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NOMO 开发者飞猪:刷爆朋友圈的相机 App ,从诞生起就是「意外」

AppSo

2019-06-07 15:02

WWDC 2019 已经拉开序幕,对苹果而言,每年的 WWDC 大会不仅是它一次对过去 12 个月所做工作的阶段性展示,更暗藏了该公司对未来数年战略走向的思考。

在这场大会上,全球各地的开发者以技术探讨为轴汇聚一堂——既有 500 强企业的技术团队,也有创业公司的核心骨干,甚至还有前程似锦学生开发者们。

AppSo 将在 WWDC 大会的第一线与他们进行交流,为大家带来不为人知的 WWDC 台前幕后故事。

NOMO 曾获苹果「2018 年优秀本土 App」奖项,这是一款提供复古滤镜的相机 app,上手简单,但乐趣无穷。

NOMO 在摄影方面固然出色,但 NOMO 更是一款做工精巧的玩具、一个精心设计的游戏 —— 胶卷、相纸、镜头上的眩光、轮盘细腻的触感……点击这里,查看我们之前对这款相机 app 的详细测评。

在 WWDC 2019 开幕之际,AppSo 请来了 NOMO 的创始人飞猪,他已经辗转于 WWDC 的活动现场,就让他和大家聊聊这款 app 的幕后故事,以及在这届 WWDC 上的体验 。

认识飞猪

林嘉澍,来自北京,网名 flypig,大家都喊他飞猪。

灵光闪现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团队成员。在开发 NOMO 之前,已经有一款名声大噪的 Vlog 短视频剪辑工具《一闪》。 

苹果在这届 WWDC 上发布的内容,超出了你的预期吗?

苹果发布会看多了,就知道不要瞎猜了,等苹果揭晓答案就好。

不过如果真的要说预期的话,我觉得软件层面最期待的肯定是新的 iOS。其中的新特性,自然是给第三方开发者提供了新的 API 的那些比较吸引人,而其中和影像相关的,是我们需要着重了解的。

你最喜欢 WWDC 的哪个环节?为什么?

最喜欢的还是 Keynote 主题演讲。

因为下一年 iOS 的大方向都会非常形象地被总结到这个环节里。Sessions 这些分会场也很有意思,不过是不是在现场听其实不重要,苹果会把所有这些都录像,连着讲稿和幻灯片一起放在开发者网站上。

然后就是在 WWDC 这个时间窗口里,各种周边活动,比如开发者的聚会、交流等,能在活动中认识一些新朋友,挺好的。

怎么看刚刚发布的 iPadOS 和硬件,会对你产生哪些影响?

iPadOS 被从 iOS 里面独立出来,我觉得苹果释放了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就是 iPad 作为苹果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将会逐渐演变为更加独特的物种,并拥有更重要的战略地位。

iPad 在过去,实质上还是一个放大版的 iPhone。现在,它可能会在手机和电脑之外,延伸出更多独立的交互体验。和 iPhone 与 Mac 的交互,不存在继承关系的一些交互方式。

我现在就在 iPad 上打字,我觉得它是一个非常好的轻质输入设备。

我的重量型工作,比如 NOMO 的设计,或者视频的剪辑,可能仍然不会在 iPad 上完成,但是文本工作、表格工作、图表工作,或许是可能被 iPad 占据更多份额的。

iPad 在推出后的很长时间内,我觉得还是一个视频播放设备,或者说一个输出媒介。它在操作系统被独立成一个分支之后,或许会更多地扮演所谓「生产力工具」的角色吧。

能不能用一句话介绍一下 NOMO?

NOMO 是一款摄影类应用,模拟各种胶片相机的效果。

为什么会想到开发 NOMO 呢?

我觉得首先是我们的团队有图形图像上的经验积累,我们想做这样一个 app 市场上又没有,我们自己猜想过去应该挺多人也会喜欢的,就在去年当作一个愚人节的小惊喜做了出来。

开发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其实一开始倒是没有什么挑战,但是 NOMO PRO 付费会员上线之后,我们平均两周要发布一台相机。如何保持这个节奏,以及保持用户的新鲜感,是挺大的一个挑战。

你觉得 NOMO 的特别之处是什么?

我觉得一个是我们提供了更高质量的胶片模拟。然后我们在 PRO 会员推出之初,就获得了很多订阅用户,这源于用户对我们这个团队的信任(可能可以说是盲目的爱吧)。而现在每月的新增会员仍然在增长,这应该归功于,我们一直在实现我们在推出之初对于订阅用户的承诺,并持续地创造惊喜。

你对这款产品的长线规划是怎样的

更新下去。获得更多的会员,创造更多的惊喜。

用户对这款产品的反馈怎么样,有没有一些有趣的故事可以和 AppSo 分享一下?

