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车会 2017 年度试驾车:试了 40 款车,结果却很任性
特斯拉 Model X(常岩)
据说很多人现在看到我的名字,就会潜意识感觉特斯拉又要出来了。
是的,这次我又没让大家“失望”。
扳着手指数数,来董车会半年的时间,已经试驾了 20 款车,从入职大礼包 Model X,到别克上海新能源主力 Velite 5,翘班去体验过高尔夫·嘉旅,假期开过别克君越的长途,用卡罗拉双擎假装跑滴滴,畅想一下雷诺无人车投入运营的未来之后,激动地在发布会之前全球首批试驾了 Model 3,顺路骗老板在美国偷偷玩了宝马 430 敞篷和野马敞篷两个大玩具,冒着泥石流的危险在山沟里开了雪铁龙天逸,忙里偷闲试了小牛 U1 Pro 电动自行车,忘不了沃尔沃 V90cc 的澎湃音响,忘不了宝马 3 系的山路回旋,更忘不了在赛道和泥沟里折磨捷豹 XFL、路虎揽胜极光、路虎发现神行的一周时光,最后,别克阅朗和荣威 RX3 两款平民车,倒是不少扭转了我对于三缸发动机的偏见。
但选择特斯拉 Model X 的原因是,我本来想把票投给宝马 3 系,但是胡编趁我写别的文章的时候抢先把票给了宝马 i3,我还想把票投给 Model 3,但由于特斯拉方面的保密要求,试驾过程又不能拍照。
不过我还是要为这两款车说上两句。
相信每一位董车会的读者都会把车当做自己的一个精神伴侣,选择的车辆和品牌一定有深厚的感情依托。作为一位现款 3 系车主,我至今仍然会在心情很好/很糟时开车走上一圈,3 系在低沉时的宁静和狂野时的悸动,会让你觉得这是一台与你心意相通的车,而今年有机会试驾的 2018 款 3 系,可以理解为本代 3 系的集大成者,在日趋走低的价格中提供了几乎所有想要的科技配置,对于这样一款对宝马品牌在华甚至豪华品牌在华都有象征意义的车来说,是个光彩的归宿。
插播一句,开着和 3 系同源的 4 系敞篷车在加州阳光海岸的自驾,至今值得梦回。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对另一个 3 来讲,2017 年赢得了无限关注,2018 年或许又要赢得市场荣光,Model 3 对于董车会、特斯拉和整个新能源市场都具备里程碑意义。相信绝大多数读者都是通过 Model 3 发布会那篇十万加文章认识了董车会,而这款车是马斯克新能源电动车真正普及和特斯拉获得稳定现金流的重要举措,同样对大洋这边的人来说,一辆真正能买到且好开的主流电动车,才是撩拨着创业者奋斗心弦的最佳诱饵。
而更贵的 Model X,除去不太亲民的价格外,无疑能够更好地彰显智能电动车可以带给我们的美好未来。毫无延迟的澎湃动力、单程五百公里的充足续航,以及鹰翼门、宇航座椅带来的科幻感觉,都让热爱科技的年轻一族把这辆 6/7 座车列入梦想清单。
而更让我们看重的,是这股浪潮中产生的商业模式变革,从特斯拉坚持的直营体系,到免费超级充电站带来的用户粘性,以及被蔚来等中国竞争对手延展而出的换电体系,都成为这个激荡时代中比单纯一台车给人更大想象空间的事情。
以及,电动车与自动驾驶的结合会何时结出硕果?乃至燃料电池或者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会不会使得现有车辆价值出现断崖式下落?传统车企纷纷推出纯电动车辆之后新兴品牌如何保留地盘?这些猜想和焦虑,也值得我们一起去探索答案。
宝马 i3(胡洋)
备选:宝马 i8、玛莎拉蒂 Levante S、捷豹 XEL、蔚来 EP9(试乘)、凯迪拉克 XT5、别克昂科拉、君威 GS。
海边环岛路耍过 i8,北京冬天呛过玛莎,但要说年度试驾车,我都没想到会说这台很多人嫌弃、眼下巨额优惠的电动宝马。
因为 i3 真的是一台能重塑你通勤生活的车。
嫌 150km 续航少?17 款 i3 已悄然进步到 NEDC 300km。我没有时间长期测续航,但诸多媒体实测结论都是 200km+,230、240 不鲜见。
倒霉的 i3 常被拿来和 Model 3、Leaf 并列(也别怪别人谁叫宝马你定那么个价呢),于是屡屡被血虐续航。但实际上宝马设计之初就没拿它当正经轿车。i3 真实身份是纯城市通勤,你可以看作是一台大号 Smart(此处请车价再回避半分钟)。
