的五棵松体育中心,也进行了制冰和除湿系统的改造。

最大的亮点,就是可在 6 小时内完成冰球和篮球两种比赛模式转换(这里曾是北京 2008 年奥运会的篮球比赛场馆)。

「冰篮转换」的背后技术,就是将冰面两边的设施拆除,铺上防潮的「冰被」,再搭一层灰色「地毯」,搭上篮球场设施,就由冰球场变成篮球场了。

这里也成为了国内首个可以在一个地方同时举办篮球、冰球两种职业体育赛事的场馆。

五棵松体育中心现在是中国篮球最重要且最具有代表性的场馆。

冰上运动中心在冬奥会后,也将成为北京最重要的冰雪主题体育建筑之一,激发更多人来参与冰雪运动。

▲ 图片来自:Zhang Zhepeng

「雪飞天」,全名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冬奥会北京赛区第一个新建的比赛场馆。

名为「飞天」,来自于古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元素」,它的赛道曲线,就像壁画中漫天飞舞的飘带。

在首钢园区里的冷却塔、石景山、永定河里,它又像一双水晶鞋,轻盈地踏在工业废墟和水光山色之中。

这个建筑总长度约 160 米,最大宽度约 30 米,高度约 60 米,由赛道、裁判塔、看台区域三部分组成。

据悉,「雪飞天」的主体结构为钢构架,用钢约 4100 吨,都是首钢自产钢材。

裁判塔结构上,首次应用了首钢自主研发的耐火耐候钢及成套技术,不仅耐火、耐候,还抗腐蚀。

冬奥会的单板滑雪大跳台和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两项比赛,将在这里进行,整个造雪期赛道造雪总量为 11500 立方米。

冬奥会赛后,这里将成为世界首个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台场馆,还可以举办体育比赛、演唱会、发布会,休闲健身等,面向公众开放。

这里,是中国元素和工业遗产结合的范例。

如你所想,「冰立方」,其实就是由「水立方」变身而来。

这里即国家游泳中心,总建筑面积达 80000平方米,是国际上首个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的双奥场馆、冬奥会历史上体量最大的冰壶场馆,也是世界首座完成「水冰转换」的奥运场馆。

具体怎么转换呢?

首先,抽干比赛大厅泳池里的水,搭设可转换架钢结构,支撑冰面。

接着,打造制冰基础层,在冰面下配上制冰管、保温层、防水层、预制混凝土块层、钢梁、钢柱。

这样,可转换结构、可拆装制冰系统,还有 4 条标准赛道的冰壶场地,就制成了。

但是为了维持冰壶比赛的现场环境,还得增加除湿系统、吸声材料、室内外空气隔离设施等。

然后,就能对馆内的温度、湿度、声环境都进行良好的调控

冬奥会期间,这里将作为唯一的体育体验中心向公众开放。

冬奥会后,这里也将继续自由进行「水冰转换」,呈现当代建筑如何可重复利用。

从这 8 个冬奥会建筑的优美别称,外在形象和内在深义的结合,无不体现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以及面向全球盛事时,中国新的文化表达。

同时,最先进的技术与之相辅相成,与无处不在的可持续性,又体现了中国呈现出最好的建筑形态,来面对我们共同的未来。

「冰丝带」「冰立方」冰壶赛场设计者郑方就表示

大拆大建的时代已经过去。

今后的建筑一定是科技含量和智慧投入越来越高,用材和排放越来越少,这不仅是建筑学面对未来的方式,也是人类面对环境和气候的解答。

▲为冬奥会而建的三山大桥

另外,北京冬奥会上大部分建筑,并不只是面向专业运动员,而是在赛事之后,还能服务于所有人。

中国呈现了一种充满智慧的答案,也正和世界参与到未来建筑的讨论之中。

这是中国式的浪漫和力量。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