其实我们获取用户反馈的渠道很多。用户意见最终反馈在产品上,都是日积跬步的进步。暂时还没有那种产生惊涛骇浪式反应的例子出现。

比如在微博上,有大量的留言和私信在给我们传递反馈。当然因为数量很多,所以也没办法一一回复。不过当某个需求积累到一定数量以后,我的脑子里就会有个灯亮起来,然后我们就不声不响地做了,直接交付给市场。

NOMO 近期上线了一款 ROMA 电影联名滤镜,推出契机是什么?

我们和《罗马》电影的发行方是长时间的朋友。在 NOMO 推出之后,有很多影视作品的发行方找过我们,提出合作的建议,我们都婉拒了,直到《罗马》找到我们。

《罗马》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电影,而它的摄影和色彩又是突破性的。这是我们脑中一直想要实现的那种合作案例。

NOMO 里有许多有意思的滤镜,这些灵感是怎么来的?

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都是在微博上和朋友们瞎扯的时候想到的。

NOMO 中有一款 Gameboy Cam ,还有一款模拟初代 iPhone 的滤镜。Gameboy Cam 的想法来自冯伟文,在 iPhone 上模拟一台初代 iPhone 的想法来自熊小默。

这些灵感都来自工作之外。在完成一台设计以后,还是要跳脱出日常工作,扯扯淡,天马行空一下,才会有好的想法。

如何让用户更喜欢你的产品,这种亲切感是如何建立的

我觉得我们的产品模式,就是不断更新 app 内的功能,增加不同的模拟胶片相机的滤镜。

那么你需要知道用户需要什么,什么样的功能能够给用户带来惊喜感,不要提前剧透,只在新功能发布的时候,去给核心用户带来「wow,这是只属于我的 moment」。

如何判断 NOMO 能持续带来新鲜感?

我们在 app 里有很多统计数据。比如下载量,比如生命周期,比如用户拍照的数量,比如每个功能细节用户的使用偏好,还有网络上的各种反馈,全部都做量化处理。然后根据这些,作为产品设计的参考。

你觉得目前 App 市场还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

现在愿意为虚拟商品付费的用户多了。我觉得这是机遇。但精品 app 少了,市场上少些了对品质的追求,这也是挑战。

如何判断自己的长处与行业大势的结合点?

现在可能没什么明确的行业大势或者说「风口」了?行业开始变得更加理性。

对一款 App 的长期发展来说,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少吹牛,多干活。

如果我的产品能够自然而然地引爆并持续增长,那么我觉得我的方向是对了的。

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你日常的工作流?

观察需求> 确定需求> 设计产品> 上线> 反馈> 迭代。

其实没有特别固定的工作流。我们这种产品模式,比较好的一点就是每两周都是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可以一直修正自己。

我们单就拍立得相片的模拟,已经在很多台相机上更新了很多次。这避免了简单「迭代」时候那种畏首畏尾的心态。

工作中,哪些是你常用到的硬件 / 软件?

在 NOMO 这款项目上,我主要用到的硬件是 MacBook ProLG Ultrafine 显示器。软件用的是 Photoshop

平时你获得灵感的方式都有哪些呢?

主要还是从和 app 本身完全无关的领域去获取灵感吧。比如一些艺术类媒体之类的。

我在完成一个新功能的设计之后,就会有几天时间完全脱离 app。不能太沉浸其中,不然容易枯竭。

有哪些工作/生活上的习惯?

长时间工作、睡很少的觉、工作累了就疯狂发微博作为调剂,然后继续工作。

开发工作之余,你最喜欢做什么呢?

我工作之余的时间其实很少,有时间就多睡一睡,或者开着 Netflix 漫无目的地播下去。假装自己在放松。

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手机首屏,看看你的常用 App

关于 A Talk

产品(Product),是用来满足人们需求和欲望的物体或无形的载体。

AppSo 报道过无数的好产品,但好产品究竟从何而来?AppSo 希望让产品背后的人,和你聊聊产品幕后的事。

于是,访谈栏目 A Talk 应运而生,关乎产品、关乎运营、关乎创作。

如果你也想加入 A Talk,与 AppSo 百万读者分享你的产品经验,请在 AppSo 微信公众号回复【开发者】,了解更多详情。

往期回顾:

专访陈星汉:为什么要花七年,做一个免费游戏?

专访腾讯天美工作室:看不见也能玩的游戏,为什么能让玩家泪流满面?

专访周楷雯:如果我坚持 10 年,能做到多极致

专访《马卡龙玩图》主创:三千万人都在用,他们如何打造最好玩的抠图 App?

专访 WWDC 奖学金获得者翁培钧:从全球作品中突围,他只用了十天

专访徐五四:回顾十年开发经验,这位十项全能的独立开发者说了些什么?

专访承槐:传文件又快又好还免费,这为什么是一笔好生意?

专访王妙一:真诚做游戏,一个人也开心

专访 Sorted 主创:把一半时间放用户身上,做高效的时间管理工具

专访 MiniHour 开发者李世超:好的产品一定是有温度的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