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决定在深蓝 L06 上磁流变技术的时候,基本上是没有经过思考,因为它又快又稳,为什么不选它?
深蓝汽车在广州车展上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举动:整个展区仅展出一款车,就是刚刚发布上市的深蓝 L06。
这颇有一种毕其功于一役的气魄,无论是在宣传里表示麋鹿测试成绩超越保时捷 911,还是喊出了「公路磁悬浮」动人口号,都证明深蓝对这款车倾注了大量的期望。
作为一款在 13 万-15 万元价位段的产品,它标配了激光雷达以及 3 颗毫米波雷达、2 颗前视摄像头、4 颗侧视摄像头、4 颗环视摄像头、1 颗后视摄像头、12 颗粒超声波雷达,共 27 颗各类传感器,算力由两颗地平线 J6M 芯片提供,软件算法则采用了特斯拉同类一段式端到端智能驾驶辅助算法,支持城区、高速 NCA 以及 30 多项主动安全配置。
另外,深蓝 L06 还全系标配了采用宁德时代电芯的磷酸铁锂「金钟罩」电池,有 56.12kWh 和 68.82kWh 两种容量可选,支持 3C 快充,续航里程分别为 560km 和 670km。

当然,这款车最大的标签,当属于在国产汽车李首发搭载的「磁流变悬架技术」,在这项技术的加持下,深蓝 L06 以 85.6km/h 的麋鹿测试成绩成功超越了保时捷 911。这项与 200 万元的法拉利 296 同源的悬架技术,将悬架内的介质更换为了「磁流变液」,在算法控制电流的作用下,可毫秒级改变减震器的软硬程度。
在 10ms 级的瞬时响应、1000 次/秒高频调节,以及全场景自适应软硬切换能力的加持下,「磁流变悬架」在快速过弯场景下能够迅速提升内侧减振器阻尼,从而减少车身侧倾;而在城市道路上,磁流变减振又能轻易过滤掉路面的振动、抑制红绿灯前的俯仰等等,保证舒适性,真正做到了「又快又稳」。

基于这个背景,爱范儿与董车会等媒体在广州车展上,与深蓝汽车的高管进行了对话,主要沟通的重点,就是这个磁流变技术。以下的对话实录:
Q:磁流变悬架到底带来哪些体验方面的升级?磁流变悬架算不算一个底盘的智能化?
A:今天很多媒体朋友跟我交流的时候,都说到一个话题,他们其实不知道磁流变是什么。所以首先要给大家说一下磁流变本身的作用是什么,其实大家都知道,有一个概念叫底盘是软还是硬,软硬其实就是被调节得快一点、慢一点,带来整个车的体验好一点,所以这是软硬的问题。
传统的这个底盘一般用普通的减震器,也有这种 CDC 减震器,它的原理是这样的,比如说 CDC 是通过调整这里面液体流动的速度来调整这个软硬,就是流得快一点就软一点,就跟水龙头一样,你拧得松一点,它就流得快一点,就软一点,你把它拧紧一点,那个流速慢一点,它就硬一点。磁流变真正意义上,它跟这个原理完全不一样,实际上它是通过,比如说这个液体,就像水跟冰晶可以无缝切换,大家看过一部电影叫《毒液》,或者现在网上有一个很流行的词是叫非牛顿流体,看上去很软,但是你使劲砸它的时候,它又很硬,它是通过形态的变化,它会发生物理的形变,这是一个大概的原理。
它给用户带来什么价值呢?我们总结了四句话,一个叫飞坡不跳;第二是,因为它的支撑性很好,所以在过弯的时候不偏,不会像有的车悬架太软,或者太硬,然后作过弯的时候,整个车过弯的时候就偏得很大;第三个叫刹车不点头,就是刹车的时候,这个车很稳就停下来;第四个叫起步不抬头,所以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很形象,可以理解「公路磁悬浮」,它又快又稳,原来我们在想这个车快了之后会不会不稳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所以我们叫又快又稳才能更安全,所以我们把它取名叫“公路磁悬浮”,既给大家带来驾控的体验,又带来安全。
磁流变技术是不是智能化的问题,因为磁流变之后,它的原理是通过改变电流来调节软硬,那就意味着电流是可控的,原来很多的底盘、减震这些是不可 OTA 的,磁流变可以 OTA,比如我们给消费者开放一段时间以后,消费者说你这个可以调得更软一点,调得更激进一点,那我可以 OTA,而且本身也支持多种悬架模式的选择,还可以自定义,所以它绝对是一个智能化。
Q:磁流变悬架类似这个技术很早以前在通用汽车的一些车型也有,深蓝这个第二代磁流变跟通用汽车的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A:其实严格意义上讲,我们叫第四代,既然说到通用这个事情,它其实有一定背景,「磁流变」这个技术原来是用在军工或者航天这种领域。我举几个例子,原来坦克的稳定器,我们都说坦克的稳定器很好,或者说舰载机在落地的时候支撑,要快速减速,其实这里面就用到了磁流变液,但是在那个时候面临的问题是,这个可能只是一些小众高精尖的行业才用。
大概在十多年前开始应用到汽车行业,最开始它是在国外,比如美国的企业,包括美国德尔福,这些企业在用到汽车行业,基本上一些豪车或者跑车才用得起。在几年前,中国一家企业,现在叫京西智行,正好遇到美国经济下滑,最后这家企业被收购了,收购以后,后来找到京西智行一起合作。
所以你刚才说的是跟它有什么区别?我们已经在不断迭代,这个过程中不断迭代,磁流变液,不断迭代技术,我们已经到第四代,甚至这里面部分用到第五代技术,应该讲,跟原来你说的通用或者跟一些凯迪拉克用的还有一点不一样,我们是最新的一代。