就这个身份它便完美不过。平日里,看上去用起来都是潇洒的双门车;需要时,宽敞的四座又足够你捎上好友。国内标称 271km、实际 200+ 的成绩水分很少,家里单位有充电桩的话,i3 是台称职的两点一线快车。
现在看,宝马 i 系列的碳纤材料战略难说成功。后来的长续航车型,Model 3 也好 Bolt 也好,都是靠堆电池而非轻量化取胜。甚至今年,代表宝马 i 未来的概念车 i Vision Dynamics,都没再怎么提碳纤车身。
i3 身上带着点当年奥迪 A2 的偏执,不考虑回本也不太管市场,把能用到的最先进材料用到那么一台小车上……纵使结果事与愿违。
也非全违,i3 有着明显好过宝马前驱车的转向手感,甚至恍惚中小小优于 F30 这代 3 系。7s 加速看似一般,但需知对于电动车,你可以随时一脚闷下去而不必担心烧油如烧钱。在城市里面对着同样过日子的司机们,没几辆车“能”比你的 i3 更快。
你大概想不到,i3 其实小得像五门 Mini,四人空间却媲美 X3,可谓把尽可能小的车身裹在尽可能大的车厢上。中控屏下一大片置物凹陷,能让开惯了路虎的人单为此爱不释手,正副驾之间完全无障碍,有种莫名的土里土气的优越感。
问题来了,你夸那么狠你倒买阿?官价绝对不买,六折也谨慎考虑。i3 适合两种人,要么只有纯通勤需求,要么富到足以买辆车专司通勤——以上适用于折扣后 20 来万,折扣前?折扣前它不适合任何人。
但这是在评年度试驾车,你总不会指望我说卡罗拉双擎吧。
高尔夫 GTI(麦玮琪)
我去年开过的车:沃尔沃 V40、S90、XC90;凯迪拉克 CT6;林肯大陆、MKZ、MKC、MKX、领航员(第三代);特斯拉 Model X;别克 GL8 Avenir;雪佛兰探界者;雪铁龙 C3-XR;雷克萨斯 RC 200t;领克 01;高尔夫 GTI;福特探险者
和另外两位编辑不同,除了特斯拉 Model X 和赛道上简短试驾的凯迪拉克插混 CT6 之外,我没有试驾过其他的新能源汽车,再加上我本来就不是特斯拉的忠实粉丝,很多小瑕疵令我对它始终保持理性观望态度,所以我更愿意把「年度试驾车」的名号颁发给触手可及的成熟车型。
为什么是高尔夫 GTI?
论空间,20 万出头的 GTI 空间远逊于 16 万就可以落地的低配雪佛兰探界者;论关注度,橙色的雷克萨斯 RX 200t 啥时候开到马路上都要比 GTI 更加吸睛;论省油,普混的林肯 MKZ 百公里只要六七个油,特斯拉甚至一滴油都不烧。
(雷克萨斯 RC 200t)
然而,去年这些个试驾车里,只有高尔夫 GTI 让我体验到伴随着轮胎啸叫的激烈起步,倾听从排气传来的回火声。
坐进 GTI 的驾驶座上,你会发现这台车似乎无时无刻不在努力压榨驾驶员一点一滴的激情。280KM/H 的时速表,平底方向盘底部的 GTI 标志,厚实稳妥的金属踏板,复古怀旧的苏格兰格子布座椅,所有元素的搭配都在传递着工程师对性能的追求。
踩下油门,从右脚传入大脑的第一印象无外乎「这车真 TM 快」。百公里加速 6.9 秒,动力一踩就有,DQ380 双离合变速箱不给引擎留下任何喘息的机会,带着 1.4 吨的 GTI 直奔限速。
快仅仅成就了 GTI 的 50% 功力,从动力到操控的随心所欲才是 GTI 的完整形态。
弯道在 GTI 的 LED 大眼睛里向来不是应该像考驾照一样减速通过的障碍,路感清晰且略显沉重的方向盘是高速过弯的好帮手,结实的底盘和悬挂也许在通过减速带时会令人难受,在弯道中却又呈现出另一种风情。动态底盘控制跟动态电子差速锁保证了不错的过弯极限,谁都能在 GTI 的怀抱里体验一把车手的激情。
离心力随车速、弯道走线的细微变化远比加速时一股脑往前冲的推背感有趣得多。
走出车外,高尔夫 GTI 又是一台值得静静欣赏的艺术品。43 年的历史积淀让大众设计师摸索出了最贴合大众需求的中庸设计路线,更多运动感的设计元素应用在本就很耐看的高尔夫身上造就了 GTI 的高调。菱形进气格栅、战斧式轮毂、动态转向灯、真双出排气这些元素汇聚一身,彻底消除了 GTI「扮猪吃老虎」的可能性, 因为它本来就是小钢炮里的一匹猛虎。
如果以「体验」来评价,高尔夫 GTI 反倒在我的 2017 年试驾生涯里成为了最具性价比的选择,本土生产避免了高昂的进口税费,激进的调校又省去了复杂的改装手续。对于小钢炮粉丝来说,GTI 可能是整个中国车市里最恰当的选择。
看在个性鲜明的份上,高尔夫 GTI 是我心目中当之无愧的年度试驾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