Q:现在一些友商开始把 CDC 和空悬接入到感知,做智能底盘,包括预瞄或者是动态调整,深蓝的磁流变针对底盘这一块会有后续的类似计划吗?
A:有这个技术规划的。
其次,我也告诉大家,对于磁流变而言,尤其对于磁流变减震而言,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就是有可能预瞄的速度还没有磁流变本身的响应那么快,我一秒钟可以响应 1000 次,相当于一个毫秒。智能化这一块我们一直在做,包括我们在其他的车型上,预瞄已经上去了,这个其实也在做,但是我们是觉得磁流变不用特别担心,它很快,比如说遇到一个小坑,它自己被动反应已经比你主动反应更快了。
当然我们也在主动给它做一些弥补,做配合,本身它的速度就已经很快。刚才我说磁流变整个响应是通过电来控制,电池的响应,电的速度大家都知道跟光的速度差不多,所以肯定是比正常的电磁法,CDC 是通过电磁法液压,以前学物理都知道,机不如液,液不如电,电不如磁,所以我们是用电磁法,所以就很快,这是从物理规模上决定了它具有这天然优势。
Q:磁流变会成为达成用户购买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吗?
A:我们认为,科技大家都是想要的,不管是 30 岁,还是 40 岁,还是 20 多岁,智能化的东西大家都要,现在连 70、80 岁老人都玩智能手机了,所以智能化这个东西肯定是要的,只是你怎么做区隔。
我们发现年轻人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车要好看、好开,还要好用,尤其是好开,我们发现在很长一段时间,很多车已经不再追求好开了,他已经觉得车已经变成一个手机,变成消费品一样,但是我们认为车的基本属性还是好开,所以我们后来发现,原来大家卷完电动化、自动化,是不是应该回归到车本身的属性,它是个出行工具,既然是出行工具,它是用来开的。所以我们发现在底盘这一块大家已经开始忽视了,现在有的友商竟然还在用板悬,我们觉得都不太可信的,或者把其他的悬架形式拿出来跟我们 PK,但是我们发现当进行越级的时候,真正在底盘越级的时候,原来的 CDC,下一代一定是磁流变,所以当时我们决定磁流变的时候,基本上是没有经过思考,因为它又快又稳,为什么不选它。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了,底盘它是不可变的,就是底盘它不可以进行 OTA,未来也会限制大家的想象空间,后来我们就用了磁流变。磁流变会不会得到公众的认可?我觉得它一定会,我在很多的门店走访的时候,当时销售专家说,因为第一次跟他们沟通,他们说我们也不知道什么叫做磁流变,我跟他们讲了以后,他们大概理解,我说你跟用户怎么讲?他说这个不需要讲,只需要让用户去开,他说磁流变是会自己讲故事的,所以我们现在看门店的试驾很火爆,就是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